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摄影笔记》

——“你怎么拍的这么丑!”,“你拍的这是啥啊!”,“删了删了!就当没拍过!”
该怎么把女朋友拍得好看? 这个问题始终如鲠在喉,让我寝食难安,我决定去寻找答案。
——“此剑乃海外寒铁精英,吹毛断发,剑锋三尺三,净重六斤四两...”
武林高手比剑之前,都还会介绍自己的武器,对手中的剑了如指掌。某真的了解用来拍照的工具了吗?幸而寻得此高人手记!

拍摄一张照片

摄影要做的三件事:

  • 到达并发现某个场景
  • 熟练操作相机
  • 用自己的摄影技术表达场景

好照片的标准

  • 明确主题
  • 突出主体
  • 简化画面

鲜明的主题,就是拍摄时对这张照片的感受,自己拍摄的主要意图。
主体是用来突出主题的着眼点。
简化与画面主题表现无关的背景。

01 数码相机

机身

  • 单反
  • 无反
  • 小DC

传感器

  • 全画幅 36mm*24mm
  • APS-C 22.3mm * 14.9mm(佳能)和23.5mm * 15.6mm(尼康索尼宾得)
  • M4/3 17.3mm*13mm
  • 1英寸 13.2mm*8.8mm

镜头

光圈-镜头明亮程度

光圈值f/ = 焦距/孔径

焦距

焦距越小,视角范围越大

02 焦距与取景

焦距与题材

焦距 题材
鱼眼 大场景
超广角 24mm以下 大场景、建筑、风景
标准广角 24mm和28mm 风景
小广角 35mm 人文 既能囊括背景,又能突出人与环境的关系
标准镜头 50mm 人文、人像
85mm 人像大头照或者特写 既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的画面裁切能力。
微距 100mm 昆虫
135mm 人物特写
长焦 200mm和300mm 远景
超长焦 300mm 日月,野生动物,运动

等效焦距

非全画幅传感器会截取焦距画面,传感器越小,截取面积越小

等效焦距 = 实际焦距 * 镜头转换系数
传感器尺寸 镜头转换系数
全画幅 1.0
APS-C 1.5或者1.6
M4/3 2.0
1英寸 2.7

例:200mm镜头,放在传感器M4/3机身上,相当于400mm镜头放在全画幅机身上

焦距与透视

透视:画面的立体感,近大远小

焦距越小,透视效果越明显,画面越立体;
焦距越大,透视效果越不明显,画面越扁平。

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时,透视效果明显,会大鼻子;
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透视效果不明显,会显得脸小。

焦距 f/1.4 题材
24mm 会大鼻子,可以拍大长腿
35mm 面部夸张,适合大半人身像或者全身人像
50mm 面部适中,像平时看到的样子,适合半身人像
85mm 拍摄半身人物会显胖,适合大头照人像或者局部特写

透视与畸变的区别:透视不会把直线变成曲线

取景

取景范围

原则: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

取景角度

利用透视的近大远小原理

例:拍人像时,如果仰拍,下巴离镜头近显得大,就会变成冬瓜脸;俯拍下巴显得小,就变成瓜子脸

03 影调 【重点、难点】

什么是影调

定义

影调就是指一张照片的明暗程度。亮-高调;暗-低调;不亮不暗-中间调。

作用

通过明暗的表现表达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 明亮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欢快--高调
  • 阴暗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压抑--低调
  • 灿烂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朝气--高调
  • 昏暗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迟暮--低调

需要配合不同的主题使用不同的影调。

中间调 18度灰

大部分照片都是中间调

影调的量化--曝光补偿EV

曝光补偿EV

每1EV的差距是亮度的2倍

测光系统

智能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点测光

点测对焦联动:对焦在哪,就测哪一点的光

控制影调

在我们拍摄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场景调节适当的曝光补偿,就是控制影调的方式。通过控制影调,来达到我们希望的明暗效果,以表达我们的拍摄意图,这就是曝光的核心思想。

控制曝光补偿的三要素

照片的影调=光线强度 * 光圈 * 快门 * 感光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控制光线强度。所以最终三要素是 光圈快门感光度

光圈

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常见的光圈值: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每一档光圈值都是1.4倍(根号2)的关系。
因为光圈值 = 焦距/孔径,光圈每增大一档,孔的面积*2,通光量也 *2

--> --> --> --> --> --> --> --> -->
f/1 f/1.4 f/2 f/2.8(大光圈) f/4 f/5.6 f/8(小光圈) f/11 f/16 f/22 f/32

