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语文主题学习100问(55)


55、怎样建构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系,实施阅读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有独立的单元,其中明显地设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成为一个主要标志。研究发现,统编版教材不仅建构了本单元的阅读体系,而且在上、下册教材中也是成体系的。既建构了教材的基本阅读体系,又实施了基本的阅读策略。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与研究。现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与句子”为例谈自己的理解。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与句子”在统编版教材之中,分别安排在了三年级的上、下册教材里。上册教材里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下册教材里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语文要素这样的编排,足以体现它的体系性。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景秋声融秋情》,语文要素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课后思考训练题2、“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这样看来,三年级上册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梳理总结,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要求“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方法分别有:查字典、借助注释、文中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用不同的方法等。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里,对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既建构了阅读体系,也实施了阅读策略。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二年级积累词语,三年级开始需要理解,需要“积累与运用”。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彩的童年》,语文要素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和《肥皂泡》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用不同的方法等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不能失信》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上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其中,“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写小孩子们的样子。”还有“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意思”显得十分重要,这说明,理解句子也需要理解词语。上册是理解词语,为下册理解句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既有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有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词到句既是体系,也有方法,这些方法的恰当使用就是一种策略。

让学生掌握并使用不同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时,当然方法需要较为多一些,比如:找人物、懂引号、晓比喻等。


阅读与表达。单元语文要素一是指向读的方面,二是指向写的方面。我们需要看单元语文要素,还要看单元习作要求,需要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学生理解了文章中这些难懂的词语,实际上,许多词语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优美词语”,能理解,也能用,才是效果。比如,三年级上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日记,在“例文”中就出现了一个词“摇摇欲坠”,这是结合生活实际写出来的。

再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要求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让学生在理解难懂的句子时,可以与表现人物特点联系起来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语文主题学习100问(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