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者心常存善且善于积累

      有个寓言,也是成语,叫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从善学角度再来看一下这个寓言:说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这是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学堂的先生与孩子们

      这种客观规律的掌握,叫做经验。

      我们的大脑跟电脑的硬盘一样,都是用来存储的,不过大脑要好于硬盘, 硬盘最大不过1t,而我们大脑,却可以无量存储,同时还具有思维功能,这是人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要把它用好,发挥好,否则我们就会和那些猪啊狗了的,没有什么区别。俗话说闲时积累,忙时用,平时我们碰到善经验的时候,把它总结一下,积累起来,大脑在接收到我们积累上的信号后,它会自动进行处理分析,将重复的各种观念进行重叠处理,各类一致的善知识进行简化归组。而一些新的概念就会产生新的印象,在新的大脑识别区进行另外存储,永不丢失。平时我们将这种善念存进大脑,可能你主观觉得之前一段时间的事忘记了,但是大脑没有忘记,天长日久加以重复,我们就会发现,你可能在几年前认识了一个善的概念,好的经验,在你用上了一霎那间,他忽然的就浮现出脑海,随口而出。这就是多学习,善积累的好处。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不忘记善,那我们当碰到事情需要作出决定,或者需要出手做出行动的时候,善的概念只会指导我们的身体动作行为,用最善的方式来处理。时时刻刻,念念不忘,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我们就会能够达到内善外善双善统一双善和谐、做事无往而不利的妙境。

      俗话说,善恶只在一念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见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总是羡慕别人,为什么他有那么高的办事水平?为什么他有那么强的办事能力?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正常人,智商没有你高我低之分,只不过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两点要比我们更高明,一个是思维方式,一个是表达方式。成功的人能达到正确思维方式和精准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而庸人俗人,常带词不达意、表里不一。如果此时看到这段话,有人说自己口才不好,口齿不清,那这样的朋友,建议此时去看看、听听岳云鹏的相声。德云社的那帮家伙,开始说话可能比你还不清楚,还大舌头,之所以后来能够熟练报菜名,能够唱探清水河,那都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如果羡慕他们,不要羡慕他们现在的成就,而要是去羡慕和学习他们当初的刻苦,那都是在一遍遍的积累之后而形成的,才会有我们看到的自然而然,游刃有余。

      高人,不是用口说话,而是用心在表述;不是在用大脑来处理事,而是在用经验来处理事。

      平时我们把各种善概念、行为、经验不断的植入我们大脑,必然种善因结善果,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心存善念,不断积累,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卓越者心常存善且善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