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知味

photo by Rie


过年了,周边的朋友都出去旅行了,我们因为旺财的缘故,已经不太出远门了。但我其实是那么喜欢旅行啊。没办法,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好在是心甘情愿。不过,我们已经在筹划,希望能够带着旺财开启自驾旅行。

携程上有一个小玩艺,可以在去过的地方做个标识,看看已经去过不少,当然也有很多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有的地方是一去再去,有的地方是压根没有想去。有些地方是因为出差到过,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就自己找假期再去旅行,有的地方是别人推荐,自己去逛了一圈,却感觉既没有风景,也没有感觉,也就只能算到过。所以,在我的概念里,到过和旅行是两回事情,但都可以统称为“出游”。

记得最早单独出游始于大学实习,到了大武汉,感觉以前真的是井底之蛙,武汉真的不小,黄鹤楼、长江大桥气势宏大,东湖静谧,湖面温润,武昌鱼滋味真是不错。以后,类似的体验越来越多,因为愿意走出家门,永远有未知,有惊讶,有新鲜的事物在等着。这也是我更加喜欢上旅行的缘由。

要说国内、国外去过的最喜欢的地方,应该是新疆和英国了。

大爱新疆,地域广阔、风景壮丽、地貌多样,姑娘漂亮,水果好吃。龟兹克孜尔千佛洞、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胡杨林、禾木、喀纳斯湖、世界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都印象深刻,美到无语,昆仑山给我巨大的震撼和感动,感觉哪怕下辈子做昆仑山上一颗草也是幸福的。

至于英国,可能因为多次去往英国,最长小住了二个多月,也可能从小学的英语是英音,所以在那里有一种亲切感,非常喜欢那些随处可见的大草坪,随时可以席地而坐的安逸。英国人对园林真是特别热爱,在英国租住房子,房东每周会亲自来打理他们的花园,专门的园艺超市各色工具眼花缭乱。另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讶异于他们对秩序深入血液的自觉。英国的公交车次不是很频繁,在等待的时候陆陆续续会累积到一、二十人,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会排成一队,但公交车一来,他们却能够记得谁先谁后,依次上车。

旅行就是这样,去往不同的城市,尝试别人的生活,体验、感受,找机会与当地人交流,非常有利于拓展人生的宽度。必须要提的是,感谢一位前辈的引领,去了尼泊尔,按照我以往的偏好,一般不会去这么落后的地方,但是那次旅行真是非常喜欢。纯朴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华美的建筑古迹,从没想过的穿行珠峰体验,当时真是壮着胆子坐上那种小飞机的,我们回来的下一周,就有一架小飞机失事,机上二十余人遇难。没过几年,加德满都遭遇地震,听说杜巴广场的古迹几乎毁灭,真是可惜。

多年以来,一般出游都是自由行,预订宾馆,购买机票、船票、火车票,门票、演出票,有时候还有调整,退票,都没有出过问题,受到教训的是在法国,买了联票坐火车,因为没有在申报单上写上下车具体时间,而被罚25欧元,想想冤枉,因为,另外是有一张正式车票的,但没办法,买车票时给了申报单,说是要报的,我习惯性的以为反正有正式车票,不用填那么全,哦呕,吃到苦头了。也好,提醒我不要自作聪明,自讨苦吃。

旅行的一个副产品就是美食。现在网络发达,资讯丰富,事先做好攻略,按图索骥的寻访固然有意义,但我还是喜欢那些不期而遇的美食,而且旅行中的各色吃食也是不可多得的体验。

另一个体验是如果有相应的介绍当地历史人文的佳作相伴,会是一种相当美妙的陪伴。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一路走来一路读》等,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许崧的《美国走着瞧》、陈丹青的《纽约琐记》、《无知的游历》,喜欢艺术的,还可以看他的《陈丹青音乐笔记》等等,还有一些人文纪录片等等,类似的书籍还有很多,最好随行带着,一路遇见,那种感受就像有知音陪伴着。

聊起旅行,真是说也说不完,家住航道附近,经常有飞机掠过,就会憧憬出行的喜悦,期待下一站,继续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旅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