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

1存在的问题

1.1教育价值观念不当

农民的教育目标错位,具体表现在两个极端即“读书无用论”和对读书期望过高。随着近年大学学费的上涨与大学生就业率低以及毕业生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之间的强烈对比,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上大学,找工作,感觉希望渺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毕业生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眼前的微薄收入。

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长久以来农民对教育的期望过高。经常以“书中自有黄金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以“跳出农门”、“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等来形容考上大学后的美好前景。认为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就一步登天、脱胎换骨,再也不会像自己的长辈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见农民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是片面的、扭曲的,是一种功利化的思想。

1.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中,半数以上的教师年岁半百,中学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得比例偏大,骨干教师几乎出现断层现象。第二,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其一,文化基础课老师与职业技术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其二,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学历不达标。教师学历不达标是农村师资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总数80多万,其中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5.16%;农村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5.85%,而且这些教师的学历大多是通过业余进修获得的。2008年,根据对河南省57个县127个乡镇所做的调查显示: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有72.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不胜任做教师[1]。

1.3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太差

河南省教育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很多贫困地区收入低,地方财政困难,很难估计教育的需求。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有些地方基本教学设施都不能很好满足,更不用说像电脑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了。2008年,根据对河南省57个县127个乡镇所做的调查显示:只有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办义务教育小学校舍建设很好、15.11%的人认为课桌椅配备情况很好[1]。可见,教育经费不足,使农村教育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

1.4教育结构不合理,单纯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农村教育在结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目前河南省教育事业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城市是一样的,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统一用书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就造成了,一小部分优秀的学生通过考试进入了城市,而大多是升学无望的人则又返回农村面对无业可就的无奈现实。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农村的孩子80%上不了大学,由于他们仅仅接受到一些单纯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没有农村创业的想法,因此,这些人很难成为农村所需要的人才。此外,农村教育一般处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成人以及职业教育的比重很小,这种以普通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主的教育结构忽略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不能适应农村现有的实际情况,因此,河南省的农村教育体制有待调整和完善。

2解决对策

农村教育作为河南省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的成效决定着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根据河南省农村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

我省农村经济的实际,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

2.1转变农民教育观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农村科技宣传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的教育,使农民摆脱狭隘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束缚,树立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思想;为了让农村能够从思想上树立重视科技以及重视教育的观念,应当通过实践来师范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使得农业真正体会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其次,还应当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把单纯追求升学转到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的轨道上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献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克服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的陈腐观念。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建议政府部门给部分专业对口,有能力的大学生从资金、政策和技术方面给予帮助,以实际帮助其转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

2.2增加多元化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服务质量

首先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保证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其次,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第三,划分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和行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在义务教育这一层面上,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担,非义务教育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的机制。另外,要拓宽农村教育融资渠道。具体地有,一是制定教育性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力求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运用产业优惠、税收减免等鼓励社会捐资兴办农村教育。二可以借鉴体育彩票发行教育彩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并将所筹资金用于农村教育。三是将农村学校后勤服务部门社会化,可以将其服务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农村教育。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首先,针对当前农村代课教师多、普遍素质低的现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广大农村教师都能接受在岗培训,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对这些教师在学费、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此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使城市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也参与到农村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郑州师范学院曾和一些农村学校联合试行毕业生顶岗实习,此举一方面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使农村教师有机会接受再培训,第三,从师范院校毕业生做起,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2009年河南省开始实行的“特岗”教师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力度进行下去。

2.4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一方面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农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农村各种实用人才,通过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当前重新定位农村教育、重新构建农村教育体系,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结构和良性运行机制。当然,农村教育也承担着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应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使高等教育积极面向农村,而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正确举措,如乡镇职业高中可纳入义务教育,以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另一方面使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相衔接,农村社会化终身教育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教育的新内容,应鼓励和扶持有志者在农村创业,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农村教育体系。为了加强面向农村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农民培训,也为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寻找一条出路,应当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由培训学校或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各种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优化调整县乡村职业教育结构建立高职院校或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等以提高效益。另外,根据农村实际,调整优化农村教育内容,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农村教育更多的是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优秀人才。对于升大学无望的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关键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满足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应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增加农业应用知识的内容。使农村学生在学习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掌握与当地农村生产技术相关的基本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