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陆小琴

陆小琴

      与小琴第一次见面,是一个大冬天,依稀记得,那是有雪的日子,小小的工作室,放置了一个取暖器,她泡了一壶茶,暖烘烘逐渐包围了我们,懒洋洋的,仿佛也没有什么好聊。门外的天,不知不觉就要黑了,仿佛沉默中会生出一种错觉,错觉是在家里的除夕夜,虽然难得,但一年中总是得有这么几个夜晚。每个这样的夜晚,也许就是人们的故乡,无须有时过境迁的伤感,也无须惆怅,像慢慢渡上缝隙的青苔,这美好的记忆渐渐有了温柔暖和的光泽。小琴的声音很好听,轻轻的柔柔的,委婉道来,她说,向著名核雕大师许忠英学习之前,做了11年红木雕刻。光福,是苏作红木之乡,心灵手巧的光福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学雕红木了。放弃原先的行当,小琴选了一条全新的路,改变带来机遇。她说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步汗水都凝成沉着而生动的线条,勾勒出的不光是每一幅作品,更是她生命的痕迹。小琴是温柔的,典型的江南女子,更是坚韧的,内心有一盏灯一直在燃烧,那是一种纯真的明亮。小琴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她的勤奋和天赋,但更得益于她的自律,她对自己的艺术生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原则性,且始终如一。

    掌中有乾坤

      核桃亦称“胡桃”,原产于西亚、南欧一带,它传入我国中原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的成果之一。现已遍植我国新疆、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核雕是微雕的一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微雕种类有:核雕、骨雕、象牙雕、微画雕等等。它们各领风骚,其艺术风格也相对独立。利用核桃等果核类雕琢图画属微型雕刻艺术,在唐宋以前,各种史料文献有关微型雕刻的记载寥若晨星。明代张应文《清秘藏》上卷《论雕刻》载“宋高宗时有詹成能于竹片上刻成宫室、山水、人物、花鸟,纤毫具备, 细巧若缕,而且玲珑活动,余见其所刻一鸟笼,四面花版上雕山水花鸟及‘詹成制’三安,精巧之极,见者拟之鬼工。张应文《论雕刻》记,“宣德间, 夏白眼能于乌榄核上刻十六哇哇(娃娃) 状, 半米粒眉目喜怒悉具, 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 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 成于方寸小核”(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清秘藏》外六种。)虞山王叔远, 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細如毫发,无不明了。明代传世核雕作品较少,名家之作更稀见,浙江宁波发现一枚“明”字款核舟,全舟刻五人,“现存最早、形体最小的果核舟,也是迄今仅存的明代核雕刻品。明清,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记载,核雕艺人较为著名的还有邢献之、金老、沈君玉、陈子云、王百户、袁友竹、杜士元、朱龙川、棚中、方古材、殷根福。这些艺匠大多集聚于雕刻工艺较为发达的苏州。我国的核雕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派以山东潍坊核雕为主,造型偏传统,选用的桃核也是来自山东一带;南派以江苏苏州的橄榄核雕为主,造型技法独特,选用的桃核以橄榄核为主。

图片发自App


获得的各项证书

爱在山水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琴是光福人。光福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的美称;八百里太湖和两千多年的吴地文化孕育着这个名动江南的“百工之乡”。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出产着精雅、隽永、书卷气十足的玩意儿。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紫檀、核雕、玉雕、刺绣不一而足。手工,是当地人讨生活的能耐,沿用老底子的手工制作,一丝不苟,把老祖宗的一把好手艺传承得风生水起。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蹟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光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秀美山水滋养了小琴对艺术的热爱,也丰富了她的创作面貌。太湖的山水烟波,不但写着小琴少年时的梦,也刻着她儿时成长的足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思考常常会触发小琴的创作灵感。屋后日夜不息的溪流声,月亮照在田间,荷塘的蛙声、虫鸣,河坡下的田野,稻谷吐穗,这一幅乡村风景图,是小琴对艺术美的最初记忆。江南三月,莺飞草长。夏夜,一人一把蒲扇,看着天空的星星。秋日,太湖边点点白帆。冬日,腊梅悄然绽放,而,邓蔚山上的梅花,也即将红的漫山遍野。又是一年。这一切都激发着她的灵感,大自然的生命与精美的核雕,结合是如此美好。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去“发现”它,“照亮”它,使它从实物像变成“意象”。意象世界是人创造的。它是个充满情趣的世界,就像菊是陶渊明的世界,向日葵是梵高的世界一样,作为一个核雕艺术家心里也有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品牌的意象世界。多跑、多看,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给你带来的灵感,心灵深处绘就自然之美,诗情画意跃然而出。小琴说:带着爱去工作,因为爱是一切的原点。只有带着爱,才能找到美。是啊,爱自己美丽的家乡,爱自己所珍视的手艺,爱身边的人,爱伟大的祖国,这是大爱。通过精雕细琢,宛如古风画卷,散发出一种惊世骇俗的高雅之美,充分体现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风,这就是小琴的诗画情怀所铸就的核雕艺术之魂。和小琴相识很偶然,她谦逊低调,非常感性,甚至是害羞,在一个喧嚣张扬浅薄的眼球经济时代,虚张声势者会赢得掌声,穿上皇帝的新装可以过闹市,谦逊真不是值得鼓励的美德,势利者甚至会以为这是没有底气的表现。及至走近小琴和她的工作室,方能感受到大隐隐于市的淡定和超然。所谓静水深流,岸边热闹的泡沫永远体会不到的一种庄严与坚持。小琴夫妇在苏州这样一个愈来愈国际化的城市一隅,山水田园间,过着半隐居生活,远离名利场的诱惑,不迎合不妥协,用心灵创作,拥有一方广阔的艺术天地。从小琴许多作品中,都能感觉到远离喧嚣的宁静,回归自然,有着孩童般的质朴与纯粹。有王维诗中的惮意,大爱无言,大巧若拙,作品以圆润中见气派,素雅中见大气,令人回味无穷。