快门

快门=曝光时间=曝光量

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60秒快的就是低速快门

感光度ISO

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ISO越高,对光线越敏感,越容易被电信号干扰,照片的噪点越多。所以尽量选择较低的曝光度

04 互易律

定义

互易律就是按比例同时改变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而曝光值不变。
是根据公式:

摄影师控制的影调=光圈 * 快门 * 感光度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每一档之间的亮度都是两倍的关系,便于互易律的计算;
弄懂互易律后,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可以调来调去而不改变画面的明暗

05 曝光组合

什么是曝光组合

曝光组合就是拍摄时 快门光圈 的设定值

光圈优先 AV A档

设定光圈影调,相机本身根据互易律为你调节快门速度

一般在对光圈有特殊要求或者对快门没有特殊要求时使用。

快门优先 TV S档

设定快门影调,相机本身根据互易律为你调节光圈大小

一般在画面中有移动物体时使用。
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时,一般是要控制画面中的动态效果,或凝固(高速快门),或流转(低速快门),这就是快门优先的意义

使用快门优先时,一般在拍摄一张或一组照片后,查看一下效果,继续预估准确的快门值并重新调整快门,直到满意为止

手动模式 M档

设定光圈快门,相机只是提示影调将会是什么样子

使用情况:

  • 使用闪光灯的时候
  • 拍摄星空月亮等曝光补偿调整超出范围的时候
  • 环境光一直改变测光不准确的时候

放弃相机测光才使用M档

固定的曝光参数

  • 满月:1/500秒、f/5.6、ISO 200。
  • 银河:30秒,f/2.8,ISO 3200。

06 光线

光线的特性

  • 强度
    光的明暗程度
  • 方向
    光源的方向
  • 色温
    光源的颜色

强度

光强度(曝光补偿)与光源能量成正比,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曝光补偿EV = 光源能量/光源距离^2

根据互易律,改变光源亮度或者光源距离时,可以改变光圈大小或者快门时间,保证影调不变

方向

顺光

光源在被摄体正面

  • 在人像拍摄中,顺光能消除面部阴影,使面部平面化,也叫平光;
  • 在风景拍摄中,顺光下的色彩更自然。

侧光

光源一般在被摄体正面45°的位置

  • 在人像拍摄中,侧光能让面部更立体化;

90°侧光

光源一般在被摄体90°的位置
90°侧光是用来强调明暗对比的特殊光线。被摄体一面处于强光中,另一面则完全处于阴影中。最适合用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质感。

逆光

光源在被摄体背面
逆光是很多摄影师进行创作的用光。

  • 使用逆光拍摄的时候,往往会有雾蒙蒙的感觉,并形成暖色调。但是这样子的光会形成一层浓重的光雾,显得照片非常不通透。降低影调,可以让这种光雾消散。
  • 在逆光的时候,一些植物的叶子或者花瓣会被阳光打透,感觉在发光,这也是很好看的。

色温

色温是指光色的尺度。

蓝色是冷色,但是色温高;红色是暖色,但是色温低。

白平衡

白平衡的初始技能就是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的白色。

白平衡的模式:

  • K 开尔文 手动调节色温
  • 场景模式 预设的场景
  • 自定义白平衡
    在白平衡选项里的图标就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小锐角相对,上面还有一个小方块,看起来很像一朵抽象的花的那个。
    自定义白平衡的原理就是,找一个白色的东西,给相机看看,说:告诉你,这在这个环境色温里白色变成这个颜色了,但是这个是白的,给我拍白咯!
  • AWB 自动白平衡 推荐使用

光线的分类

不同的光线有着不同的强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色温。所以在应付这些光线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都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避开这些光线特性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展现出这些光线美的一面,就是摄影成功的关键。

自然光

我们在户外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自然光了。自然光就是太阳直接提供给我们的光。这个似乎不太能改变。

  •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自然光色温很高,颜色冷艳迷人,但是光线强度很低,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 日出日落时的光色温很低,光线温暖柔和,因为光线强度低,所以是拍摄太阳最好的时刻。
  • 白天的光线色温居中,不会给景物染上任何颜色,光线的强度也是最强的。在白天的日光下最容易拍出缤纷的颜色的。所以我相信你绝大部分自然光照片会是在白天完成的。
  • 在阴天或者雨天的时候,天空的光仍然保持色温居中,但是光线强度弱了很多。这时候天空好像一个大的柔光箱,光线不再是从太阳一点发射过来,而是从整个天空散射下来。这时候是没有很强的反光和很硬的影子的。
  • 摄影中耶稣光又称丁达尔现象。就是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在光路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整条光路,这就叫丁达尔现象。

