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让自己更明亮

收到写作班的通知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但是很惭愧,到现在还没有看完视频课程。线上写作班的链接收藏了一遍又一遍,决心寒假时安心“补课”,认真做作业,直到今天是写作班作业截止的日期,才开始紧张。

尤其到了期末,一直信奉“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我,最近忙于学生的期末复习,连每天的看几页书都省掉了。设计新书发布会的“邀请函”,更是让我忐忑——我怎么可能会写一本书呢?写什么内容呢?书名是什么?会有读者吗?一切似乎无从谈起。

“人活一世,总要写本书吧!”张文质老师的话在耳边想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为什么开始写作呢?借此次作业机会,梳理下我是怎么“走上正道”的吧!

一、走上正道

去年就陆陆续续看到朋友小戴发表在各个公众号或者刊物上的文章。询问“秘诀”,作为老朋友,她也给我了一些模糊的答案——坚持读,不停写。说起来容易,坚持起来却很难。这么忙的一线教师兼班主任,怎么可能有时间读书和写作呢?读书和写作,看起来特别高大上,以至于感觉离我很遥远。

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呢?不只是去羡慕,关键还在于自己的行动。2021年7月份暑假,我开始了读书,写东西和尝试投稿……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顺利,一篇也没有被刊登过,有些灰心丧气。

7月份,加入写作训练营 21天挑战计划。感恩席延飞老师的“红线”让渴望读书,成长的我们在群里相遇,互相监督,彼此滋养,共同成长。有句话说:“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

也是去年暑假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读书,可能到了职业高原期,之前有很多迷茫和束手无措。急躁之后,抱怨之后,事情没有任何的改变。为此,我还报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课堂。慢慢地,我发现读书的过程都给了我想要的答案。那些纠结和焦虑,那些迷茫和无助,很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事情都会得到解决。书中自有黄金屋,深信不疑。

自此,每天我好像都能在读书、写作的生活中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悦耳,动听,欣慰也充实。也是在席老师的鼓励和带动下开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在那样一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写作群里,大家互相监督,支持,也互相学习。我每天认真读每位老师的“作业”,感叹他们或文笔优美或观察细致;羡慕他们的读书量,写作量;佩服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如今的“下笔如有神”一定是常年积累的沉淀。

而我呢,只是今年才有了认真读书的意识。30+的年龄,不尴不尬。八年,在简单也重复的教学生活中,在琐碎和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每天与无数不同的学生“斗智斗勇”也“相爱相杀”。有时候痛哭,有时候埋怨,有时候烦躁,有时候无助,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我适合做老师吗?”!筋疲力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多年的感受告诉我:我该读书学习了!

我很庆幸自己不想放弃自己,还是喜欢那个愿意成长,追求进步的自己。于是,自去年,我开始记录我的班级故事,我试着把事情写下来,在每一个段落中斟酌,在每一张照片中驻足,在每一个故事中思考……慢慢地,我发现心静下来了,世界也安静了很多。

我羡慕别人的积累但我不攀比。我走得慢,但我不会后退。就像我时常告诉给学生的:“只要你有想法,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在坚持,努力成为学生和孩子的榜样。

二、名师指路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同行者。我非常幸运地加入了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拜读师傅孙明霞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感觉很多字都是为我而写,写到了自己的心坎里。甚至“妄想”有一天我要是写书的话,也会这样写。

“教好书,教好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不禁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草根草去”的经典名言。曾几何时,我也是只想做一名单纯的老师。成为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育人,教书,修身。成为良师,有四门必修功课——躬身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笔耕。我赞同孙老师的很多观点,而且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曾有类似的想法,故事甚至思考,遗憾没有及时记下来。读书让我找到共鸣,找到组织,我会继续努力。

