管理的任务最终是要获得成果,实现经营型目标。但每个人因为认知的差异,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所以,给成果建立衡量标准可以最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我最近一段时间就吃了成果没有衡量标准的亏。
在年初的时候,我们制定了部门的目标,因为是创新型业务,所以目标制定的时候设置了几个看似合理的目标。但经过半年的运营,老板发现我们部门做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我们的成果也不符合他的预期。
我的领导给我们部门的评价也不高,说我的部门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但我很纳闷,这个所谓的预期是什么?也许我早点学到何川老师的这堂课,我就会主动和领导对齐成果的标准,也不至于浪费了半年的时间,最后只获得领导的一句:不符合预期。
一、衡量工作成果的八个重点领域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中指出:管理者必须为工作建立衡量标准。这是关乎组织绩效和每个成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管理者必须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适用的衡量标准,并把衡量标准的重心放在整个组织的绩效上。
何川老师给了8个衡量工作成果的领域:
1、市场地位:就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或者行业排名,比如贝壳的市值超过top3房企之和
2、创新:通过技术或者管理模式等的创新,带来效率或成本上的优势
3、生产力:比如比亚迪1天能生产1亿只口罩,是原来全国2000万口罩生产量的5倍
4、财力资源:比如99年的时候,万科的资产规模是40亿,但香港新鸿基同期的资产规模是1800亿
5、利润率:比如苹果占据全国智能手机66%的利润份额
6、管理者绩效和管理者培养:比如每个管理者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才能升职
7、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美团外卖从2015年38分钟的配送时长提升到2017年的28分钟
8、社会责任:最近很火的鸿星尔克对河南灾区的捐款
回过头来看,我当时给部门定的目标并没有在以上8个领域带来明显的成果,难怪领导不满意。如果再让我定目标,工作成果应该是,我们的创新业务在单个项目的覆盖率达到多少,或者应该证明,我们的创新业务在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
二、管理者必须为成果建立衡量标准
衡量标准可以从5个方面:
1、时间
2、数量
3、质量
4、成本
5、效益
比如原来的目标是,单个项目实现盈亏平衡
按照衡量标准定的成果应该是:在2021年12月31日前,单个项目的收入是多少、总投入要控制在多少,而且客户的满意度上,5分满分的占比要达到多少,低于3分的要控制在多少。
三、让每个成员都清楚成果标准
日本柳井正说:管理者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传达,直到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
让每个成员都清楚成果标准有很多方式,大家可以根据实际场景来使用:
1、上墙:通过公开的形式,让每个人都清楚看到自己的目标,不完成都不好意思
2、日报:通过记录的形式,让上下级清楚对成果的理解是否有差距
3、晨会:通过沟通的形式,对齐标准
4、抽查:通过检查的形式,看是否有纰漏
5、培训:通过培训的形式,保障每个环节的标准
6、考试:通过考试的形式,识别员工是否真的清楚标准
四、总结
管理的过程是定目标、配资源、追进展、拿成果和给评价。
拿成果的环节要注意:
1、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给客户创造价值才能拿到成果。
2、专注于抓住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抓住机会才能拿到好的成果。
3、反复共享与成果有关的标准,明确成果的标准才能拿到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