在户外拍摄人物的时候,不要有太强的光线。所以在正午的大太阳下面拍摄人物是不合适的。可以选择阴天、日出后一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拍摄。

场景光

我们在室内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场景光。这包括窗口进来的阳光、室内的灯光等。这个似乎也不太能改变。
场景光的两大特点就是:光源复杂、强度一般较弱。
对于光源复杂,我们就要分析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方向。这其中光源的方向尤其重要。只有掌握好光源的方向才能对主体正确曝光。

人造光

指的可不是霓虹灯或者屋子里的日光灯,尽管这些都是“人造”的。人造光在摄影里面特指摄影师为了达到创作意图而设置的人造光源。布光灯和闪光灯都属于人造光,至于你打的反光板的反光也可以看作人造光。人造光就是你可以一边拍摄一边控制的光源。

闪光灯

闪光指数:闪光指数就是标明闪光灯光强度的指数,通常用GN值表示。

在ISO100,焦距105mm的条件下取得0EV的中间调
GN值/光圈值=闪光距离

相对来说这样记比较简单:
感光度增加2挡(变为原来的4倍),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光圈加大2挡(光圈值变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GN值相差1倍,强度相差2EV。

布光法的灯位【重点】

正面光

光比较“硬”,效果比较“楞”。人物面部曝光均匀,但是平面化,没有立体感。
这个位置的灯光一般用于辅助光。

顶光

光线从上方打下来,使人物面部非常阴郁。

鬼光

从模特下方射过来的光线会让模特看起来异常恐怖。如果想营造恐怖氛围,可以选择使用。

45°测光

从45°侧面布光。模特面部呈现立体的表现,但是阴影过于浓重。
45°侧光常常作为主灯使用。

90°测光

90°侧光会产生一半明亮一半处于阴影中的效果。
一般有艺术化处理的时候,才会用。拍摄正规人像时不会用到这样的光。

背景光

作用非常简单就是提亮背景用的。
在人像摄影时常常配合主光和辅光一起使用。

左右45同强度侧光+背景光

这种布光法光线均匀,能完整表现出人物面部。非常适用于证件照的拍摄。
这么拍出来的人物,面部非常“平”而没有立体感,就是通常说的“大白脸”。

45侧光(主)+正面光(辅)+背景光

首先使用一盏45°侧光作为主灯。这样会让人物面部呈现立体感,同时留下浓重的阴影。这时我们再在人物正面放置一盏灯作为辅灯。辅灯的作用就是减淡阴影,为面部补光。

主灯辅灯光的强度的控制,一般以主灯为准。让人物在只有主灯的情况下曝光正常。辅灯只是起到柔化阴影的作用。

光比:主灯与辅灯强度的比例关系
如何改变光比:

  • 改变灯光强度(闪光灯是GN值)
    功率* 2,光强度+1EV
    GN值* 2,光强度+2EV
  • 改变灯光到人物距离
    距离*2,光强度-2EV
伦勃朗布光法

伦勃朗布光法有几个特点:

  1. 四分之三面部对着相机。
    让人物面向相机,缓慢变换角度,直到看不到一侧的耳朵为止
  2. 架设主灯,强度要能使人面部正确曝光,方向为与人物面部方向同一侧45°左右。
    注意,要在人物面部形成三角形光区(以鼻子阴影、面颊阴影、下眼线为边长,围成的三角形亮区)。
  3. 架设辅灯。将面部阴影处柔化,并表现出细节。
    一般会使用4:1或者3:1的光比。
  4. 架设背景灯,打亮背景。如果有可能从人物斜后方放置一束比较集中的光,打在人物轮廓上,形成轮廓光。

伦勃朗布光法主要能够表现出深邃和坚毅。能够强调面部的线条。所以更适合对于男士的摄影之中。对于女孩子就不太适合了。

蝶形布光法
  1. 使用蝶形布光法的时候,主灯放置在人物正前方,但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与顶光不同。蝶形布光法的主灯是从上斜射下来的。这样在人物的鼻子下方就会形成一个阴影。随着主灯高度变化,阴影会在鼻子下面形成一个蝴蝶的形状。这时主灯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2. 然后用两盏辅灯将人物的轮廓和背景打亮,使人物和背景分离开。

