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婷plus版

刚刚想起来没写,一打开看见了书婷的,嗯…抓紧背了马上考试。我也划个水。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来看,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附: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的斗争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也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显现了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考点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附: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故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考点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剩余价值理论1.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形成了劳动价值论(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A.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自然属性)和抽象劳动(社会属性)对立统一。(2)价值规律以及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弊端:导致社会资源浪费、阻碍技术的进步、导致收入两极分化(3)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的。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考试必过考试必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书婷plu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