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你真的无能为力吗?》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79天,今天阅读的内容是学科趣味可以培育和水龙头下的漏斗这两节的内容。

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往往是教师作用的结果——教师对知识价值有独特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个人智慧,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知识本身有趣味,学习的过程更有可能培育趣味,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能通过教师智慧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本身也许比较枯燥,长期沉浸其中,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特别是一些边缘的知识,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也谈不上什么美感,当然也就缺乏趣味。然而,学科的趣味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就要看教师怎样教。

作者在文中提到,有的老师说对他的学科学生感到无趣,毫无办法,可是,作为老师怎么就没有办法呢?你说没有办法,不仅缺乏职业精神,也因为缺乏智慧,同样的课,有老师提了一个让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然而有的老师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不了解,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就很难发现趣味。

学习上,我们可以对学生明确要求,不要光靠唠唠叨叨、那些机械的重复强调,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自以为是,否定学生的思维,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作者在这一节内容当中提到了一个实例:一个学生数学考了90分,还不错,因为他的数学学习一直很轻松,可是班主任对他评价不高,可是他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他并不在意卷面被扣了十分,他没有复习,他泡在图书馆看闲书,他玩游戏,他看了一部电影,他和同学去公园玩,他忽然心情好去逛商店了,他写完后也没有检查,他翻翻试卷,估计自己起码能有90分了,不错啦,不会比以前低,他就闭目养神歇歇了,这有什么不好,非得贪婪得一分两分也斤斤计较,这是读书学习,不是卫星发射,不是太空飞行器对接,无需万无一失。

这个事例明显的在说明在学校、在课堂上,功利的分数观毁掉了最宝贵的好奇心,让一部分学生永远的丧失了童年和少年,也给他们的青年时代注射了成功的毒素,让他们的学习变得紧张而无趣,这样的话对他们的人生将会失去多少的机会啊。

另外,我今天还读了水龙头下的漏斗这一节的内容。在这一节,作者提到,通过思考、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更易于形成能力,这个观点估计老师们都能接受。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作者会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想问,如果有人提问,不管他问什么,作者都会表扬,因为他敢问已经不容易了,现在大部分学生习惯等教师来“灌”,学生敢于提问了,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他们权衡:怎样发问更有价值,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会“问”,个人的思考开始了,“学”才成为可能。

所以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会学”的学生,而不是分数高的,因为目前的评价系统仍然无法准确测量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呀,没有多读多思,比较、筛选、判断的能力就无从说起,豁然开朗的“悟”也就不可能。

课堂上,我们为什么不留些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学呢?这就让我想到了当时在读教育学理论的那本书的时候,有一个理论叫做“跳一跳,摘个桃”,一定要给学生们留一些思考的空间,才会让他们自主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从师而学,结果失去自我,忘记了自己要学的是方法,那将是很糟糕的事。更糟糕的是,如果老师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对,把学生当作“门徒”,那就完全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而不是把它们格式化后复制教师的思维。

读完今天的两节内容,我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师,过于自以为是,否定学生的想法,觉得培养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毫无办法,那么课堂上你有没有想过:你究竟教了学生什么呢?所以,不要总是把自己曾经的“刻苦努力”强压在学生身上,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所以一起探究、一起成长,让学生慢慢喜欢,为什么不呢?

与此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我们要主动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想让学生学会探究,我们自己就要养成探究、思考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这才是我们要寻找的办法,而不是无奈地摇头说自己无能为力。

永远记住,让学生学会自学,比我们一味的“灌”要好得多得多。



日更第三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3 《你真的无能为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