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选择性必修下册《茉莉香片》-绝代有佳人(《山鬼》)

2.《山鬼》/屈原

【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ē),被薜(bì)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dì)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p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wèi)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dàn)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yòu)夜鸣。(猨 同:猿)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翻译】

好像在山谷有人经过,(是我)身上披挂着各种香草。

我含情脉脉地注视又得体地微笑着,公子你喜欢我娴静美好的样子。

(我)骑着红色皮毛的豹子,身后跟着有花纹的野猫,(所驾的)辛夷木制的车上,挂着用桂枝编的旗帜。

(我)身上带着石兰和杜衡,攀折香花送给(我)思念的人。

我在幽深的竹林里终日不见天空,道路险难独自来迟。

(我)在山上遗世独立,云气在足下流动着。

(山谷)幽深又昏暗,东风吹来,神灵降下雨水。

公子留在这里安乐自在,忘记离开,时间已经晚了,谁能让我像花一样美丽。

在山上采灵芝,石头磊磊爬满了藤蔓。

(我)埋怨公子,失落地回去,您在想我的时候,却没有空(过来)。

山中人(品行)像杜若一样芬芳,(渴了)喝石中的清泉,(累了)在松柏下乘凉。您想起我时,信疑交加。

雷声阵阵,落雨潇潇,猿鸣啾啾,风声飒飒,落叶萧萧,(我因为)思念公子,白白遭受忧伤。

【翻译要点】

本诗互文手法较多,在翻译时注意不要生硬对照原文顺序。

【重点实词】

①被(pī):通假字,通“披”。 

②睇(dì):微视。 

③窈窕:娴雅美好貌。 

④遗(wèi):赠。 

⑤憺(dàn):安乐的样子 

⑥晏:晚。 

⑦离:通“罹”,遭受。 

【阅读问题预设】

1.作者为什么以女性口吻创作山鬼?

2.山鬼和灵修(公子)是谁,关系是什么?

3.《山鬼》充满的神秘主义色彩,反映了楚地的文化。这一文化的源流是怎么样的?

【阅读问题预设-答案】

1.作者为什么以女性口吻创作山鬼?

《山鬼》是《九歌》中的一篇。《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歌·山鬼》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

清·戴震:“《山鬼》六章,通篇皆为山鬼与己相亲之辞,亦可以山鬼自喻,盖自吊其与山鬼为伍,又自悲其同于山鬼也。歌辞反侧读之,皆其寄意所在。此歌与《涉江》篇相表里,以此知《九歌》之作,在顷襄复迁之江南时也。”(《屈原赋注》)

宋·朱熹:“此篇文义最为明白,而说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释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间者而言之,则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遗所思者,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处幽篁而不见天,路险艰又昼晦者,言见弃远而遭障蔽也;欲留灵修而卒不至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忘君臣之义也。是以读之,则其他之碎义曲说, 无足言矣。”(《楚辞集注》)

2. 山鬼和灵修(公子)是谁,关系是什么?

这首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此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

  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该说法似乎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此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君”“公子”“灵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



3.《山鬼》充满的神秘主义色彩,反映了楚地的文化。这一文化的源流是怎么样的?

①(关键词:文化交流、兮)

独具一格的楚文化,就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族人民长期丰富多彩的创造为基础,并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后形成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交往极为频繁,南北文化进一步得到交流。楚国更有机会吸收大量中原文化。公元前520年,东周王室内乱,周宗族有人带着大批典籍转移到了楚国。这不仅加强了中原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而且为楚国成为战国时代南方文化艺术的中心提供了条件。

《楚辞》有个显著的特点:在句中或句尾普遍带个“兮”字。据清代音韵学家考证,“兮”字的古音就念“啊”,和现代口语词一样。这种带兮字的诗体,原来并不是屈原首创。远在屈原以前,早可追溯到《诗经》里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汝、汉地区的一些作品,如《周南》、《召南》中的某些诗篇;晚的如春秋战国间的《接舆歌》 (见 《论语·微子》)、《楚人歌》(见《说苑·正 谏》)等楚地民间歌谣。这些诗歌的句子里多带有“兮”字。可以说,它们就是《楚辞》 的先驱。

②(关键词:巫、神秘主义)

楚国是一个巫风盛行的国家,而在战国时期尤盛。例如,楚国民间的请神、娱神、送神等活动非常多,楚国老百姓希望通过巫建立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出现、举行这些活动的原因大抵与祈福消灾有关。遇到人生礼仪、岁时节日这样的情况,人们也会进行巫事活动。

当然,除了民间巫风盛行,皇室贵族也设有“巫”的职位,如的卜尹、祝、宗等在一定程度上担负“巫”的职责。

巫傩是人神之间的中介。从训诂学的角度看,“巫”,上一横顶天,下一横立地,中间一竖直通天地,中间人与人,是通天达地的意思。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傩,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巫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在南方之南的历史上百越文身之地,在山高林密、地处边壤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那么为什么战国时期那么多国家,偏偏楚国巫风盛行?

从楚国的地理形势来看,楚国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山川怪异,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多少少对人产生影响,产生奇幻的感觉、神秘的猜测、奇异的遐想也情有可原。基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又是在上古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密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出现诡异神奇的文化,为什么产生巫文化。

楚国巫风盛行于民间,这一点则还要从民间百姓去探源。当时,楚地下层民众多为蛮夷土著,他们本身对鬼神、巫教等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当所有百姓都信仰巫教的情况下,楚国的鬼神系统也逐渐形成,在楚人那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具有灵异之力,甚至也产生了屈原这位浪漫主义思想的大诗人,他笔下的世界可以带人进入神话、神秘的世界,感觉很不一样。

总结:因此可以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习和运用楚地民间歌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楚国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再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取得光辉成就,达到新的高峰的伟大诗人。他创立了中国文学的新体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


【阅读链接-备课参考】

马王堆三号汉墓T形帛画,用来“引魂升天”,是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标志礼制的礼器之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605029385469556&wfr=spider&for=pc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读本-选择性必修下册《茉莉香片》-绝代有佳人(《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