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张来武教授的《创新驱动发展与六次产业理论》

                                      闫安 20201227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肇始于上世纪初与凯恩斯理论双擘并立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数字经济共享时代,创新促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经济学理论认识方面有新的突破。

        六次产业理论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经济学,实现共享经济零边际成本效益产出。该理论由原科技部副部长、原宁夏自治区副主席、现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理论研究院院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一级教授张来武先生提出,他发展了停滞数十年的创新理论,超越了传统产业经济学一二三产业发展窠臼,用产业融合、合作博弈、系统经营、区块链等支撑构建了六次产业发展理论的宏观和微观理论及方法论基础。

        六次产业理论是创新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学,有别于工业经济形态的新理论体系。传统一二三产业,是依托农业、工业化划分的产业经济学,六次产业理论是创新时代的创新产业经济学。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并不简单是两者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当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型形态,六次产业是跨行业融合实现系统经营形成新综合产业。

        传统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资本积累与劳动分工,价格与看不见的手和要素报酬,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反干预,到凯恩斯短期国家干预主义的投资、消费、出口,到麦金农发展经济学的有限干预和金融推动市场化,……,再到现如今吴敬琏教授提出的“劳动力、资本、生产效率”三要素长周期经济发展决定论。

        一方面,可以看出劳动力、劳动分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发展逻辑和边际递增增长曲线,正如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人口红利一说和我国已经面临的“刘易斯拐点”的老龄化社会长寿时代,人口结构变化决定内循环为主的绿色生态大健康养老产业结构变化,决定金融供给与创新结构变化。

        另一方面,资本层面投资报酬递减规律、去杠杆化、美元印钞注水输出通胀背景下,大水漫灌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第三,就是数字和共享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决定性的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提高社会生产率关键一途。创新包括一切有利于效率提升的社会组织层面、金融供给机制层面、科技创新发展等层面。这就是张来武教授六产融合创新发展理论贡献的重大突破所在。

        在此意义上,张教授强调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市场应用的非线性的“三螺旋”发展结构的重要性。但广义上说,三螺旋结构应该是“共有结构组织创新与风险定价及支付功能的社会保险属性、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源配置的金融属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联盟区块链为支撑的科技属性”更为恰当。即”组织、金融、科技”的三螺旋DNA。

        六次产业理论突破了熊彼特人力资本创新理论局限,基于中国特色和数字经济共享时代,融合了“实体经济、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缺的只是现代金融,实现产融结合层面共有组织创新,但瑕不掩瑜。个人认为张来武教授凭此理论可获诺奖,同时也能延展为共享数字经济时代的监管提供理论指导。

        跨产业融合,人类可以让知识和生产性知识走向资本、走向智能,变成能力和竞争力。六次产业催生分享与合作,是跨产业融合和系统经营,特别是123产业融合,融合不是简单相加,是共享经济。则就不会出现“马云的时代”,而是“时代的马云”。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批量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应,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效应,而在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社会,分属于不同经济领域、经营领域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的满足不同和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协同效应。这种协同促进生产率提升和效益的增加,使得产业融合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

        张来武教授用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从范畴前提、范畴边界、范畴极致,结合信息化社会摩尔定律,推导论证出数字经济共享时代,原有产业经济理论需要理论发展甚至颠覆性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范畴学划分,包括农业、信息产业、制造业,也包含服务业,具有完备性和不可相容性。市场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经济,支付链中的所有环节都可能被颠复。

        他认为,随着技术快速更新,任何信息化的新产品其性能在18个月提升一倍,因此可以用更便宜一半的价格去买它。数学求极值的前提条件,是技术固定不变,如果技术在18个月就改变了,求极值就没有意义。传统经济学最通行的办法,就是把生产函数写出来求最大化,然而关于生产函数求极值的前提条件是假定技术不变。如果技术在18个月就改变了,求极值就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可否找到关联函数来取代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区块链或将成为六次产业关联系统的关联函数方法论之一。

        传统理论的产业分工和竞争,基于合作博弈的最优均衡更为适合,而非纳什均衡即非合作博弈论。特别是提出了博弈正义标准,构造了一个公理。合作博弈代表人物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沙普利。

        与传统三次产业下的生产函数不同,六次产业生产函数体现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函数,甚至是泛函映射,如果行业之间是具有完全互补性的,那么此时还有创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个体之间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个体利益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他可以影响和利用的网络资源这种信息化的商业模式。这也契合了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三大定律。即摩尔定律每隔一个周期,产品的性能翻番、价格减半;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都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还可能发生强者通赢,胜者通吃的现象。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六次产业是跨行业融合,通过系统经营形成一个综合性产业形态。互联网+通过平台横向凝聚来自不同行业的生产要素,通过匹配形成有机的融合,利益共享风险、风险共担、相互协作的联盟形式。合作分享生态网络将决定合作深度。

