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完的书总是记不住?也许就差没做这件事】

【小序】

昨天和灵希聊天,聊到读书,聊到写读书笔记的话题。我提到了古典老师个人发展共读会里大家都在践行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善思会写SS卡。灵希问我要不要在群里做个分享,我很开心答应了。我觉得这是对我对小伙伴们都很有价值的事情。 分享本身就是快乐的。

【正文】

在我们正在读的《认知觉醒》第五章第4节,其中有一段话挺触动我的。 很多读者和我探讨读书方法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每读完一本书,都要系统地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写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还要画出思维导图,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意味着自己认真读完了一本书 这段话是不是很有同感,是不是看到自己的影子。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来自古典老师直播时讲的故事。

问面试者说:

说说你的爱好吧。

嗯,我喜欢看书

喜欢看什么书呢

我喜欢看XXXXX书

这本书讲的什么呢?

面试者挠挠头,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鹅,有点久了,都忘了”

是不是再次看到自己的影子。

1.

那我们读了很多书,合上就忘,当时画的导图或做的笔记感觉很清晰,也学到不少,让我们给别人讲一讲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很多时候讲不出什么来。那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高效学习等等相关文章或视频。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我正在用且很有效的方法就是 知识卡片 那什么是知识卡片呢?它有个具体的名字叫做善思会写卡,简称SS卡,是善思的拼字首字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定义为,将书中受触动的点通过结合个人体验,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将知识内化的过程。

那提及SS卡必须要提到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德国,名叫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学家。他一生写了9万张知识卡片,出了58本书。卢曼一般被人视作社会学家,但他对法学、经济、艺术、心理学都有独到的贡献。他像灯塔一般源源不断地发射出闪光的思想,著作量之大,辐射面之广,令人不禁惊叹,在他脑瓜里究竟潜存有多少能量。而这个秘密,大概在于陪伴他三十余载的卡片木箱。 那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相关内容。

好了,回到我们的SS卡。那一张SS卡包括什么内容呢? 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原文摘录

核心概念转述

个人体验

行动指引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详细说一下

首先,原文摘录,

这个很简单,就是字面意思 在《认知觉醒》里还是第五章第四节,作者周岭坦言说他没画过思维导图,也不会刻意梳理知识框架。在阅读时,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寻找触动点。 我们这里的原文摘录和周岭说的一样就是摘录那段让你触动的一段话。

第二个部分核心概念转述

简称我的转述,就是把那段让你触动的文字用自己的话转述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加强共鸣,另一方面也不知不觉锻炼了自己总结概括的能力。因为再有触动的一段话,我们也不可能一字不差的记住原文。只有用自己的话转述过来,之后才会相对比较容易的讲给别人听。下次别人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的时候,也许就不会那么难讲出口了。

第三个部分 划重点-- 个人体验

还是在《认知觉醒》第五章第三节 有个【关联,高手的“暗箱”】这部分内容,就详细讲了关联的重要性。无关联,不学习。同时作者也引用了赵周提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的内容。

这三个步骤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善思会写SS卡的框架,包括罗振宇说的“缝扣子”,缝接知识。有意思吧。越看书越发现,这些作者或者牛人之间很多时候在讲同一件事情。那我们发现了就要重视起来,并且学会应用起来。

当今社会缺乏的不是知识,缺乏的也不是方法论,缺乏的是个人将前辈总结出来的方法论通过连接自己,不断运用,熟练掌握,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的能力。所以聪明的你发现了吗?好方法我们就拿来用。

那回到个人体验,具体怎么讲? 当你看到书中某段话很触动你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种是,我X(后期帮我闭掉哈或者大家耳朵主动屏蔽,)原来是这样,我一直做错了。你会发现自己的一个旧知,从而获得一个新知。

另一种是,哇 共鸣了,同频啊,我就是这样做的,但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件事情原来还有个专业的名字。我不错嘛,我挺厉害啊。

也许还有第三种情况出现,就是唉,那个作者是那样说的,这个作者是这样说的,感觉哪里有点矛盾啊。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紧,往往这时候也是你有了大局观的时候。因为你看的足够多了,见识到不同作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等各位大家的观点了。你有自己的判断,但还不清晰,你脑子里有几种声音在碰撞。这个疑惑和矛盾感可能是暂时的,你很快会发现其实他们处于不同的系统,根本不矛盾。也许将困扰你很长时间,但没关系,你还是一直在进步,带着这种矛盾感,继续前进,会有解开迷惑的时刻到来。

有了这样的个人体验,别放过,写下来。个人体验最好写了,是你的经历啊。不管你会不会,善不善长写作,你都可以写出来。讲故事就好了。这个个人体验也可以是你朋友,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那个让你一下子关联到的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故事。

