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兵器的文学功能研究

摘要:兵器是武将的生命,是武将形象最直观的展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生动、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其刻画三国人物形象尤其是武将的同时,我们往往不能忽略其使用的兵器。这些远近闻名的兵器不仅是三国文化的体现,同时具有重要的文学功能。本文将结合史料对三国著名兵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其文学功能。

关键词:三国演义  刀枪剑戟  文学功能


在中国战争史上,各种各样的兵器扮演的重要的作用。兵器的发展变化间接的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例如兵器外形的改变体现了人们审美情趣,兵器的制造技术反映了生产制造水平等等。然而,无论兵器的外形、重量等如何变化,其最基本的两大功能并未改变,那就是实战作用与象征作用。《三国演义》描绘了上千位角色,其中以武将居多。而作为征战沙场的武将兵器,毋庸置疑的其实战作用更强。武将与其兵器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最终凭借自身武艺造就了赫赫威名,而武将专属兵器也深深的留下了主人的印记。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三国演义》中兵器的文学功能综述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历史演义小说,受到了诸多文学因素的影响,重在刻画人物形象。与《三国志》等正史不同,在人物塑造方面演义对人物兵器的描写十分重视。其中著名的武将大多拥有自己的专属兵器,并在书中别出心裁的对兵器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虽然受到了时代局限、文学创作对审美的要求等的影响,对兵器的描绘与三国时代的真实情况有所偏差。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考虑,其对于兵器的描写不仅体现出了文学的娱乐性,也通过对兵器让我们对其武将

的性格、武力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武将性格的描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读者的思想。

对武器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对兵器的描述会加深读者对《三国演义》的认识。例如曹操的佩剑名为倚天剑[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倚天”二字,正与曹操的所作所为相合。曹操在其霸业的创建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行为核心就是倚仗天子的权威。赵云的兵器为龙胆亮银枪,枪名“龙胆”,龙为中华图腾,枪名与赵云的字“子龙”想和,展现了“七进七出”赵云的勇气和胆气。而枪更为“百兵之王”,而赵云也可谓是罗贯中笔下最完美的人,不仅智勇双全,而且忠义无双。演义的基调是尊刘贬曹,宣扬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对武将及其兵器的描写,让读者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教育。

对兵器自身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文学的娱乐性,同时也让读者间接的了解到了武将的情况。例如书中描绘西凉“锦马超”手执虎头湛金枪,“枪身乃混铁精钢打造而成,长一丈五尺,枪头为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铸就,锋锐无比。”在对兵器的描述中,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同时也颇具娱乐价值。此外,在书中明确的指出了赵云的龙胆亮银枪重45斤,吕布94斤重的方天画戟[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等。从武器的重量不仅可以看出,武将本身的武艺高强,也可以看出其武技特点。如重量轻者武技以灵巧为主,重量重者则以力、以威压人。由上可见,作者对武器的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了文学的功能。


二、兵器在《三国演义》中的具体功能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在描绘事件的同时也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给各路诸侯、武将等配上名称霸气的专属武器,在人物塑造上也更能突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鲜明个性。在演义中,一名英勇豪迈的武将出场时,往往伴随其专属的神兵利器和其专属装备登场,人物与武器装备在相互成就同时,也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三国演义》中,对兵器的刻画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反映人物性格;二是突出人物形象;三是写作描写需要。

(一)兵器反映人物性格

中国古代战争中出现过的兵器繁多,不同的兵器往往也反映了使用人物不同的性格。因为用刀者往往勇敢豪迈、豪气干云,如江东猛虎孙坚;用戟者往往武艺高强、霸道骄傲,如无双悍将吕布;用枪者往往勇往直前、刚毅果敢,如浑身是胆的赵云。但是,实际上三国时期武将所用兵器大多为刀枪而已,如方天画戟、丈八蛇矛正史中并未记。甚至在战争,以实际情况出发丈八蛇矛矛口分叉并不利于突刺、杀敌。

在《三国演义》中,武器的本身与其衍生的故事,都从侧面反映了武器使用者本身的性格。例如演义张飞使用的兵器为丈八蛇矛[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其矛尖分叉,矛身弯曲,并不是笔直的,可见张飞并不是完全的憨直汉子。从长坂坡以气势吓退曹军,当阳桥后疑兵之策,印证了张飞此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其“义兄”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外形为青龙吞月,与关羽外形上威武霸道的形象相符。关羽持其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等等行为,也显示出了关羽的雷厉风行、自信冷傲的性格。

(二)兵器突出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绝世武将往往和其专属兵器相伴相随,读者也能一闻兵器,便知其人。罗贯中在描写这些英豪的同时,别出心裁的赋予了其特殊的兵器,更加彰显了他们勇武和与众不同,而他们的兵器也随着这些名扬天下的勇将的而流芳百世。演义中描绘“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此提到赤兔马,人们便会马上想到吕布,而这也就成了吕布独特的印记,而兵器也是如此。例如刘备的专属兵器雌雄双股剑,马超的虎头錾金枪,张飞的丈八蛇矛,吕布的方天画戟等,武将们的战场厮杀不仅成就了其个人威名,也成就了其兵器。

甚至如蜀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因为小说、话本等广泛传播,后世逐渐将偃月刀以关羽之姓为名,将这一类兵器统称为“关刀”;又因关羽喜爱翻阅《春秋》,刀法中蕴含春秋奥义,因而关于大刀又被称为春秋大刀[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此外,演义还描绘了关羽的追随者周仓,作为其扛刀大将。虽然扛刀拉马只是玩笑,但是也从侧面反应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名声斐然,而关羽大刀更是随着各地关帝庙的建立,为后人香火永奉。

(三)写作需要

虽然《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兵器有很多,但很多只是出于写作需要,而在三国实际中无据可考。例如关羽使用的大名鼎鼎的青龙偃月刀[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演义中描述其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但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对于白马之围的描述中却可见争议:“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三国志对于关羽杀颜良使用了“刺”一字,然而以青龙偃月刀外形来看,做到“刺”的动作显然不符合实际。而在历史上,青龙偃月刀实际上出现于宋代,始见于《武经总要》,俗称偃月刀由汉代斩马刀演变而来。又有南梁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剑录》中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命曰万人。”由此可见,关羽使用兵器应该叫万人刀。


三、总结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名扬中外的古典文学作品,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与其体现的文学功能都毋庸置疑。而从兵器的角度对《三国演义》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演义本身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文学功能的角度看,对兵器的描写不仅体现了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而对兵器深入解读也让我们对演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读者受到了三国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倚天剑:《三国演义》中曹操所佩之剑即名倚天,传为取宋玉的《大言赋》中的名句“拔长剑兮倚长天”命名。倚天剑锋锐无比,后成为宝剑之代称。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94斤重的方天画戟:以现在的度量衡换算,大概相当于46斤左右。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丈八蛇矛:李庆西.“丈八蛇矛”及其他[J].书城,2019(09):40-47.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春秋大刀:陈振勇.春秋大刀武艺兵器文化源流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1,8(09):1-3.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青龙偃月刀:首次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回,书中对于青龙偃月刀的打造过程和刀的样式描写为:“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演义》中兵器的文学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