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子墨
1
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
这是《文心》里王仰之先生的国文课上,当他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要作文”时,一个学生的出彩回答(王先生听闻其答后,眼角露出了欣慰的光)。
阅读到此处,我喜形于色,欢喜于书中竟亦有与我这般心有灵犀之人。
曾几何时,我在内心深处亦询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此学生的绝秒作答同我内心早有的答案如出一辙。
这也是我赏阅《文心》时,心觉与我心灵最有共鸣和相通之处。
也是我将中学时就有的写作爱好在N年后重拾,并想自此坚持下去的一个真实而朴素的理由。
与其说是理由,不如说是我的个人写作信仰,更觉妥切。
为了鞭策和鼓励自己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不仅源于想用文字记录我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且能对自己的文章做原创保护,更源于和朋友Jeson 的聊天。
有着研究生学历和“社会精英”背景的Jeson 得知我喜欢写作时,他惯用的激将法派上了用场。他将“诤友”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几近严厉地对我说:
“喜欢写作为什么长时间不开电脑?”
“为什么不去投稿?”
“你喜欢写作,也只是每天发发朋友圈,包括你帮别人代写的文案(广告方向)也就那么几十个字,也没见你写篇长篇大作、千字长文;现在小学生作文都好几百字呢,哪天你写个长篇大作让我看看再说。”
“想要公开发表,先在自己的平台上发表,好的写手刚开始都是这样的。”
“如果你真的喜欢,并着手去写,你的文字也许早就见诸于各个平台了!”
……
其实,我对“写手”二字是抗拒的,我更愿意做一个有温度的写作者。
关于我是否真的喜欢写作这个问题,当时我是这样回答Jeson的:
“我内心喜欢的东西,难道我自己不清楚吗?你非要我出版一本书,难道才能证明我是真的喜欢吗?!”
末了我特意用了问号加感叹号,在手机屏幕上打完这句话并发送后,连我自己都能嗅见当时我情绪里的火药味儿。
Jeson被我这么反诘,竟一时无言以对。我们的聊天似也陷入了尴尬境地,气氛稍显凝重。
好在我与Jeson脾性略有几分相似,均属那种大大咧咧,对待朋友直言不讳,且不拉仇恨和不计前嫌之人。过后,我们依旧相安无事,一切太平。
唯不同的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我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和日常。
刚开始我像铆足了劲的发条,每天积极构思并积累素材,在一天清晨安排完所有事宜后,我一口气(其实是赌气)顺畅地写完了近1500字的“长文”。
即便初、高中作文经常被老师在全班当范文诵读,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也帮人代写过毕业论文并一次通过,但这之后,已许久未写过千字以上长文,且因生活的繁重琐碎,阅读量大不如从前的我,文笔自然早有些许生涩(写作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笔)。
这次Jeson的激将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写完近1500字的”长文”,我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甚至有一种“成就感”,心中有种莫名的窃喜。原谅我此时有那么一点“小确幸”。
现在细细思来,实觉1500字只是写作道路上的冰山一角。
不过,我并未公开发表这篇所谓的千字文,而只懦懦地发给了Jeson。他是我重拾回写作后所作的第一篇千字长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读者。发文于他,也是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后才做出的决定。当时有种“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心态(大实话)。
电邮完毕,我内心忐忑,将文章反复阅了多遍。此时,我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等待着Jeson的批判。
这篇因赌气而成之文算是我的抛砖引玉,至于Jeson后来对我这篇因他而感的长文做何评说,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总之,我对Jeson更多地是心存感激,他间接地将我向前推了一把,助我赶走了“惰性”和“拖延”。
其实,人往往在艰难抉择之时,需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与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做较量,抛开外界一切杂音,与真我友好相处,用自己顽强的意念和强大的执行力,剔除人生路上很多实际上是我们自设的障碍,你会发现生活之窗将会打开另一番别样的风景。
2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正是我灵魂行走在文字世界里的姿态。
内心由衷地喜欢一件事情,不管别人如何言说,抑或淌过经久岁月的长河,或淡忘,或因现实种种不得已的因素而暂搁置,但只要内心隐隐有那么一丝喜爱的情愫犹在,终一日情感的闸门定会像“燎原的星星之火”般一触而发。
我曾对朋友说过:人心复杂,可文字是干净纯粹的,写作亦是我对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喜欢与文为友,在文字的世界里促己前行。
正如我的原创个性签名:在文字的世界里知新、知善、知遇,心逢美好!