        六次产业理论是在对中国以往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中创建的,同时又是在全球创新时代,特别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用系统经营的思想对产业融合形成的一套有别于工业经济的新理论体系,它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城乡差别、食品安全、健康养老和生态环保问题都能提供一套全新的战略并落地的解决方案。


        六次产业理论创新驱动发展,以从三次产业划分到六次产业划分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突破,开创了以信息化、知识化为特征的创新时代的创新经济学基础性研究。不仅继承了产业分工和竞争理论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揭示了的四产业链,揭示了第四产业诞生及其经营特征。六次产业理论以及创新经济学提供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新思维,产业融合,系统合作融合发展,开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第六产业不仅是最高级产业层级,也可用基于市场竞争形成产业融合的系统经营,高效合理调整经济结构,还可用第六产业解决城乡二元、食品安全、健康养老、生态环保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和战略问题。

      不仅如此,第六产业解决方案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组织创新层面社会第三方力量。正如熊彼特所言“组织是劳动力、资本、土地之外最重要的创新要素”。个人认为,六次产业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完善。

        首先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创新,即“共建、共治、共享”的共有组织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突破现有政府和市场利益格局,通过社会组织创新的“人合”,柔性实现即是生产资料使用者,也是价值创造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融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共同体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另外,在其“三螺旋创新”即科学、技术、应用场景中,没有现代金融创新,事实上科学技术可以并归于一维,现代金融一维,应用场景一维,划分更为合理。根据三螺旋创新理论,创新分解为基于技术工程创新,基于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基于科学文化的创新,和基于系统螺旋的创新。从系统融合和产业生态价值角度讲,则是应用场景的创新。

        其次,实践应用场景方面还可以有更多领域的拓展。六次产业理论最重要的实践,还是来源于中国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六次产业理论的最重要实践来源。与内循环为主的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是城乡结合、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原有成功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南平开创,到宁夏双创模式,到全国复制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到现今科技特派员向乡村振兴领头人转变,现在遍布全中国90%以上县,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证实。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六次产业实践,职业农民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创业,形成田园新城镇,也可成为田园综合体。农业的六次产业就是通过123产业融合。让传统农民从事种养殖业,自由进入城镇,让职业农民去经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融合发展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精髓。

        不局限就意味着新拓展,例如乡村振兴农产品电商走出去与文旅康养“请进来”;例如老龄化社会大健康养老内需内循环为主的医疗健康领域;例如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等。欠缺的还包括,现代金融的产融结合和区块链技术支撑。同样的还有宁夏国家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及应用场景的创新示范。

        再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张教授用“区块链或许将成为第六产业联盟系统经营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学新方法。”越来越多实践已经证明联盟区块链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广阔发展前景。“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国家战略。

        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加快结算、清算功能,六次产业理论的3个基础性来源是科学、技术、应用场景。在信息化社会中大数据和区块链是探索个体和网络之间的媒介工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通过各种各样信息资源的挖掘,提高了个人与所处网络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影响到资源配置和商业合作模式。

        区块链式是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区块链系统通常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区块链体现技术层面和治理层面的交融。横向和纵向提升价值链,在同样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下,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力资本为基础,通过系统中理念和技术不断交融,来实现更广更深的合作形态。

        ……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提出的。创新是只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个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熊彼特资本主义经济打破旧的均衡,而是有实现新的均衡,主要来自内部力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创新力量,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六次产业理论在于科学、技术、市场应用的结合和融合创新。创新模型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扩散的跨界融合和系统经营融合。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那就只能在产业理论框架下,提升制造业的效率质量,拓展现代服务业,空间十分有限。六次产业核心是融合。融合的本质是创新,评估的标准是经过融合,边际成本是不是在降低,接近于零,而边际效益是不是在迅速增长。

        三次产业划分是基于资本主义时代背景,提出的产业经济学分类体系。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劳动对象已经比工业化时代扩大了,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信息文化资源,劳动对象扩大与合理运用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依据劳动对象和产业任务的不同,可以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六次产业。六次产业的定义和划分,自然界的部门成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成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部门成为第三产业。第六产业是以第四产业的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第五产业的创意创新开发(市场化应用场景),进行跨行业特别是123产业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业态。

        总之,张来武教授的六次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理论,完全契合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把现代金融融入到实体经济、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所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及中央深改委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和实践需要,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

你可能感兴趣的:(述评:张来武教授的《创新驱动发展与六次产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