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啃老族”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八岁那年,因家境贫寒,我主动放弃学业,走上了从军之路。此后,无论是工作、结婚、生子,都是我独自操持,没有让父母费半点心思。

一路走来,一切靠自己,成了我的人生格言;自立、自强,成了我的人生态度。因此,在面对那些尚未“断奶”的“啃老”一族时,我总表现得很激动,或肆意指责,或刻意批判,或恣意耻笑。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我都会说:终我一生,与“啃老”绝缘。

然而,一次细微的发现,让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退休在家的父母,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连做家务也是无精打采。这样的发现,让我很诧异。因为,在我看来,相比左邻右舍,父母都有退休金,我也从不向他们伸手,在经济上很宽裕,生活也应是衣食无忧的,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呢?

带着内心的疑惑,我咨询了当心理医生的朋友,朋友感叹地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不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你父母的郁郁寡欢应该与金钱无关,不出意外的话,是属于自我价值的否定。”

原来,我一直认为,能够让父母衣食无忧,无需为子女操心,就是最大的孝道。现在看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在父母的眼中,无论孩子长多大,永远都还只是孩子,当发现自己无法再给予时,父母在内心里便会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甚至还有负罪的感觉。

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帮助父母找回付出的感觉。每次回老家,我会提前打电话,或者说想吃父亲的老鸭汤、红烧肉,或者说想吃母亲的油焖茄子、芥菜饺子。接到电话后,父母便开始忙碌起来,一大早就赶去菜市场,精挑细选各种原料,为我准备丰盛的午饭。而我当天早饭是不吃的,专门留个“肚子”,在父母期待的眼神里,以风卷云残之势将一桌子菜消灭干净。

父亲是个做腌制品的高手。于是,我便不断地“索取”,要腌萝卜干、要腌咸鸭蛋、要腌大蒜、要咸鱼咸肉。然后,再在乡邻们善意的取笑声中,一袋袋搬到车的后备箱。

老家院子里有块空地,我便鼓动母亲栽种蔬菜,并夸张地诉说菜市场的菜要么太老要么有农药,吃下去对身体伤害很大。尔后,每次回家的车里,我又多了许多时令蔬菜。

时间不长,我便敏锐地发现,父母久违的笑容再次爬上了眉梢,做起家务也麻利了许多。

其实,善意“啃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自力更生、赡养父母的同时,适当地做出“啃老”的架势,能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当“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