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李诞更深一层思考:下班后工作上的消息要不要回复

【1】

上一周看了第七季《奇葩说》,辩题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这种辩题,毫无疑问会引起众多年轻人的共鸣。

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劳资对立的事情,最容易掀起讨论的浪花。

我想起在19年的时候,我和公司一位90后海归,就加班这个事情辩论了起来。

我很清楚我当时代表了我自己,并非HR这个角色。

产生分歧最大的地方是在于,他是从法律条例、政府政策、员工付出劳动老板支付报酬的角度进行论述。

而我的论点是在于,外在的环境制度虽然也要看,但是是否真的加班,其实取决于自己。

无论是想赚取加班费、深夜和客户聊争取拿下订单,还是希望尽善尽美完成工作争取早日晋升,只要是自己主动愿意加班的,不是公司制度所迫、领导所迫,那么这个加班,就是有意义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我其实不愿意加班啊,如果不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暂时需要这份薪水生存下去,我是不会选择加班的。

这个听起来似乎是被迫的,实则也是自己的选择。

因为你选择为了保住这份工作,牺牲了自己按时下班休息的权利。

在这个时候,生存的价值,有钱可以买到食物、租到房子,就是最大的价值。

不过我俩谁也没有说服谁。

这个小故事和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有啥关系呢?

那肯定是有相似之处的。

稍后一起说,先留个小悬念。

【2】

这次关于下班后是否要回复工作上的消息,让我有共鸣的是李诞的观点。(其他人讲过的印象不深)

李诞说,他有一个底线原则,就是早上要睡懒觉。

所以他的工作必须得晚点开始,虽然开始得晚,但是之后的状态会非常好。

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就拜拜。

像李诞这样的原则,看起来很奇怪,实际上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原则,涉及到方方面面。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别人了解各个维度的自己。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对自己做事、做人的原则拎得很清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麻烦,甚至可以让别人尊重自己。

也就是所谓的,一个有原则的人。

会问是否在下班后要回复工作消息的朋友,很大概率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

他们可能第一次感受到了职场的现实,和想象中不一样。

下班后难道不应该就过自己的生活吗?

怎么还会有工作找上来呢?

这种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却变成了稀有物品。

他们一方面是想遵循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为自己的视而不见变成不负责任,最终导致工作开展出现问题。

那么再往下探究,关键点就要开始出现了,朋友们。

年轻人们出现要不要回复消息的困惑,就是现状触及到了自己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对自己来说是什么,未必会思考那么多。

如果只告诉他们回复或者不回复,大概率无法真正解决这个困惑。

只有当他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愿意去100%践行它们的时候,这个困惑才可以根除。

譬如说,有些人是希望下班后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是赚钱的方式,除此无他。消息么,明天可以再回。

有些人是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即使回复消息让ta不快乐,也会选择先安排好工作。

还有一些人会认为,发消息?那多半是不着急的事情,着急的话就打电话好了,那我就明天上班了再处理,出不了什么大事。

……

那么这些行为是基于什么原则生发出来的呢?

选择明天再回复消息的人,原则大概就是,不允许个人生活受到工作打扰,有消息也不会回复。

所以逐渐地,公司同事都会知道下班后发消息给ta是没有用的,以后会选择上班时间交流。

要做负责任的那位朋友,几乎24小时,只要看到了消息立马回复。ta的原则大约是,不希望别人等待,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

长此以往,同事们对ta也产生了信赖,知道找ta肯定会有回复,不会让人苦苦等待。

而认为下班后发微信消息不是重要事情的人,ta的原则可能就是,下班后除了急事别找我,急事的判定标准就是打电话。

于是同事们也就知道了,如果下班后要找ta,必须打电话。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总结出一些看得见的原则。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总是根据不同情景发生改变,那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没原则”。

“没原则”的人会给他人带来困惑,大概率自己也不会过得很开心。

至少从表面看来,无论一个人的原则是什么,只要是坚定的、不伤害到他人的,基本上都可以让别人记住,久而久之甚至也会让他人跟着你一起遵守这条原则。

【3】

或许有朋友会问,那万一因为我的不回复,导致公工作出现问题,我岂不是要面临被喝茶、被辞退的风险?

既然考虑到了风险,那么你是选择回复还是不回复呢?

是不是很纠结?

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是,原则背后的价值取向的先后顺序问题。

也是触及到最核心的一部分:为什么很多时候即使想按照自己的原则工作、生活,依然还会顾虑重重、没那么开心,实际上是原则背后的底层价值在相互争夺那个更重要的位置。

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价值观部分,许多人不太想要去触碰它,要么觉得太深奥,要么觉得没有必要。

可是不去触碰,就不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说李诞的原则是要睡好觉、早上要睡得晚,接下来的一天才会有更好的状态去做好工作。

这个原则背后支撑的价值取向或许是“身心舒服”,或许是“精力充沛“,又或许是‘睡眠自由“。

无论如何他把这个东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衍生出这样的行为原则。

那么在碰到不能接受他这个原则的环境时,他要么选择离开,要么选择自己创立一个能够支撑自己这个价值、原则实现的环境,仅此而已。

我们在打工的大多数人,或许没有这个能力、暂时不具备这个条件,去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实现创立非常自由的环境。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去做的就是在环境中适应下来,因为生存是第一要义。

而后,在有能力改变的情况下,把最想要的那个价值进行位置上调,在可控的范围内去追求它。

比如最开始,我们要生存,要赚钱,要把握住工作机会,这个时候哪怕很想要工作生活平衡,下班后有工作消息也得积极回复,看似是被迫、实则是自愿,因为那会让ta更快站稳脚跟。

等到立足点稳了,可以有选择空间了,就可以逐渐在下班后不回复消息,因为别人尊重你的地位和原则,有问题他们会找其他人解决,或者在第二天再沟通。

老板也不会因为这个炒你鱿鱼。

那有些人可能就是自由、自在的重要性,永远是在第一位的。

无论家中是否有矿,无论自己是否穷困潦倒,ta都无法忍受个人生活状态被打扰。

那么表面上看起来是ta选择了不回复消息、非常任性,实际上是背后的追求自由的动机在支撑ta做出这个行为。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就是如果说,我们要减少对现状的一些纠结、矛盾感或情绪落差,首先要明白的是自己的价值取向。

其次才是为了捍卫这个价值取向,衍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来。

一旦经过风险评估,你决定切实按照自己的心中所想去做,自然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所谓勇敢地say no,大概率也是如此。坚持自己所追求的,没什么好尴尬的。

如果在下班后回复工作消息,违背了你的原则、价值观,你认为承受得了可能存在的风险,那就不回复。

如果担心不回复消息可能会有一连串的麻烦和损失,你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就去回复。

这个世界本就很简单。

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批评自己,责怪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了,是不是太容易妥协——这些都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这和我文章开头讲的加班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的行为选择。

政策、法规、条例,只是保障我们的最基本权益和最底线的道德要求,除此以外的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去追求。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只要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走向,无论做出了什么选择,那都是OK的。

至少在那个当下,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清醒的痛苦,永远好过于模糊的不舒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李诞更深一层思考:下班后工作上的消息要不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