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是个体,向上一条路

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的最后一年,实现这一放眼全球历史都是里程碑式的重要目标。

我过去两年奔波在一线,也实地了解了很多国内现状,有做的特别好的,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也有还在艰辛攻坚的,比如扶贫,大城市和贫困地区就是发达国家和原始部落的区别,差着一整个生产力的时代,不仅是物质层面,更是根深蒂固的理念意识,像我的老家山西,总体上跟东南沿海相差有二十年,个别特贫地区真的是挣扎求存。

咱国内目前大致有三种方式扶贫:一是产业扶贫,即通过在贫困地区根据当地条件发展各类产业,给政策、给优惠、招商引产业,借助先发的理念和系统带动当地潜能的激发,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思路就是发展致富。这是最持久也最健康的路,也是各省市大力推行的主题思路。

二是城镇化,原先不适宜居住和条件太差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更有希望、更适合发展的地区安置,来实现扶贫,这也是另一种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过去全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切实解决了超大比例的贫困。人的生存能力是无限的,只要让他看得到,“要想富先修路”的落点也在这里,连接起来,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思维理念。

第三就是政府兜底,不知道为什么大众一说扶贫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其实这种方式占比很低,主要是对失能、残疾、孤寡老人等失去劳动能力的特级贫困户,政府才会直接兜底实现扶贫。

扶贫这场大仗在全国范围内大搞,这也是先富带动后富的体制优越性,政策所指,很多商业大佬也积极响应亲身扶贫,不管有多少问题和瑕疵,这都是大好事,重视永远比漠视好。只要是直面问题着手解决就一定做不到完美,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都是很朴素的希望有活儿干、有饭吃、安稳些,可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管理不能总是关注走在前方的少数人,忽视大部分,肯定会犯发展错误。

我们这些人以及互联网媒体基本都集中聚焦在像发达国家能干、擅长干的事情,这本身没错,发展就要学习人家干的好的,但追求最好的是因为我们已经处在了相当靠上的生态位,而现实是绝大部分民众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

在中国,4亿中产借全球化和国家发展红利完成跨阶,所以再上一层是核心需求,关心教育并舍得投资是因为自己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关心科技是还想要抓住下一波趋势更上层楼,但10亿民众还刚刚解决温饱没多久、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激发。网上有各种针对意识、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争论,但都算是精英发言,民生、教育、科技、文化,我们绝不能生搬硬造,中国有如今的成就,正是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吸收适合自己的精华发展起来的。

每个人都是所有经历集合的系统,系统与大环境契合,就是顺势,如今最大的趋势说白了很简单,我们都能想到也都能理解,就是向上发展,只不过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生态位。

假如已经是处于前10%的群体,那么想要再上一层,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借更大势能以期跃迁,比如尖端科技、比如先进理念,认知、思维、技能树全部都要以向上来构建,你身家是一亿,就得多跟身价十亿百亿的人玩;另一条路是下沉,用自己生态位的势能降维让更大量的人受益,大量受益者就是进阶的势能和基本盘。

中国已经是第二,自身的资源、体量和生态位决定了华山一条路,我们每个人其实也一样,一定有只适合自己的向上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家或是个体,向上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