《太湖霞光》


    我手刻我心

      科学家认为,人所以具有高度智慧因为有三大重要器官,一是可以感受三维空间的眼睛;一是能够处理感官传来信息的大脑;另外一个就是手。手是人知觉的一部分,能透过皮肤感受环境温度和物表的质感。古代金匠最后检验产品的光洁度,并不依靠眼睛,而是用手指抚摸。卢梭曾在《爱弥儿》里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视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到健康的成长。”所谓“手艺”,即以双手与简单的工具相配合所产生的手工技艺,“是人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手的活动而获得的操控外部事物的精确而自由的技巧”,也即“是以人为主体的、通过手的主观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清华美院教授杨永善认为:“手工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过去称其为工艺美术。而今纳入设计艺术范畴……手工艺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特征,是科学智慧和艺术观念的融合,是工艺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工艺美术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脉。核雕艺术是高度凝固的心灵语言,也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艺术之一。手艺的获取,口授和观摩,亲自实践,经过“手”,经过“心”。手艺,实际反映的也是手与脑的关系。手脑相连,统领五官的其他信息,将外部信息和大脑交互作用。小琴是手艺人非常理性,选择材料、设计造型、安排工序、制作工具等不同的阶段,不停地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工作时的她,非常严谨,一丝不苟,工具、材料、流程,每个细节都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她永远在跟自己较劲,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看到小琴的作品,我非常想要认识她,她有一颗纯净质朴感性的心。她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如同大自然的花草一样也能给人一点疗效或滋养。身体疲乏了,看了核雕能起一点振奋作用;情绪低落了,看了心胸就变得开朗一些;精舍懈怠了,能给人一点调节……总之,能获得一点益处,哪怕能让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些,积极一些,也是好的。“是以核当纸,刻刀当笔,在心底最宁静的世界,用一生的时间为核雕书写。”生活从来不缺乏色彩,除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还需要一个有趣的灵魂。我想小琴就是这样的人。

      永葆赤子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艺术真正的力量言许并不在于审美,而在于启发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小琴的创作契合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契合时代的潮流,传播正能量。刀下的一切,似乎都以一种独特的传统为根基,沉淀至骨,然后经过千年漫长岁月的打磨、洗礼。淡淡的,从容的,合宜而大气。38 岁就以作品《二十四孝》荣获“山花奖”。她的作品系列感强烈,风格显著,细节要求近乎难以想象的苛刻,2017 年,作品《太湖霞光》,她将核的局部打磨得薄如蝉翼、吹弹可破,打一缕光束,便恰似那太湖的万丈霞光即将冲云破雾、喷薄而出,美不胜收。看小琴的作品,有一种欣赏音乐的美感,大小高低起伏,明暗、虚实、浓淡、隐现,不同的变化和对比像音乐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繁而不杂,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具有魅力。小琴逐渐树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品牌,充分吸收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刻划的人物刀法简洁,形神兼备,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一件成功的微雕艺术品,一方面,如丰子恺先生所云:“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在内容相仿的情况下,越是精细、微小的作品,雕刻难度就越高,成功率越低,也就越有收藏价值。她默默的进行革新,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作品大受好评。一件成熟的艺术创作,还需令观者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唤醒人们在某一处的记忆,通过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解读与艺术创作发生联系,进而产生共鸣,获得强大的、难以表述的审美享受。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真实的人生莫过于真实的生活。小琴的创作,开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年代之间的对话。 养育儿女,小琴看到孩子读书要付出多少艰辛,她创作作品 《童年》,突破核雕传统题材限制,反映生活中孩子求学的不易,作品获江苏省迎春花奖。作品《守望》,体味父母养育之恩,反映空巢老人题材,作品情感细腻,真挚动人。2019年用核雕刻画百姓生活,反映百姓身边好人好事的现实题材作品《美丽中国——好人故事》获得中国人口奖一等奖(最高奖)。方寸之间,感天动地,讴歌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广大尽精微,使人鼓舞,让人向上。凭着细腻的情感、丰富的变化,乡土情怀,关照现实的题材,小琴的作品,深深打动人心,体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传递给观者强烈的心灵震撼。这也是继苏绣大师姚建萍获此殊荣后,苏州第二次获得这个大奖。

现实题材作品《童年》

      在与众不同的背后,是不足为人道的辛苦,简单的钻研,简单的重复的做一样事情,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也许是水到渠成,也许是永无来日,雕刻的过程,是枯燥、重复需要耐心的。每一件与众不同的伟大成就,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的好时光。

图片发自App

    无数个日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小琴伏案工作的时候……


作品《二十四孝》获山花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梦人陆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