一杯清茶,一本书,透进心房的一缕阳光,再加一曲轻音,伏案而作,是喜欢安静的我愈来愈喜爱的一种生活常态。
目前在写作平台上,与那些保持日更的文友们相比,近一月更一次文的我步伐稍显缓慢,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此懈怠(偶尔也有一月更文两三次的情况)。
我每更一次文(除了日记体裁)都尽心尽力,细心打磨,大到构思段落,小到一个标点符号,有时会揣摩良久,也会像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先生那样,让写好的文字在电脑或手机里沉淀些时日,之后再拿出来反复斟酌修改。
即便如此,我也难保证“作品”达到完美。只烦请有缘遇见我文字的诸君多一些宽广的胸怀。
我手写我心,听从内心,写自己喜欢的,亦或写自己愿意去写的东西,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状态。
村上春树先生在他的自传体著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过:想写的时候再写,不想写的时候就不要去写,勉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太好。
不追求数量,最大化保证质量的状态下,我为喜爱我的每一位读者朋友负责。
我希望每一次呈现给粉丝们(读者)的都是我的用心之作,尽管我知道自己仍需努力;亦尽管我知道写作注定是一场艰难而孤独的旅行,我也会微笑着保持最好的状态将行程走完。
3
我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双脚总是走得太快,以至于把灵魂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幸福看起来很物质,实际上很精神。
也许你会问(或者很想知道):写作究竟为你带来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会严肃的以最为朴素的情怀告诉你:写文为我带来了甚多快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
亦如我所想:有时我心里欢喜,有时我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
文字的妙处也许就在于此,它像一根结实而精美的绳线,将一串串犹如念珠或欢喜或愁苦之心事串连在一起,任我们品玩,洞见生活,或回味或反思。
当然,一篇文章,若能做到不光能欢喜自己,也能更好地愉悦读者;不仅能减淡自己的愁苦,也能帮助读者尽早走出哀愁;在感动读者之前,首先能感动自己,如此,便不失为一篇好文。
正式写作至今,我也陆续收到一些公号的约稿,但因精力和时间有限,我均未全情参与。在此,再次谢过这些可爱的众亲之邀约!
《伤不起的别离》一文在JS平台经公开发表后,一位叫“我心我诉”的文友在文末留言表达了对我文字的真切喜爱之情,他的评论甚是特别、亦深刻,让我备加感动。当然,其他文友之评论也很精彩,再次一一谢过,感谢关注!
写作也让我结识了一些来自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有文友会为了我文章中的某个观点而与我讨论许久。甚是感动!
亦有人提议:你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但可以换个标题,阅读量会更高。
也有素未谋面的文友(诗友)邀约我诵读他们的诗文,他们不仅喜欢我的文字,亦喜欢我的声音。每每此时,我的“小确幸”总会爆棚。请允我小乐呵一下。
更有甚者,通过朋友转发的朋友圈看到我的文字后,邀约我去其公司就职。
……
写于此,我想说明我并非是在刻意自夸自己的文章写得有多好,比起那些名家名作,我深知自己还有甚多不足之处,需待学习和提高;我只是想用这种直接明了的方式表达写作带给我的简单快乐,也以此鼓励那些想写作却苦于不敢下笔而举足不前的朋友。
人这一生,总是会遇到一喜欢的人或事,让你不计回报,不计得失,心甘情愿,甘之若饴地为其付出。于我而言,写作便是其一。
如果你挚爱文字,也是忠实的文字爱好者,那就来吧,如果你愿意,让我们在写作的旅途中结伴前行,相互促进,阻抗惰性,坚持下去,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请相信:你的努力与坚持,即便没有迅速回报,但一定会以其他方式呈现。
最后,我想给那些正迷茫于人生十字路口,或徘徊在写作道路上的朋友,奉上几句由我总结的也许会对你们有所帮助的真挚言语:
☞ 多读书,读好书;
☞ 你想变得优秀,就尽可能地去接近优秀的人;
☞ 和情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远离负能量的人;
☞ 能谦逊地听取别人真诚的意见;
☞ 若你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尝试着去改变自己;
☞ 依心而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行走的路上不要太在意来自外界的眼光和非议;
☞ 除了努力,你还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