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小众电影《皮鞋》,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将“梦想”作为主题的,并不罕见,但本片取“皮鞋”为符号角度非常新颖特别,就像吴宇森的白鸽和顾长卫的降落伞和斑马,皮鞋在本片中不光是文明的象征,更有了一种路在脚下的现实主义味道。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孙德旺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在赵李桥这样一个贫穷的山沟里。妻子生下孩子不久,留下了2句话就离开人世。“让娃上学堂,给娃穿皮鞋。”这两句话成了德旺一生的誓言,成了他毕生的梦想。为此,他努力着,奋斗着,坚韧着,却从不怯懦,更不卑微。
从最初孩子摔断腿时,他是这样说;背着打石膏的孩子在山上逛时,他是这样说;心疼儿子掏鸟蛋怕他再次摔坏时,他也是这么说;日常教育儿子时,他还是这样说。在德旺的心中,让娃进学堂,穿皮鞋,就能离开这个穷困的地方,到城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皮鞋不仅承载了德旺的梦想,更是承载了他的信念,他的尊严。
于是,才有了一个原本靠苦力赚工钱,最终却进城干起了摆鞋摊儿修皮鞋的德旺;才有了见到女青年(魏局长的儿媳)脚上那双锃亮的皮鞋,忍不住不收钱也要多擦擦的德旺;才有了帮人推车捡到皮鞋后反复擦拭,并将皮鞋如贡品一般供奉起来的的德旺;才有了见儿子偷偷拿下皮鞋却将鞋弄脏,挥拳朝儿子打去的德旺。德旺爱皮鞋,不仅因为这是妻子临终前对他的嘱托,还因为这是城里人与他们乡下人的身份的辨识,更因为这是他情感与希望的寄托,是他心灵的慰藉。
于儿子水阳而言,皮鞋是奢侈的物品,他不需要,只要爸爸一个拥抱;皮鞋是爸爸的梦想,是供奉在家的贡品,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皮鞋是老师脚上的舞蹈,踩上它,舞蹈就有了灵魂。于是,才有了为了帮助爸爸分担生活的重压,帮人拉车而上学迟到的水阳,为父亲挑水的水阳,为父亲重做鞋箱的水阳;才有了爬上凳子,用小手不住地抚摸皮鞋的水阳;才有了偷拿了贡品皮鞋穿上它在同学间舞蹈的水阳。生活的穷苦,并没有压垮父子俩,他们各自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践行着,在贫瘠的生活中绽放出灿烂的理想之光。
影片结尾,当孩子们身着红衣,脚底下绑上竹板,在舞台上跳起踢踏舞时,跃动的红色,激越的音乐,窜动的节奏,这才是这个山村的未来,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希望。当德旺为儿子穿上自己亲手做的第一双鞋子,当希望的阳光洒在舞台上时,我们坚信,这里不仅是德旺的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所有村里人梦开始的地方。
此片以大山为背景,影片中不时出现青山绿水的迤逦风景,高远的天空,宜人的景色,恬淡的风情,清新如画之风扑面而来。而本片采取的回忆与现实交叉式的叙事方式,也将人物的关系与之相承。是水阳回忆自己的童年,也是他教育自己的孩子。
背夫并未远去,他永远蛰伏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用自己的双目目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坚守梦想,开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