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每当饭局,聚会夜深人静之后,心中会出现一种深不见底的空虚和清冷之感。
在和一群人狂欢时,却深感寂寞,反倒是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中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和安稳。
曾经,向往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现在却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享受时光!
01
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习惯把人际交往以及好人缘当做一种能力,却忽视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可能有的人认为爱独处的人天性比较孤单,人缘差,是一种能力差的特征。其实不然,习惯独处并非是一种寂寞,而是一种能力。
人在独处的时光中,会真正的看清自己,然后逐渐的修炼出强大的内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要独处是为了内在的自我整合,经过一定程度的整合,内心也会趋于强大,在心性方面会更独立。
假若一个人内心不够独立,甚至用脆弱来形容。他的外在表现会给人留下一个不自信的印象。人的内在与外在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你阅的书籍越多,你的气质也会慢慢的发生改变。你如果太自卑,给人的印象是胆小无为。
那些习惯独处,并能够独处中有所收获的人,大都走向了成功!
02
我很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他每天都会花上一到两个小时,独自跑步,写作,作自己的事情,不和别人交流。但是却不会感到无聊。
他表示,与和别人相处做事相比,他其实更加享受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做事,读书或是听音乐。
一个人独处时候能做的事情,他能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
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你能更加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深度。
学会利用那些独处的时间来为自己增值,这样才能将生活活出广度活出意义。
真正拉开你与他人差距的,有时候恰恰就是独处的时光。
0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于一个人境界修养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独处,古人称之为“慎独”!
慎独,《辞海》解释说,就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曾经说:“慎独则心安。”
他为了让自己能够做到慎独,常常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他的做法很简单,也很值得借鉴。
就像我们现在流行发朋友圈那样,曾国藩每天认真写日记。
他回顾自己一天来的言行举止,反省自己有哪些没做好,认真记录下来,警醒自己“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曾国藩说: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
正因为曾国藩懂得常常反省自己,始终慎独慎微,不被外物所诱惑,所以他才能活得清白、活得踏实、活得心安。
04
这个世界已经太过喧嚣嘈杂,那些急于合群从重的人,常常会迷失自我。
而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既能享受繁华,也能安享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在这些时光中,希望我们都能和孤独握手言和,拥有对抗未知的勇气。
给生命一段独处的时光吧,听听音乐,看看风景,享受孤独的黑夜,让内心在独处中 变得强大,让人生及时调整方向,让生命盛开一朵“寂寞之花”。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也就是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在深思,是在和内心对话,是看清自己,可以让身陷鱼龙混杂社会之中的自己,保持心灵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