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着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小说,小说叙述着“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到来的季节,他遇到那位名叫徐富贵的老人,讲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

《活着》讲述的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的故事,但却因为徐富贵好堵,输得倾家荡产,慢慢的,他生活中一个又一个亲人相继离世,但他很庆幸,死后可以和自己的家人葬在一起,故事本身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展现出一个家庭在面对困难的不离不弃与守望相助,既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也体现了大时代背景下生命的脆弱。当徐富贵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妻子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由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坚定地拥护他,自愿与他一起过苦日子,甘愿碌碌无为相夫教子。当徐富贵母亲病重之际 他独自一人进城为母亲寻医,但却被人抓走两年,杳无音讯,村上的人都说他又去赌了,但他的母亲始终不相信,至死相信自己的儿子,但到死也不知道儿子的去向,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或许是最本真的注释,润物细无声般的展示母性的光辉。徐富贵的大女儿又聋又哑,却依然身残志坚般的维系着整个家庭,将弟弟照顾长大,弟弟也是十分重感情和懂事的孩子,当自己养大的两只羊被卖掉,那种人与自然的表现方式自然而然都无缝展现。可后来他的儿子也离开了人世,她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很爱她的男人,当时徐富贵觉得生活安稳时,女儿却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离开人世。他的丈夫独自抚养孩子,直到自己也离世。后来他将女儿的孩子接过来抚养。可孩子却因为怕吃不饱吃了徐福给的所有豆子,离开了人世。从未来过人世一般。

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书,徐富贵与家妻相濡以沫,糟糠之情,那怕妻子离他而去,也好似是从未离开。徐富贵儿子的仁义家展示了人性的悲悯,物质横流的社会再也遇见那份纯洁。

这何尝不是生活。后来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归于尘土只剩自己。活着不仅讲述徐富贵的一生,更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遇见的大小困难。路途艰险,披荆斩棘,始终要一个人面对,面对生活给予的不幸。坚强的克服,顽强的挣扎,总会有一天归于平静。

这本书读完久久不能让人平静,或许对徐福对人生的感叹,或许陶醉于徐富贵儿女纯真的爱情,总而言之,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可以让人沉思的。他用着最单调的字,最平静的语气,却讲着人生轰轰烈烈。抽丝剥茧般的细数人生,让人一边感受着生活的回忆,一边坚定的生活,也不由得反思活着是为了什么。讲书中的经历放到现今社会,这样的人或许早已自暴自弃,或者如同行尸走肉,荒废着生命,或者提前结束生命。余华所言生活和幸存就是对立的两个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于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的经历的看法。网上有段子说你们来某所学校你就是有些人来等你遇见。我这一般所经历的一定是上天注定的安排。

结尾徐福贵养了牛头,如当初自己儿子养羊一般。岁月的洗礼将徐富贵一身灰尘褪下,将一切归于平静。今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切归于平静,好似从未发生过一般的宁静。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坚强,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好在徐富贵的一家都是他亲手埋葬的。最后死去也会和他们埋在一起。余华用着平淡的语气,如旁观者般讲述了徐福贵的一生,却唤醒了我心里的波涛汹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华《活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