07 正确的曝光

白加黑减

拍摄主体较亮时,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拍摄主体较暗时,适当减少曝光补偿。

大光比强反差

画面中有很亮的地方,也有很暗的地方;如果将很暗的地方拍亮,亮的地方会死白一片;如果将很亮的地方拍暗,暗的地方又死黑一片;如果对中间亮度的地方曝光,那么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同时出现死白死黑。

解决方案:

  • 只保证主体正常,其它的白就白黑就黑;
  • 提亮暗部,压暗亮部;人造光
  • 换个角度,换个时间
  • HDR

摄影绘画

绘画是在白纸上涂颜料。如果某个位置的颜色一直叠加,最终会变为黑色,不管再涂抹都不会改变;
摄影是在黑布上用光绘画。如果某个区域各种颜色的光一直叠加,最终会变为白色,不会改变。

宁欠勿曝:对于后期来说,欠曝比过曝有更多的空间。如果对于场景实在把握不住,欠曝比过曝好。

多重曝光

在同一张照片中采用两次或者更多次的独立曝光,然后将每次曝光的光量重叠起来,最终呈现在单一照片中的手法。

  • 当照片中的亮区相互叠加时,会显得是两张半透明的照片重叠在一起;
  • 当照片中区域是一暗一亮重叠时,区域会显示亮区的图像;
  • 当两个暗区重叠时,区域是黑乎乎的。

08 摄影中的虚实

对焦与景深

焦平面:对焦物体到相机距离形成的平面。
景深:当对焦在某一点上,除了这个点清楚以外,在这个点前后还有一段清晰成像的范围。
景深的特点:

  • 景深和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有关;
  • 前景深比后景深要浅(短),前面的容易虚,后面的不容易虚;
  • 随着拍摄距离、焦距、光圈等参数的变化,后景深变化特别快,前景深变化慢;

背景虚化

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诀窍 -
背景远 背景离主体越远,越模糊
相机近 相机离主体越近,景深越浅,背景虚化就越明显
光圈大 大光圈能产生虚化效果
焦距长 焦距越长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

超焦距

超焦距是一个距离,当我们对焦到这个距离的时候,我们能获得理论上最大的景深范围,拍无穷远,远近都清晰。

获得超焦距的操作步骤:

  1. 确定好拍摄该场景需要的焦距和光圈,直到拍摄完成都不能变;
  2. 将相机或镜头调节至手动对焦,同时将对焦点调节到无穷远;
  3. 对有纵深的景物拍摄一张照片,回放照片找到离你最近的清晰的物体;
  4. 切换成自动对焦,对这个物体对焦;
  5. 切换成手动对焦。此时镜头上的对焦距离就是超焦距。

拍不清楚怎么办

  • 没对上焦
    • 焦点找的不对
    • 没站稳
    • 余弦误差,先对焦后构图就会出现余弦误差。
  • 主体或者相机动了
    • 没达到安全快门:安全快门 = 1/(焦距*2),如200mm焦距,需要1/400秒快门
  • 设备问题
    • 有的相机感光度高了画质太差
    • 镜头跑焦
    • 本身成像差

09构图

居中构图法

  • 对称结构
  • 圆形主体
  • 主体占图面积大

三分法构图

根据人们关注的习惯,视觉中心是三分线的四个交点
将主线条放在三分线上,将主体放在三分线的交汇点上;

选择三分线的原则:给主体留下充足的空间
主体的朝向:永远让主体朝向比较空旷的一面

重复法

画面中有时候没有单一明确的主体,主体可能是一群同样的东西,就可以利用重复主体的构图方法,让主体占据整个画面,有时候也可以用虚实关系突出其中某一主体。

注意事项:要元素单纯,画面中不能出现明显不同的元素,否则新元素会成为主体。

引导线

当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的时候,视觉中心就是主线条的交汇点,很容易被捕捉到。

将主体放在主线条的交汇点

三角构图

是指画面中的元素或者线条形成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画面看起来会很舒服。

如果画面中有一个主线条斜穿过画面成为对角线,也属于三角构图

注意:如果主体形成的三角形的角冲着画面边,会显得不稳定而且有侵略性,可以把三角形的一条边搭在画面的边上。

读后

某悟了!摄影之道,存乎一心,既有审美的道,又有求美得美的技,如此方可拍出美照!

——“媳妇,我已经学会了摄影,快来,我给你拍个保证满意!”
——啪!
——“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摄影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