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在外,不是为了让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名声在外,不是为了让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名声这个东西,是自己表现出来的让外界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名声的形成,有些是自己做的事,让别人自动形成的观感,有些是自己运作或者利用舆论的影响有意让别人形成的印象。

名声是表象,做人是内涵。人不可能装一辈子,所以要有个好名声,根本的还是把人做好。有些人特别爱惜羽毛,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看得特别的重,就是俗话说的“人要脸、树要皮”啥的。这个没毛病,树立自己良好的人设是很有必要的啊。然而,过分的讲究这个东西就实在没必要了,因为这样就是被名声这东西牵着鼻子走了。聪明人从来都是把名声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的,他们把名声当作别人看待和对待自己的一个路径,他们营造一种名声就是要让大量自己不能接触到的人,通过这个名声来找到和接触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声就是一个有选择的渠道,也就是那句话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最著名的人物当然是项羽和刘邦了,一起看看他们的名声都是怎样的。

刘邦,字季,在沛起兵。为人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龙额,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对人友爱宽厚,喜欢施舍财物给人,心胸开阔,素来有远大的志向,不甘于从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起初,刘邦担任泗水亭长,单父人吕公,喜爱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形状容貌,认为很不寻常,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刘邦以亭长身分押送服劳役的人去骊山时,半路上人都快跑光了。刘邦一看这样,就想把剩下的人也都放了吧,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逃命去了!”这些劳役看刘邦这么讲义气,有十几个人就和他一起起兵造反了。

人们都传言,有一次刘邦喝醉了,夜间走路,遇到一条大白蛇挡在道上,他随即拔剑斩杀了大蛇。一位老妇夫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啊,而今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罢就忽然不见了踪影。刘邦随后逃亡、隐藏在芒、砀的山泽中,这山泽间常常出现怪异现象。沛县中的年轻人闻讯后,大都想要去归附他。

及至陈胜起兵,沛县县令打算举城响应,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以此率领沛县的青年,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号令。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众,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于是便命樊哙去召刘邦来见,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县令事后很懊悔,担心召刘邦等人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防守城池,并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大为惊恐,翻过城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便在绸绢上写了些鼓动的话,用箭射到城上,陈说利害关系。父老们便率领年轻一辈一起杀掉了县令,敞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召集沛县青年,得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抗秦。

项梁是故楚国大将项燕之子,因曾经杀过人,与他哥哥的儿子项羽逃到吴中躲避仇家。项羽少年时学习文化知识,学不会就不学了,又去练剑,也没学成。项梁为此非常生气,项羽说:“识字写字,会写名字就行了!学剑也不过是匹夫之勇,不值得学。要学就学那万人敌的本事!”项梁便教项羽兵法,项羽喜不自胜,但是在略知兵法大意之后,又不肯学下去。项羽身长八尺多,力能举鼎,才干、器度超过了一般人。会稽郡郡守殷通听到陈胜起兵抗秦的消息后,想要发兵响应陈胜,便令项梁和桓楚指挥所发动的兵马,项梁用计,指使项羽斩下了殷通的头。项梁手提郡守的头颅,佩带上郡守的官印。郡守的侍从护卫们见状惊慌失措,混乱不堪,被项羽击杀了百十来人后,府里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没有一个敢于起身的。项梁随后便征集吴中的兵员,命人收取郡下所属各县丁壮,得精兵八千人。项梁自己做了会稽郡郡守,以项羽为副将,镇抚郡属各县。项羽此时年方二十四岁。

陈婴是过去东陽县的令史,居住在县城中,为人一向诚信谨慎,被称作长者。东陽县的年轻人杀掉了县令,相聚得两万人,欲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因此对陈婴说:“自从我作了你们家的媳妇以来,还不曾听说你的祖先中有过地位显赫的人。而今突然获得大名声,不是什么好兆头。不如依附归属于他人,这样,事情成功了,仍然得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枪打出头鸟。”陈婴于是不敢称王,对他的军官们说:“项姓世世代代为将门,在楚国享有盛名,如今想要办大事,将帅就非这种人不可。我们依靠名家望族,灭亡秦朝便是必定的了!”他的部下听从了他的话,即让部队归项梁统帅。

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一时攻不下。待到攻陷后,项羽即将守城军民全部活埋掉,然后回报项梁。

陈胜死后,项梁听取七十岁老人范增的意见,为了凝聚人心,寻找到正在为人家放羊的楚怀王的孙子芈心,拥立他为楚怀王,并自号为武信君。后来由于轻视秦军,在定陶兵败被秦军杀死。

起兵造反之初,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在关中称王。”当时秦军还很强大,没有谁愿意向西进攻入关的,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激愤不已,愿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楚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迅捷勇猛、狡诈凶残,曾经在攻破襄城时,将城中军民一个不留地统统活埋了。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况且楚军几次进攻,在前的陈胜、项梁都失败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率军向西进发,对秦国的父老兄弟们讲明道理。而秦国父老兄弟为他们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经很久了,如若现在真能有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施侵夺暴虐,关中应当是可以攻下的。项羽不可派遣,只有刘邦向来宽宏大量,有长者气度,可以派遣。”楚怀王于是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派刘邦西进夺取土地,收容陈胜、项梁的散兵游勇,以攻击秦军。

