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各类赚钱APP套路,请转发给父母们避雷!

大家好,我是速赚君。

现在的春节一丁点儿年味儿都没了,以前大家还能聚在一起打打牌、嗑嗑瓜子、搓个麻啥的。

现在的人,不止是年轻人,只要一闲下来就是刷视频、玩儿游戏,观看各种鸡汤视频或者什么土味儿短剧,霸占了他们很大一部分时间。

还有各种打着赚钱名义的小游戏,从之前看新闻赚钱的趣头条、某日头条极速版,到后来的走路赚钱的趣步、步多多等。

搞零花钱已成为广大对互联网充满新鲜感的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了,于是各种玩游戏赚钱的APP也就成功的进入了他们的手机里。

先说说猜歌赚钱吧

要说年前火爆的合成大西瓜,是靠套路赢得人心,那么猜歌赚钱简直可以算是赤裸的欺骗了。 

在黑猫投诉上,一款名叫《猜猜什么歌》的app被大量的投诉,有上千人控诉该app属于诱导下载,虚假宣传。

广告中,App内任务超多,赚钱贼容易,满0.3就能提现。邀请好友注册更能拿奖励。

 

除了猜歌、拉人头,还能看广告来提升满足提现金额的进度。

那这软件,赚钱到底有多简单咧?黑猫投诉上可以看到,可以说只要是个用户的可提现金额就能在200以上。

从它宣传图片上显示,系统设置了多档可提现门槛,理论上不管是5毛、1块,还是15、20块,都能随时提现。

而实际上,软件里只有200、500元两个可提现按钮,而当用户的账户累计金额达到了200时,点击提现,系统依然显示提现金额不足,请继续努力的套路。 

套路还不止这些,有用户第一天登录时被告知第二天的可提现金额为5.2元,可第二天再登陆一看,金额被篡改成了0.32。

为了能多赚点儿钱,有些用户在软件里看了上千的广告,总收益达到了近五百元,可除了当初的0.3元的新人奖励,就再也没提现成功过了。

除了老老实实的看广告外,还有很多用户为了多赚钱做任务,主动下载并注册了很多广告推荐的APP。然并卵,最后依然是不给提。

在黑猫上遭投诉的不只有“猜猜什么歌”,还有“欢乐猜猜歌”等。

套路雷同,赚钱依然非常容易,提现就不可能了,有人连续猜了5000首,赚到近800元。当提现时被告知需实名,实名后(个人信息被骗到了)依旧无法提现。

之后我又下载了点点猜歌、猜歌达人、猜歌王者、趣猜歌等APP看路。

对比之后发现每个猜歌APP套路都差不多,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别无二致了。这类软件吸引人的噱头都是赚钱。

每猜对一首歌就能有奖励,要领取翻倍奖励就看广告,时长通常是30秒的样子,只要点进去,就得强制看完,中途还不让退出,简直套路至极。

有些广告推的是鼎鼎大名的看视频赚钱的——某音极速版。

有的推的是社交电商,比如萌推、PDD一类的。

猜歌赚钱的广告语是,“下载某某App继续赚钱”。

每天刷刷视频、逛逛购物网站轻轻松松就能赚来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这谁看了能顶得住啊。于是用户不停地在下载App和做任务之间反复操作。可除了把眼睛弄得肿胀,脖子搞得很以外,几乎啥都得不到。

看完猜歌App的套路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打着赚钱名义的游戏,绝对不会只有一种形式。 于是我又搜了搜,发现除了猜歌,类似的还有成语接龙赚钱游戏、猜字谜赚钱游戏、消除赚钱游戏等等。 

现在搞钱是全民大事,所以不管走路吃饭喝水睡觉,甭管是啥App只要使用就能赚钱?

对此我有一丝疑惑,为何如今KTV生意如此萧条,而猜歌类游戏却能这么红红火火?

