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八十二 阴阳论二)

我们来解读《黄帝内经》的第二篇关于阴阳的文章。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下,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黄帝问:我听说天空属于阳,大地属于阴,太阳就是阳,月亮就是阴,大月和小月加在一起一共三百六十天组成一年,人体的变化跟天地宇宙的变化是相对应的。现在三种阴脉与三种阳脉,和天地宇宙的阴阳变化对应不起来,它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阴阳这两种现象,如果能见到的有十种的话,将这十种阴阳关系相互影响推理,可以推理出上百种的变化出来;将一百种的阴阳关系相互影响推理,可以推理出上千种的变化出来;将一千种的阴阳关系相互影响推理,可以推理出上万种的变化出来。推理到一万种的时候,就到了我们数数的极限了,用现有的工具无法数清了,可是其中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天空覆盖大地,大地承载万物,没有冒出地面的就是阴的场所,命名它为阴里面的阴,如果冒出地面了,命名为阴中的阳。天空的阳之下,是大地阴气为主。所以万物因为春天而萌芽,因为夏天而长大,因为秋天而收敛,因为冬天而密藏。失去正常的阴阳变化规律,天地产生四塞的毛病。阴阳变化规律,它们对应在人体也是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来计算的。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你对人体三阴三阳的气脉相离相合的变化规律。

岐伯说:圣人面朝南方来站立,前方叫做广明,后方叫做太冲,太冲的地下,命名为少阴,少阴的上面,命名为太阳,太阳的起点在是至阴(老阴),连结点在名门穴,命名为阴中之阳。身体的中部以上叫做广明,广明的下边,命名为太阴,太阴的前面,命名为阳明,阳明的起点在厉兑穴,命名它为阴中的阳。阙阴的外面,命名为少阳,少阳的起点是在窍阴穴,命名它为阴中的少阳。这就是三条阳经络的分离和闭合规律,太阳是离开,阳明是闭合,少阳作为中转站。三条阳经,不得相互失去,搏动却不浮,命名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黄帝说:希望听到三阴经的离合规律。

岐伯说:外表是阳,内部就是阴,可是中部是阴,它的冲在下面,名叫太阴,太阴经从隐白穴开始,名叫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叫做少阴,少阴经从涌泉穴开始,名叫做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名叫阙阴,阙阴经从大敦穴开始,阴之绝阳,名叫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的离合,太阴为开,阙阴为合,少阴为中转站。

三阴经,不能相互失去支持应和,搏动而不下陷,这就是我们命名的一阴。

阴阳经络的跳动,积累传导一遍,气在里面运动来滋润外表相互应和相互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解(八十二 阴阳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