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求八点十分到学校,眼看八点了,娃娃还没收拾好书包,还没拿好口罩,还没拿上上学要喝的水…爸妈在后面紧喊,你快点可以吗?马上就要迟到了,这个场景你熟悉吗?
拖拖拉拉导致孩子做事效率低,经常踩点到学校,稍微差一点就会迟到。到学校慌慌张张,老师开始上课,这还没找到书…
01拖拖拉拉,做事慌乱,日久天长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还小,比如上幼儿园,有点拖拉影响还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习惯都能纠正过来。因为年龄属于生长发育问题,很多精细动作,小孩子都是做不了的。
比如早上烧水倒进保温杯,这一连串动作就比较精细,对年龄太小的孩子来说,完成比较困难。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责骂,催促都没有用。
孩子上小学了,父母就要多注意点,慢慢纠正孩子磨唧唧的习惯。
拿上学来说,每节课时间有限,孩子注意力也有限。孩子能早到学校,准备好书本,端坐等着开课,老师讲课时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果每天迟到几分钟,到学校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孩子才刚进教室,别人都在全神贯注听课,他还没找到课本。打心眼里孩子就会开始急躁,即使打开书本,也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上学拖拖拉拉,日久天长既打扰别人学习,又影响自己学习状态,还要经常打断老师授课。在老师和同学那都没有留下好印象,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也不好。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会有负疚感,甚至引发焦虑。
如果一直持续这样的习惯,将来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我有一个朋友是卖房子的,有一次有个客户找她带看,客户想买三室一厅的房子,她答应明天找好房源通知客户。
我朋友每天不是忙这就是看看那,有时候看一下抖音就一上午没了。就这样拖了客户两天,才给客户发房源信息,结果客户已经在另一个房产经纪人那找到了心仪的房子。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因为拖延耽误工作,错过学会,失去机会呢?是否要让孩子步你的后尘呢?
02到底是什么原因完成一个人拖拖拉拉的毛病呢?
1、 模仿家长
孩子的学习力是惊人的,如果家长做什么事情就喜欢磨唧唧,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比如孩子喊父母给检查作业,父母总是说等做完饭给看,吃饱饭孩子又来找父母看作业,父母又说洗完碗给看…长期这样拖着不做。
以后你喊孩子,孩子也会说等我拼好这个小兔子在写作业…孩子成功学会了父母的拖延。
2、 生长发育+父母唠叨
前面有讲到幼儿园孩子自己烧水,灌水的过程,孩子太小,烧水灌水等精细动作他完成难度大。
作为家长有时候理解不了,灌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怎么就是这么慢呢?简单是对于我们成人而言的。对于一个幼儿园孩子,灌水还是比较难的。
小时候慢,是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精细动作。如果父母一直在旁边催促孩子,不停叨叨孩子,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导致孩子长大后也拖拖拉拉。
3、 父母做的太多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在想让孩子自己去做,他都不愿意做。比如洗衣服,如果孩子从五六岁开始洗自己的袜子,小裤裤,后面再让他洗,他会很痛苦的去洗。
如果一直都是父母代劳,你让十几岁孩子自己洗贴身衣物,孩子肯定会磨唧唧,拖到你给她洗为止。
4、 孩子对将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基本都是急急忙忙的。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一到放学,冲进家门肯定会第一时间开电视,害怕错过了心爱的动画片。
换成写作业,做家务,拖拉熊孩子又上线了。肯定会说:“等我看完动画片就去写作业…”
03如何才能远离拖拖拉拉呢
一个人养成一个坏习惯特别容易,因为坏习惯容易给人短暂的愉悦。但是要纠正坏习惯就需要费些力气。
想纠正孩子拖拉的毛病,首先要找到造成这种结果原因,后面对症下药。
1、 大人拖延造成孩子拖延
如果是受父母影响才拖延的,作为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次话。
和孩子约定一起来改掉拖延的习惯。从生活中小事开始,做一个日程表,安排好做事的节奏。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妈妈做饭,你写作业,妈妈做好饭就马上给看作业,说到做到。
谁做到不拖延就奖励对方一朵小红花,这样孩子肯定愿意配合家长一起进不,改掉拖延的习惯。
2、 生长发育原因完成慢动作
孩子由于年龄小导致做事情比较缓慢,父母要多些理解,不要太着急。
《牵着蜗牛去散步》中有这样两句话:
“我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年幼的孩子就像文中的小蜗牛,他已经尽力了,家长就多些理解,放慢脚步,等孩子慢慢跟上来。
3、 父母学会放手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他们会长大的,以后会周而复始循环我们现在的生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说里有个理念:父母可以爱孩子,但是不能溺爱孩子。
书里有一些测试题,能判断父母是否溺爱过渡,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进步的机会。
父母可以适当放手,在孩子适当的年龄里,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过多代劳。
比如2岁多父母还追着喂饭,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吃饭的乐趣,也错过了拿勺子吃饭的学习机会。
4、 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但是有必须要做的事
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却没有最正确的判断力。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学习。只是简单喜欢,不知道背后的意义。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告诉孩子学习写作业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帮孩子安排时间,定上闹钟,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或者写完作业,再去看动画片。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作为父母不仅要爱护他们,更要“养育”好他们。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每一个行为培养开始。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孩子将来必定受益一生。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