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子宫的向往 | 《住宅读本》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休闲书,日系,81千字,123页,我花了90分钟阅读。

这是一本精装本,书的装帧,设计含纳着清新质朴之风。

这本书,价格不菲,99.8元。

作者:中村好文。

《住宅读本》封皮和扉页

日系书的家和餐主题一直比较吸引我,精致,整洁,蕴藏于物的情感总是牵动心中最向往的部分。

这本建筑设计师写的书很贴心,没有生涩的专业语言,而是融入了人们对栖居之所的共同情感。带着这种美好,我仿佛了解到如何更好的安居在我现在的小蜗居里。

本书分了12个章节讲述了人们在选择住宅时的需求,情感的以及生活的。

对我来说,旅行就是去和各种各样的“风”相见,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风光,风物,风土,风俗等。

刚刚出了远门回来的我,这句话说到了心里。建筑设计师是想设计出充分享受微风和光线的房子,而我们是通过旅行去充分感受这已然存在的一切,然后放在心里带回家。

建筑家因one room 而名留史上

这句话是20世纪中叶活跃于美国的建筑家埃立克·门德尔松留下的名言。One room,就是集中在同一个空间的住宅,作者便是这样一个小屋发烧友。对于One room在我心中存在冲突,有喜爱的部分,也有不悦的部分,One room可以制造亲近感,也可以制造更多的冲突,全然看每个人的需求。

作者说到:为什么One room结构的住宅名作特别多?为什么这些住宅都在以One room为最终设计目标?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实际上我也说不清其中的因果关系。

看到这里,勾起了我的联想。或许是产科专业容易往上套的思想习惯使然,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表达我的拙见。潜意识里人们对重返子宫的向往成为内在的驱动,胎儿期是个体发育的最早期,意识已经存在,却无法表达,像一颗发芽却没有破土的种子,无论做的事情多么不同,或许是一直都在追求充返子宫的感受。在这个时期生命的孕育靠的是母体的滋养,无需费力,应有尽有,否则我们就无法出生。在我看来One room的设计正好满足了人们这样的情感需求。

在作者其他设计的多居室中,也看到人们潜意识对One room空间的需求,作者称之为避风港一样的角落,比如孩子们玩的角落,壁龛,缘廊看海读书,仿若敦煌莫高窟般的一平方左右读书室等等。心里的一隅,如果足够敏感,和尊重,就会在住宅里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出这样的空间,安居其中,感受幸福。

图片发自App
住宅就是有火的地方

自远古以来,火就是一个家的中心,虽说我脑子里不可能有什么远古的记忆,但是在我大脑皮层的某处,却深深的烙印着这个印象。住宅就是有火的地方这种定性思维,我已经仍不掉了。

原本一直追求现代,干净整洁,无油烟的厨房,突然发现有点盲目,中村提醒了我,跳跃温暖的火在记忆深处的美好不知不觉被忽略,今天开始就接受中村的提议,“厨房里要有看得见的火苗,如果装了电磁炉,那么不要忘了,在餐桌上,要点一根蜡烛。”

在羊水里长大的每一个人,这种对温暖的印痕是经过基因筛选保留下的记忆,火是我们离开母体,走向自由天地的依托。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是与生命源头的连接,这让我们变得温和而强大。

你家摸上去手感好吗?

(中村说他只是触摸了一下楼梯扶手,便全身心地感知了路易斯康的伟大之处)

路易斯康设计

我一边看书,一边闭上眼睛,触摸着我的餐桌,我意识到,原本敏感的触感在时光流转中不知不觉迟钝起来了。作者讲他对楼梯扶手执着的原因是:“扶手是全家都要触摸抚握的部分,楼梯扶手是媒介,通过它,我仿佛和这一家的每个人都握了手。”读到这里,突然有一种感受,然后我流泪了。原来自己对物的钝感来自于无知。物是载体,是管道,作者作为设计师对于扶手的热爱与执着深深的感动了我,看似没有生命的器物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中村先生的《住宅读本》让我看到了从居住环境中人们对家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全世界都一样,并无太大差异。一方面是寻求充返子宫的安全感,比如住宅里的火元素,角落的设计,one room的建筑形式等;另一方面是对自由的向往: 体现在去旅行,体现在房屋中对光线的需求。离开母体,就有了光,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感谢作者中村,他的书,通过建筑师的视角,让我看到,好的住宅有温暖,有情怀,还有发挥顽皮天性的自由。内在的安全与外在的自由是住宅的灵魂所在,在一座好房子里将会得到统一,因为它承载了所有人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返子宫的向往 | 《住宅读本》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