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位心理学界的大V拉我进了他建的心理群,他是个特有心的人,在朋友圈里发现我最近开始努力写公众号文章。
他挺关心的,常鼓励我,最近我说自己压力好大,每天要更新文章苦于没有素材可写。我自嘲在写作方面还是个小白,跟那些自媒体大咖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他说那你就进我的群吧,我这个群很活跃,每天都有人爆料自己的小故事,也不介意你泄漏他们的隐私。
因为这个心理群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有来访者在群里渲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咨询师还会免费帮他们提些有建议性的意见。
对于免费辅导我也在某个公益心理平台做了好几年,所谓助人自助,存在的总有它的合理性。
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并正式成了这个温暖大家庭里的一员。好就好在这个群没有设置什么门槛,只要你有需要都可以进,只要你愿意帮助别人也都可以加入。不带任何功利性质。
于是我常常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群里的聊天信息,慢慢地我注意到一位网名叫金猫的吐槽者。
她抱怨自己兴趣爱好太广泛了,但是没有一样能够精通,每培养一种技能最后学了点皮毛就深入不下去了,俗称三脚猫功夫。
她每天刷朋友圈,当她看见有好友经常晒自己烧菜做西点美食的图片时,心里就开始羡慕嫉妒,于是就马上去外面报了烘焙课程,一开始很有兴趣,买了各种各样的模具,烤箱,原料并在家学习着做蛋糕面包,可没多久她觉得很没意思,感觉也不是做美食糕点的料,于是玩了三个月就放弃了。
后来她参加好友家里的一次聚会,那天的party搞得很成功,尤其是女主人亲自弹的一首钢琴曲“晚风中的漫步“深深地打动了她。
她心理又开始羡慕嫉妒了起来,立马在网上找了个钢琴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训练,可是枯燥的五线谱令她深感头疼,好不容易学会弹奏一首曲子《平安夜》,她又开始打退堂鼓了。加上昂贵的学费终于又使她半途而废。
后来她又跟着学了蜡画,素描,书法,弹古筝,跳国标舞,瑜伽,冥想催眠等各类技能,最终还是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的。
她于是在群里抱怨,她觉得是自己心理出了问题,而且严重怀疑自己智商不够,禀赋不足。又打算学习心理学,做心理咨询师。
但是前面的培训已经花了家里不少的钱,老公因此还和她闹别扭,她觉得是老公太小气,不够爱自己,连老婆这点进取心都不肯支持。她越想越委屈就开始大吵大闹起来。
最后做得老公实在受不了,差点要提出离婚,害得金猫每天失眠焦虑。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快做不下去了。
群里有几个咨询师都看出了她的问题所在。大家也愿意帮助她,于是给她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都一致认为她的学习动机极其不正确。
她的兴趣爱好并非是出自她内心真实的需要,她学习技能也只是为了能在朋友圈炫耀一番,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学习动机的不正确势必影响她的意志力,要知道天下没有速成的功夫,也绝对没有快餐式的技术,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是灵感也是来源于平时的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而产生的,空穴来风的灵感是不现实的。
经过大家互相探讨,发现金猫其实在演讲方面有她的特长,而且她特喜欢聊,整个群就是她一人在滔滔不绝地发语音,聊感受,发泄情绪,谈自己的观点。常常意犹未尽。
因此,她可以在表演,朗诵,演讲方面去刻意训练。积极地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明确目标后再下功夫去练习,并一定要学会坚持,要成为某专业的高手不经历挫折和磨练是不可能的。
2008年,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即:各个领域内的顶级专家,与其他人的区别是,他们都经过了超过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而天赋相比之下并没那么重要。
刻意练习还得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 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 便永远无法到达成功。
当你要走出舒适区, 就会碰到瓶 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的最好 办法是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
本杰明 ·富兰克林 ,他一生的成就有很多,其中有 一项就是杰出的作家, 他的写作水平很高, 那么他是怎么练习成为作家的呢?
本杰明年轻时 并没有能力去找到一个杰出的导师来指导他去练习写作,但他发现有一期《观察者》的英国杂志质量相当高, 他下决心也要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于是他开始模仿 《观 察者》 杂志中的文章来练习, 按照文章每句话的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将文章写几遍, 练习了一段时间,就转变为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自己重新写一遍,写完跟原文对照差距,再不断修改。
期间还不停地收集杂志文章中的优秀词汇和语言表达,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一手好文笔。
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对于每位想要成为某领域内的专家能手都是有意义的,网友金猫如果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甘心平庸,就必须得走出属于她的舒适地带,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实现人生的成功逆袭。
你瞧窗外,春的嫩芽儿正生气勃发着,可那也要经过一个酷寒的严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