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看大环境对国粹戏曲行业如何进行最优选择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 (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享记》“有享翼然”-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 “活出于两峰之间”中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 “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人的智慧也给我们启迪。

从典故来看,各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但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贾政最终选择了贾宝玉的。是因为贾宝玉的沁芳是最好的嘛?答案不一定,但是一定是在大环境,贾元春省亲这个特殊敏感的环境中的最优选项。

同样这种基于大环境的最优选项一直是人类各行业能够繁荣和延续的生存准则。

这则典故中有三个观点,一个是直接移用,一个是借鉴化用,一个是大胆创新。

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可以窥见这个几个准则的利弊。

在我们父辈以上可能对磨剪子戗菜刀这种吆喝还是有印象的,但是在我们这一代只能在老电影中能听得到了。

这个古老的磨刀行业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了,现实告诉我们如果用直接移用的方式去延续这个职业的话。结果显而易见是失败的。

当然我们重点讲中国的国粹戏曲,现代的大环境是如何定义和做出最优选项的。

在国际上谈到对中国人的印象,武术戏曲大熊猫肯定在其中,甚至在国外的舞台上还出现了用英语来唱京剧,这是题外话,可以看出戏曲是中国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京剧也被誉为国粹。而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不下几百种,真正能讲的出来的也是屈指可数,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能数的上十来个的也能算得上资深票友的一员了。

为什么戏曲作为中国的国粹,知道和了解的人却越来越少,就算是知道的也只是略知皮毛。正如一个歌星唱的歌词说的,一出戏叽叽嚓嚓唱上2个多小时。

这个就很写实,不同于电影的快节奏,戏曲是悠闲和缓慢的,即使很多戏曲的转折和剧情都很有意思,可是唱腔决定了节奏快不起来,当代大部分人的时间很紧,节奏很快,导致大家都只有碎片时间,而适合碎片时间的消遣估计就是强烈感官刺激的吸引眼球的快节奏视频了。

这种情况下戏曲行业的从业人员分成了很多派,其中一派还是秉承传承,选择直接移用前人的方式,唱古老的调,用最原始的方式走街串乡,剧本沿用老本子。

还有一派算是借鉴化用的方式。就是略微调整,有符合现代剧情的新剧本,传播方式也多样化,表演方式和唱腔也适当调整,尽量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还有一派就算是大胆创新派了,改编外国的话剧成戏曲唱腔,完全哗众取宠的唱腔,各种串烧,网络直播打赏等。

戏曲在经历大数据化时代的冲击中所做的各种调整和尝试,最终都会有反馈。

如今看来直接移用方式的,已经举步维艰。

社会在变化,老腔老调老剧情能吸引的小众正在衰老和消失,因为没有收入和演出场所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不会继续投入到过分传统的走街串巷式的戏曲表演中。

再来看大胆创新派,网络中很多这样的,为了博取流量,甚至特别业余和对戏曲一窍不通的人员也参与进来,鱼龙混杂。最终也只是博人一笑,然后弃之不用。

众所周知,打油诗可能人人都能张口来那么一两句,但是唐诗三百首里可没有这类的一席之地。

能载入史册称之为文化的,终将不会是这类型过于偏激的大胆创新。

最终大环境选择的是借鉴化用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守旧创新。

戏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绝对不能丢,适当的结合现在的传播方式,大力培养优秀的接班人,选用优质的符合现代的剧本,随着时代的潮流改编流传下来的老本子,加入新的元素和唱腔。

也不放弃古老的仪式传承是根本。也可以说是用一种守旧创新的方式继续中国的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直接移用可能也有独特的美,在发展中看,可能避免不了被淘汰。

而大胆创新也可能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奇怪漩涡。

在戏曲行业中的借鉴化用式的守旧创新更可能是符合大环境的最优选项。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选择的最优选项,运用到别的环境中,没有唯一和确定的选项,有的只是符合大潮流大环境的:“最优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高考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看大环境对国粹戏曲行业如何进行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