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批判的是什么?《学会提问》阅读笔记 7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法称为事实断言( factualclaims)

对于事实断言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如果需要证据,但又没有看到证据,那么这个断言就是孤立论断( mere assertion),意思是它是一个没有用任何方式来加以证实的断言。你当然应该认认真真地怀疑孤立论断的可靠性!

如果有证据,那你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为了客观评价推理过程,我们要记住,有些事实断言比其他事实断言显得更加可靠。

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对于断言到底是观点还是事实,其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多少相关证据。支撑看法的证据越多,这个看法的“事实性”也就越高。

在我们判断一次交流活动的说服力之前,我们要知道哪个事实论断最为可信。怎么确定其可靠性呢?我们会问以下这样的问题:

* 你的证明是什么?

* 证据在哪里?

* 你确信它是真的吗?

* 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

* 你为什么相信它?

* 你能证明吗?

如果养成经常问这些问题的习惯,你离跻身最佳批判性思考者也就不远了。

我们遇到的事实断言是:

1. 描述性结论

2. 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

3. 描述性假设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接受一个事实断言,认为它可以信赖?在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倾向于同意它是事实断言:

(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比如下面这样的断言:“举重可以锻炼出身体中的肌肉。”

(2)当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3)当这个断言在同一场交流中被很多过硬的证据合理地加以证实,或者由我们所知道的其他证据来证实。

本章我们所关心的是第三种情况。确定证据的适当与否需要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证据的效力怎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问:“我们所说的证据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证据,就是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在规定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证实属于事实断言的那些理由;在描述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证实一个描述性的结论。

我们要一直在脑海深处铭记,没有一样证据可以像灌篮那样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你总是在找更好的证据,如果一根筋地去找完美证据,那你肯定要泄气。

本章中要考察的证据类型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所谓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

直觉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的可靠性。因此,当凭直觉得来的看法相互冲突时,我们就缺乏坚实的基础来判断该相信哪些了。

个人经历的事在我们记忆里总是活灵活现,我们总是依靠它们做证据来支持一个看法。但是把个人经历当做一般性看法的基础是个错误。因为单一的个人经历,甚至是个人经历的总和,根本不足以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经历样本,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以偏概全谬误是指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有一种类型的证据经常会被用到,那就是不厌其详而又引人入胜地描绘或是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或事件来证实某个结论。这类描述通常都是基于观察或者访谈,其形式也从深度描述到表面走过场等各不相同。我们把这样的描述称为典型案例。

尽管典型案例和某个结论表现出一致性,但不要让这种一致性欺骗了你。别忘了问自己一声:“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

当事人证词是指引用具体当事人的说法来证明某一个想法或某一和产品是好是坏,或那些非常寻常的事情确实发生过,这些都基于他们的亲身经历。

这类的证据到底有多大用处?通常它的用处并不大。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这类当事人证词无须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出它们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下列和当事人证词有关的每个问题我们都要特别小心。

选择性。人们的经历总是迥然不同。那些尽力想要说服我们的人总是小心选择他们要用的证人和证词。

个人兴趣。许多当事人证词,例如图书封面上的推荐、电影宣传、电视产品都来自那些可以从证词中获得一定好处的人。

省略信息。当事人证词很少提供足够的信息作为判断的基础。

人为因素。当事人证词的可信度这样大的一个原因是它们都来自激情四射的人,这些人看起来值得信赖、出于好意而且诚信守时。这样的人让我们不信都不行。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专家意见相对其他证明而言可能为论证添加更多的魅力,这主要取决于专家的背景。你每天都会遇到诉诸各种各样专家的论证,而你别无选择只有依赖他们,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们只能在某几个方面小有所成,而要样样精通,我们既无时间也无知识储备。

当持论者诉诸专家意见时我们需要问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呢?”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应该针对专家追问以下这些问题。

对于所谈论的这个主题该专家所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有没有较好的理由让人相信专家的意见相对而言不会受到歪曲?

当你识别出将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作为证据所存在的问题,你就有了合理的理由犹豫要不要接受基于这样的证据所得出的结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批判的是什么?《学会提问》阅读笔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