刘邦率军取道砀,到达陽城、杠里,攻打秦军营垒,击败了秦军的两支部队,随后又在成武打败了东郡郡尉。

刘邦进攻昌邑时没能攻下,率军西进经过高陽。高陽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落魄飘零,做了个看管里门的小吏。刘邦部下中一名骑兵正好是郦食其的同乡,郦食其见到他时,对他说:“诸侯军将领路过高陽的有几十人,我打听得这些将领都器量狭小,好拘泥于繁文缛节,自以为是,听不进气度豁达、抱负恢宏的言论。我还听说刘邦待人没有架子,富于远见卓识,这真是我所愿意结交的人啊,可惜没有人为我引荐。你如果见到刘邦,就告诉他说:‘我的乡里中有个郦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自己却说:我不是狂生。’”这名骑兵道:“沛公不喜欢儒生,每当宾客中有戴着儒生帽子来的,沛公总是脱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撒尿。与人谈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所以你不可以儒生的身分前去游说他。”郦食其说:“你只管把这些话告诉他吧。”骑兵便将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转达给了刘邦。

刘邦到了高陽的旅舍,派人召郦食其来见。这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其食进来,只是拱手高举行相见礼而不跪拜,说道:“您是想要协助秦朝攻打诸侯国呢,还是想要率领各路诸侯击败秦朝呢?”刘邦骂道:“没见识的儒生!天下的人受秦朝暴政之苦已经很久了,所以各国相继起兵攻秦,怎么说是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呀!”郦食其说:“您若确是要聚集群众、会合正义的军队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王朝,就不该如此傲慢无礼地接见年长的人!”刘邦于是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在尊客席上就坐,向他道歉。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

刘邦很高兴,赏饭给郦食其吃,并问道:“您看我这下一步咋办啊?”郦食其说:“您从一群乌合之众中起事,收拢了一些散兵游勇,部众还不足一万人,就想靠此径直去攻打强大的秦朝,这好比用手去掏虎口哇!陈留是天下的要冲,四通八达的枢纽地区,现在该城中又贮存有许多粮食,而我恰与陈留县令交情不错,请您让我出使陈留,劝他向您投降;假如他不听从劝告,您就领兵攻城,我作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出发,自己率军跟随,随即降服了陈留,便号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对他的弟弟郦商说了这些事。当时郦商就召集青年,得四千人,前来归属刘邦,刘邦任用郦商为将军,命他率领陈留的部队相随。郦食其则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诸侯国。

性格特点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般人会把这个作为某个人形象的第一步。因为性格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可以让他人预见的某一性格的人对某件事的确定反应。性格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不和其他人发生交流就不会表现出性格,所以性格特点是一个人名声的基础。刘邦表现出来的是宽厚、不爱财、能助人、志向远大,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名声在外,是很不错的名声,能聚人。项羽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爱习文、杀伐果断、勇猛无畏等,也很厉害啊,给人的印象是一员猛将。性格没有什么好坏,但不同的性格却能成不一样的事业。性格让人知道你的行为模式是可以预测的,人们都喜欢确定的东西,而不喜欢不确定的东西,可是这个世界还是不确定的东西多。

出身也是人名声的很大组成部分,因为出身问题在某些环境下,决定了你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项梁和项羽是故楚将军的后代,所以可以扶植一个傀儡楚王而号令群雄。陈婴出身平凡,虽然也敢闹起义,但是不敢称王,名不正言不顺。刘邦也是出身不行,起义成功后也没法单干,但是他很聪明的把自己的背景给无限提升了一下,靠的就是舆论。他编了个故事,把自己变成了赤帝的儿子,斩白蛇这事除了他自己没有第二个人看见,所谓的异象也是在荒山野岭周边,没几个人看见。三人成虎,大家都那么说,慢慢地也就变成真的了。但是他一开始也不敢称王,只让人称了个“沛公”,后来也是听从项梁和楚王的统一号令一起反秦。名分决定了很多东西,作非分之想隐患无穷。当然,出身决定不了一切,底层出身的刘邦照样可以成功。

干过的事,尤其是有影响的事会被别人记住,并根据当时的文化环境,给个人带来相应的名声。打仗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死人很正常,屠城也很正常,刘邦也时不时的屠一屠城,可是就项羽办的坑杀一城军民的事让人记住了,因为太过残忍,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念。被贴上了狡诈凶残的标签,这个就不是啥好名声了,因为行为不可控,人家都不敢用他。所以不要干一些出格的事,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印象一旦形成,再想改变是非常难的。

有意识的去放一些自己对人对事的传言,自然可以吸引相应的人前来投靠。刘邦放出话去说,他不喜欢儒生,并且还做一些很过分的事来加强人们的这一印象,是因为兵荒马乱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能打仗的人才,同时,有能力有胆魄的儒生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传言而放弃投靠的机会。这相当于设置了一道门槛,意思就是满口仁义道德死读书的儒生不要来了,我需要能用的人才。郦食其就是这样啊,相互看对眼了,自然可以不谋而合。名声是可以操控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总体的战略目标和当前的现实需要,刘邦可以说玩得很是精通。

名声再怎么样去粉饰,也还是以做人为根本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做事方式,这个是瞒不住的,有句话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人,在与外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必然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风格。如果说某人特别能装,那能装一辈子也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名声在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时,也会发生变化的,因为人的行为方式会随之而变,人们对不同地位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做人是根本,比如有人说项羽是个像刘邦一样好像长者的人,绝对不会有人相信。郦食其说,诸侯军将领路过高陽的有几十人,他打听得这些将领都器量狭小,好拘泥于繁文缛节,自以为是,听不进气度豁达、抱负恢宏的言论,还听说刘邦待人没有架子,富于远见卓识。这些东西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让大家这么认为的,而是你要真的做得到。

总之,人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因为名声是外界对自己的认知和沟通渠道。人不能被名声所累还要懂得驾驭名声为自己所用,渠道就是为人设置的。做人是根本,表里如一,名副其实,要塑造好的形象,更要去做到相应的事情来维护它。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要根据目标设定名声,通过名声实现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声在外,不是为了让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