细想想,现在想必除了公司搞团建没更好的选项以外,已经很少有人去KTV聚会了吧,年轻人吼歌儿的新鲜劲儿都过去了。那为什么短视频平台上还有这么多猜歌游戏的广告呢?这一切得从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群解释说明。

某音2020年的用户画像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高达61%;36岁以上用户比例达到30%;40岁以上用户普遍对于音乐舞蹈类视频有明显的偏好。

看到了不?虽然不怎么去KTV了,但在抖音上看唱歌跳舞依然是广大群众的最爱。

这时有人告诉你,有款小游戏不仅能玩猜歌游戏,还能赚钱,肯定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尝试。

猜歌赚钱骗局其实存在挺久了,去度娘搜一下,会看到大量的词条,诸如  

“xx猜歌骗局,不能提现”、“xx猜歌真的能赚到钱吗?”

这样的问答不止出现在百度、知乎、某音等大平台,也经常能看到有人现身说法,讲自己被套路的全盘经过。

但没用啊,信息的高度的不对称,总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真相,就算知道了,App再换个名字换个模板,还是会有人继续“撸”。因为大家是真想搞钱呀。

那这些套路小游戏到底是靠什么赚钱呢?

广大用户想薅羊毛,赚点零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游戏公司却能光明正大地从用户身上赚钱。

这些小游戏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找一些大咖推荐吸引广大用户下载。

等用户下载之后,先用3毛钱的小利让其相信玩游戏真的能赚钱,之后通过各种明示暗示,让用户主动看广告,并下载广告里的App。 

在某App推广网站上,一个App的cps(按销量计费)推广费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也就是说,你下载了广告里的APP,他就已经从你身上赚到钱了,再看广告继续赚,再做“任务”继续赚。

再看看猜歌App里给你的奖励,观看上千个广告,连续下载多个软件,最终到手的也就是最初的那三毛钱。

那么猜猜看,品牌给游戏公司的推广费都去哪了?

说起这类小游戏里的广告,我就来气。想当初360借条的土味广告被喷的体无完肤,我以为这个教训会让大平台引以为戒。

谁知道这类广告现在依然活跃,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没办法,谁让广大受众群体偏好这口味呢。

某音极速版就是以土味短剧的形式出现在各类猜歌软件上,剧情和当初的360借条如出一辙。

拾荒大妈鼓起勇气问开豪车的小伙子要个空矿泉水瓶子,就为了多卖1毛钱。

然后小伙反问大妈:你刷视频吗?

大妈说刷呀刷呀,小伙就拿起大妈的手机,一顿操作猛如虎,给她安装了抖音极速版,过一会自己的手机响起,X元已到账。

场景一换,春节在家,一位女儿正在向自己的老爸疯狂安利抖音极速版,因为看视频能赚钱,大平台有保障。每天刷刷小视频,红包就能领不停。

这就是无土味不广告。

除了推广App收广告费,这些小游戏在用户提现时都表示必须先实名,那么这些实名资料在被提交之后,又给了谁?怎样处理呢?

骗子游戏骗用户已经见怪不怪了,奇怪的是为何抖音一类的大平台会在这种骗人软件里投广告?

这事还得看当初的360借条。

360借条的目标受众就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用户,抖音极速版的目的也同样如此。或许是他们都是受到了某多多成功的启发吧。

想通过小游戏赚钱的人群,就是那批愿意不停刷视频赚那几块钱的人,他们甚至还可能是当初趣头条、刷宝的用户。

只要用户群体吻合,至于平台属性,品牌方不在乎。“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从合成大西瓜到猜歌小游戏,或许以后吃饭、跳舞、拍照、睡觉都能变成“赚钱”的方式。想要薅平台羊毛,就会沦为平台的羊毛。这或许是互联网的真理。

至于什么大平台有保障的话,听听就算了,要不是靠大平台的广告养活,这些骗子游戏公司早就倒闭了。

总结一句就是,在互联网上想要用时间去换零花钱,大致的结果就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什么满0.3就能提现的潜台词就是:这个游戏,再怎么玩就只能赚0.3元。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更多套路避雷,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各类赚钱APP套路,请转发给父母们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