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之道】养好心,就能自求多福—中里巴人

【养心之道】养好心,就能自求多福

5107次阅读 03-15

中里巴人话健康——求人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

精彩导听:

1.心就是人的命,要从精神和生理两个层面来保养。

2.心包经是心的保护神。

3.为什么经常攥拳,就能给心以力量。

4.无名火大,揉心经的少海穴;无名肿痛、神经痛,揉心经的青灵穴。

1.心就是人的命,要从精神和生理两个层面来保养

心和衰老的关系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说,在人体中,心为“君主之官”,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心就是人的命。

具体怎么调养心呢?咱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调养:一方面,从精神层面,也就是从神的方面来调养;另一方面,从生理方面,也就是如何让心脏强健、结实。

《黄帝内经》中说“心主血脉”,“心藏神”“其华在面”,通过这几个方面,咱们大概可以知道心的健康状态是什么,比如一看某个人神采奕奕的,他的心血就足。

还有,心主血脉很重要,如果人的气血通了,百脉俱通。心是什么呢?心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有劲了,人才能有动力。

在《黄帝内经》里,把心比喻成太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心的阳气足,人就充满阳光,就像晴朗的天空中的太阳一样,有太阳般的动力,人就充满了活力,就能消除身体的阴霾之气,提升神气(正气)。

神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中说:“神者,正气也。”神,就是人的正气。正气在身有什么好处呢?《黄帝内经·灵枢经》上又说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说如果您的身体里充满了正气,外邪就侵入不了,您就得不了病。

也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病是怎么来的——如果您的正气不足,疾病就会侵袭您;如果您的正气很足,疾病是侵害不了您的。所以,要想不得病,人就得正气足,也就是神足。

《黄帝内经》里边有很多篇章都讲到了神,比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等。

黄帝曾经问岐伯:何谓神?神的感觉是什么?

歧伯说:“神乎神!”——这东西就叫神,比较神秘、玄奥;“口弗能言”——我说不清楚,但是虽然说不清楚,却可以“慧然独悟”——有聪慧的头脑,就能自己悟到什么是神;“昭然独明”——一看就很清楚,心里有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接着,岐伯又举了一个例子,说“若风吹云,故曰神”——风把云吹散了,这就叫神。意思是大家都看见风把云吹散了,但是有人没什么感知,有人却觉得心领神会。

歧伯说完以后,黄帝就不说话了,心领神会了。

实际上,歧伯说的“风吹云散”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一切都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就谓之神。

所以,我们要想获得一身正气,得到真正的神,所做的一切就要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叫“知天命”,“知天命”就能得到天的神助。

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有这么一句诗:“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告诉您,要配这个命,也就是要和神相通,才能积攒福,得到上天的帮助。

其实,神、命、心这三个是一体的,是真正有能量的东西。

养心养的是什么?养的是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命”字上看它的含义,因为中国的字都是象形字,你通过这个字的形象就能知道它的含义。

把“命”拆解开,有两种拆解法:一种是把“口”拿出来,剩下一个“令”字,就是口令。谁的口令?老天的口令,就是天意,天让您做什么,您就做什么,就不会有错,您就有好命。但具体怎么做,“命”又用一个象形字表示出来了——把“命”拆开,分为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人”,中间是“一”,下面是“叩”(叩就是磕头)。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在那儿磕头,磕头就可以知三心——清净心、感恩心、恭敬心,所以磕头就可以养命。

通过学习汉字,您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获得方法。

2.心包经是心的保护神

既然咱们学会了经络养生,就可以通过调经络的方法让心脏强壮。实际上,为了让心脏强壮,老天就给心脏单独安排了一条经络——心包经。等于心脏有两条经,一条是心经,一条是心包经。心包就是心脏的保护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主”包括精神方面和生理方面,心包经也叫心主,它是代替心行使生理方面功能的。

心包就相当于发动机的传送带,怎么把发动机的能量传送到“四个轱辘”上?就靠心包。所以心包是“臣使之官”,心是 “主明”。

“心主明”里的“明”有两方面解释,一是我要明白、清楚,就神安的意思,具体要怎么干的时候,就给到心包,让心包替心行使上传下达的权利,把心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的脏器。另一个是通达,心血管不能堵,心包不能堵。心包一堵,心脏的动能就无法传导了。

“心主血脉”什么意思?血脉就是心包,它管着血,负责把血输送到全身各部。所以,要想心脏好,一是神要清,二是心血管要通畅,不能堵塞。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血管一堵,心就梗了,这一心梗,其他脏器就完了,这叫“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所以,养心就是养两个地方,一是心经,二是心包经。这两个地方跟心脏有直接关系。

3.为什么经常攥拳,就能给心以力量

有时候咱们通过一些日常的举动,也能给心力量。比如宣誓、挥拳的时候,会把拳头攥紧举过头顶,会下决心。下决心的时候谁在使劲?其实就是心在使劲。

攥拳为什么能让心有力量呢?攥拳的时候,小指尖正好压在一个穴——少府穴上,是心经上的穴位。少府是什么意思?少指的是心脏;府指的是心脏的屋子。少府穴可以给心脏力量。

另外,中指正好攥到劳宫穴上,也就是手心上。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因此攥拳的时候心包也有劲了。

总之,一下攥住了两个管心的穴位,心有血,心有劲,还得靠气来推动,所以肺气要在旁边助力。心和肺是相通的,它们是共同使劲。

另外,攥拳的时候,你会发现大拇指要使劲攥住这个拳头,大拇指下方的鱼际(正好是一个大穴,是肺经上的穴位)也在使劲。加力,只要一攥拳,心脏就有劲,这是一个本能的动作。

仔细观察,您会发现日常中的一举一动,都跟心息息相关。比如您要下决心,就得攥紧拳头;您要说出誓言,也得攥紧拳头。为什么?因为心里要把愿望说出来,把信心表达出来。这不但跟心脏本身相通,而且跟精神直接相通。

平常您想养护心脏,只要使劲攥拳,三个穴位就尽在手中了,实际上练的就是心经、心包经和肺经。这三条经共同作用,就加强了心的动力。

《道德经》中有句话,叫“心使气曰强”,心主血脉,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气和血要同时走,走得才有劲。所以,您知道了气血相互作用的关系,只要平常多揉心经、心包经、肺经,就可以打通心经的血脉,让心得到充分的保养。

4.无名火大,揉心经的少海穴;无名肿痛、神经痛,揉心经的青灵穴

心经上的穴位并不多,但非常有用。举个例子,人有时会心烦气躁,脸红脖子粗,火气来了控制不住,想吃点儿凉的东西,这时您只要使劲点揉肘窝的少海穴(少海穴特别好找,您把肘一屈,靠近小指这侧的肘横纹的顶端就是少海穴),比较痛。然后你就发现火气一会儿就消了。刚才还想吃凉的,现在就不想吃了,心平也气和了。

心经上有的穴位是治疼痛的,心主血脉,如果血脉堵塞,人就会感到疼痛。有时疼痛是无名痛,也就现在说的神经痛,但实际上痛都反射到心,心的感知最灵敏,因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少海穴往大臂直上三寸,有个穴位叫青灵穴。青是什么意思?代表疼痛,人一疼脸色就发青;灵就是专门管疼痛的穴位,特别灵验,所以叫青灵穴。

因此,无论是头痛、牙痛,还是无名痛,您甭管哪儿疼,也不知道是哪儿的火,就赶紧点揉青灵穴。一点揉青灵穴,无名而生的痛,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心之道】养好心,就能自求多福—中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