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飞出金凤凰




文/余光

“湖滨芦荡青纱帐,教育基地沙家浜。"这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对沙家浜风景区的赞誉。是的,不论是什么季节,不论是什么人,一踏上沙家浜这片热土,总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习习春风。沙家浜儿女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沙家浜人富裕殷实平和安详的社会生活;沙家浜芦苇青青风光美丽的乡村风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曾经接待过许多友人,每次总会听到他们对沙家浜的赞美:“沙家浜又变了,变得更美了!”作为一个沙家浜人,我为有这样的赞美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沙家浜巨变的见证者,我为拥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家园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沙家浜发生的巨大变化,最能吸引人的莫过于沙家浜风景区。人所共知,自古以来,沙家浜镇是个地势低洼、交通闭塞、血吸虫病流行的苦地方。这里没有公路、没有大道、没有工厂、没有楼房,抬腿就下河,出门先动橹,是标准的水乡泽国。当年的这里,可谓一片荒凉,从南面的阳澄湖,到北面的昆承湖,万亩良田荒废,只长芦苇、野草,不长稻麦。当时有首民谣:“十年九年荒,一片白茫茫,女人去讨饭,男人去逃荒。”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老百姓盼来了救星,他们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新四军一到村里,就为老百姓干农活做好事,老百姓把新四军当成了老亲眷。当他们看到亲人新四军在战场上受了伤,就千方百计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亲人保护下来。当年有一批新四军伤病员,就是在这片只长芦苇不长稻的荒田滩里,硬是把他们保护了下来,使新四军伤病员一个个养好了伤,冲出了芦苇荡,走向了抗日战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百旅之杰"。这支部队身经百战,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拨开云雾见日出,沙家浜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全中国的解放,迊来了亲人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家浜镇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革命老区人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党的领导下,迈步走在社会主义的大路上,他们穷办苦干、兴修水利,建成了十大圩田,使原来的万亩荒地变成旱涝保收的米粮仓,一跃成为江南有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使沙家浜镇的经济驶入了快车道。全镇经济从量态的扩张转化为质态的提高,呈现出经济外向化,布局小区化,企业集团化,产品科技化,经营多元化,生活现代化的格局。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有胆有识有远见的农民企业家,并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素质。正是在这“敢想敢干敢突破”的氛围中,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应运而生。为了打响沙家浜这一旅游品牌,聪明的沙家浜人努力对自身发展条件进行了创造性改变。

一是变虚为实。他们创造性地把原有分割数块的荒地改造成沙家浜风景区,并开展一系列重大的节庆和赛事活动。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春秋两次龙舟赛,而且规模越办越大,名声越办越响,效应越办越好,从而使龙舟赛成为沙家浜旅游的一个新品牌。

二是变废为宝。他们把革命战争年代老同志捐赠的革命遗物、部队即将报废的兵器,通过整理后重新陈列出来,这些似乎废品,但是在沙家浜人手中,变成风景区的看家宝。

三是变草为金。芦苇,这些不起眼的草本植物,在沙家浜人眼里成了“金芦苇”,他们制订以种植芦苇为主的绿化方案,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芦苇荡延绵数千亩,形成了吸引游人流连忘返的芦苇迷宫。

71年巨变,旧貌换新颜。如今的沙家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大步走在江南大地上,成为迅速崛起奔小康的一颗灿烂明珠!这正是:沙家浜人民迈大步,芦苇荡飞出金凤凰。

你可能感兴趣的:(芦苇荡飞出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