好啦,讲了这么多,个人体验就到这里。相信每位伙伴都知道怎么写了 那最后一个部分,在我看来更是重要,它就是行动指引。

假如把写卡比做一棵果树的生长过程(一颗迷你快速成长的小果树) 看到书中某句话触动自己,脑子会快速链接到自己的个人体验,大概有个构思,这是生根的过程

开始摘录原文,转述,书写个人体验 是开枝散叶

写到行动指引是结果子

我最喜欢的是果子,让果子成熟落地的那一刻。

结合个人体验得到的行动指引,落实了。一张卡一个进步,一张卡一个进步,写了多少张卡就向前迈了多少步。也许几张卡攒出来一篇文章,甚至N多卡写了一本书,那这个进步就不是一步一步的了,是跳跃的跃迁式的,dun er dun er dun er (想象一个小人很有弹力的跳向上分布的小方块)。好像有个风靡一时的小程序游戏叫跳一跳。我大概想描绘的就是这个画面。

所以行动指引在我看来就是果实。将行动指引执行,落实下去,让行动落地就是果实落地。这果子就是你的了。 写了多少张卡,有多少行动指引,你落实了多少次,那你就有多少果子。等你果子足够多,开一间水果店也不错。也可以加工成各种产品,哈哈哈哈。这些都是后话了。 所以你准备好了吗?要自己种果树,吃果子吗?

2. 另外附加一个内容,就是不知道大家听过知识IPO这个概念吗?来自《跃迁》第三章联机学习

IPO就是 I Input a question 输入问题

P problem solving 解决问题

O Output输出产品

这里还要提到一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名叫彼得,德鲁克的作家,管理顾问。一生都在写作,咨询和教书。他的知识IPO就特别有意思。首先他是数任美国总统的顾问,也为很多企业做咨询,咨询中就是大量输入的过程,很多案例啊,通过授课讲给自己的学生听,这个过程中不断整合,最后打磨出一本书。每出一本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IPO体系。但我们没办法做到像老师那样讲给自己的学生,那我们怎么办呢?

对了,写卡。读书输入,联结个人体验思考,写一张卡输出。这些卡片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写一本书了。几张卡片组合在一起可以写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可以发个朋友圈,可以做一期视频。 搓搓小手期待一下~

3.

下面有一段来自《跃迁》里的内容

为什么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太多长进 你一定看过这道“科学励志”公式: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渣…… 这个复利算式简单清晰,不明觉厉,看不出什么毛病,号称“硬励志”。 不过一年下去了,谁真的增长了37倍,谁又糟糕到只有上一年的0.03啊?为什么成长复利公式无效? 因为复利不是这么算的。 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 不能忘记。 大部分人的学习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是知识无体系化,今天学到的概念和明天知道的内容显然没法叠加到一起,互相不产生作用。这样一年下来,不是增加了365次方,顶多是增加了365个0.01,即3.65倍。 3倍多也挺好啊,问题是你还总忘记一周前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估计忘得差不多了。这样一来,可能辛苦积累了1.03,一周以后退到0.96。所以一年下来,你成长个20%也就了不得了。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在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思考、碎片化体系、碎片化问题,终将劳而无功,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时候我们为读完书记不住苦恼的时候,会听到这样鼓励和安慰的话。没关系,虽然记不住,但就像一个装煤炭的竹筐,虽然是黑的,但读书的过程就像竹筐打水一样,虽然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最后筐也变干净了。这段话自然有它的道理。

董卿曾经也说过,读过的书会融合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阅历。最终会形成你个人的气质和独有的魅力。

但我们有可以让竹筐打上水的办法,有可以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办法,为什么不尝试用一下呢。时间既然消耗了,就消耗的更有价值一些。

4.

听完上段的分享,为什么写卡很清晰了。接下来我讲下写卡对我个人的帮助。

曾经我也会面对空白文档发呆,今天的读书笔记写点什么呢?不摘抄原文的话我还真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尽快完成今天的读书笔记。 10月中旬接触到了SS善思会写知识卡片后,到今天11.18号,整一个月的时间,我输出了22张卡,21篇文章.仅仅这一个月,我输出了至少3.5万字(10月的数字,11月更多一些,有的一篇文章就7000字了)。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可爱兜】,一直有当作家的梦想,特别有信心,可以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爱写作,但至少知识卡片的形式可以解决部分读完就忘的状况,可以让我们无论别人问起,还是自己一时兴起想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希望我们都有驾驭文字的能力,精神传神地写出或讲出自己的所感所思,那才是极好的。 相反,有苦乐而难诉诸于文字,心中欢腾喧嚣笔下却一片死寂,该有多么憋屈。

无论你会不会写作,将来会不会走写作这条路,至少在当下,读书是你选择的,那为什么读书?怎样读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又怎样将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带走? 先从写知识卡片做起吧

对了最后一点差点忘记,输入卡片可能是一个不那么容易的过程。但是有一个概念叫做【必要难度】。也就是说输入难,提取才容易。这篇3700字的分享文章就是我曾经多张卡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的。我也是仅花了1个半小时写的这3700多字。在这之前,我是真的不敢想象的。

我的分享完毕。再次感谢能有这个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机会。感谢灵希的信任和支持,感谢陪伴营的每一位伙伴。感谢古典老师传授的善思会写SS卡,让我拥有了一双在写作之路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大家在不久的未来都可以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读完的书总是记不住?也许就差没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