孙明霞老师在《只为做一个良师》中提到:“追求一种不断成长的姿态,不为名利,只为生命的充实与幸福,只为人生更有意义。这种成长,不依赖环境,不仰仗外力,依靠的是不断激发自身发展的潜能,从而成长为自己的导师。”席延飞老师在文章中写道:“为师当自强,成长的路上,一切靠我们发自内心的觉醒,强烈的进取之心,深入骨髓的自律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8月20日,遇到教育行走,刚开始是懵懂的状态,在提交申请材料时,有个问题是要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教育行走的理解。我一时不知道该些什么,因为我并不了解。在查找资料中看到“你行你就走,你走你就行,你越行你越走,你越走你越行。”这样像绕口令一样的文学,读来好听又富有诗意。我们经过层层关卡才入围第七届教育行走公益研修营,像主持人李晓霞老师说的,正因为这份资格来之不易,才找到了尺码相同的彼此,才体现出我们对于“行走”的渴望和热情。在大家的“推动”下,我也开启了我未知的,懵懂的,好奇的或是莽撞的行走之旅。

在赴约“教育行走”前,我已了解大名鼎鼎的张文质先生,并买来他的《奶蜜盐》、《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和《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等书目阅读,从中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学习受益匪浅。还记得张文质老师以《迎接一个更复杂的教育时代》为题进行开场白,引发我们对心灵,身体,生活的回望。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静静观察,不做判断。征召这样一群有共同教育追求的人,从彼此身上看到更好的自己。在暖场发言中,张老师把今年教育行走的主题定为“共同学习,各自成长”,我们走了很久,才遇到与我们一起出发的人。教师的成长实质上是自己的成长,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助力,需要有人引领。而张文质老师和刀哥发起的民间“教育行走”就是这样一种引领,一种方向。

我好像懂了教育行走的意义:去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写更多的文字,看更多的风景,见更多的朋友,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找到最初的自己,最棒的自己。行走,未完待续;成长,指日可待。

感谢你们成为我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

三、行走之路

在行走的路上,遇到心理学会,遇到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遇到教育行走。认真聆听每位学者的分享,重新做回认真听课、如饥似渴的学生。在这个快节奏和功利性的时代,不断提醒自己慢下来,静下来。人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你只管向上生长,剩下的交给时间。我已出发,努力行走,也许就有不期而遇的小惊喜呢!

我开始了公众号写作,现在已有36篇文字。如果不统计,我都不敢相信这个学期我读了大概10几本书,188篇文章,统计12.6万字。去年坚持记录班级故事,现在已有71篇,3.6万的阅读量。之前是为了记录,后来记录着就成了习惯,这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奇迹”。像张老师说的,当你走上正道时,就会遇到很多同路人。我加入了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现在每月都坚持接力写作,并参加了线上的《教师的使命》读书分享会。阅读,写作,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2021年,我获得了市级优秀教研组长证书,获得了市直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教师。因为文字在中国一日接力写作,在《中小学班主任》官微发表文章,还有一篇论文获得了泰安市论文一等奖,在这些的鼓励下,我又申请了市级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我知道内容还很浅显,但只要开始,永远都不晚。

一直在《教师的使命》和《日常教学的情调》共读群里“潜伏”,一直习惯倾听和仰慕别人。被陈老师“点名”分享的时候,我有些忐忑也有些惊喜。惊喜来源于被陈老师慧眼发现我想分享却又迟迟不敢报名的苗头,忐忑则来源于自己资历尚浅,能力有限等所带来的不自信和自身的局限性。犹豫时,群里老师提到到张文质老师书中的“羡慕别人,也不必贬低自己”,还有老师一句话“读书的人,哪里会差”?所以有了《教师的使命》分享的机会。

读《教师的使命》,就像听一位智者的谆谆教导,这是一本可以读很多遍的书,每一次都给我很大触动。书中没有深奥的教育专业名词,甚至不会教你具体怎样做。但在迷茫时,烦闷时,焦虑时,打开书读几页,感觉就有了某种慰藉和方向。兴奋的是还获得了“最具使命感”的老师证书!

像佟生老师写的《双减后,我给自己报了辅导班》,我也花费了上万元给自己报了几个班:我参加了第六届写作班,报名学习了心理环保师课程、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和心理咨询师课程并考取了证书。

成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感谢名师指路,也感谢自己愿意成长。之前也在纠结教学成绩和很多的荣誉证书和成长的关系,现在知道,有成绩不一定成功,成功不一定幸福,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成长。

成长就是教师不断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隐的、不为人知的。希望自己可以静静地努力,自觉地成长。

所以,去追光,让自己更明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光,让自己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