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帐下有一名很厉害的武将,名叫吕蒙。由于小时候家里穷,吕蒙没读过什么书,但他武艺高强,战功赫赫,孙权很看重他。
有一天,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执掌要职,应该多读点书,增长见识,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好。”
吕蒙推脱军务繁忙,不愿意读书。
孙权便拿自己每天挤时间看书做例子,劝导他读书。
经过劝导,吕蒙开始抓紧时间读书。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坚持看一会儿书。后来,看书成了爱好,他读的书竟比一般人还多。
一次,学识渊博的鲁肃与吕蒙探讨国家大事,吕蒙充分运用平时看过的书,说的话句句言之有理,鲁肃听后很惊讶,称赞他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学识谋略,再也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回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到了后世,人们用“吴下阿蒙”形容学识浅薄的人,用“刮目相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人或事物。
吕蒙凭着自己在家看看书,硬生生从文盲逆袭成为知识分子。相比于不看书的人,经常看书的人每天都在努力,让今天的自己变得比昨天更好。
(一)世界原本不设限
两千多年前造纸术诞生,纸张的出现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得以通过文字,穿越时间的长河,用书本的形式与后世的人们见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设界限的世界。
在这个不设限的世界中,你可以成为任何人。
1976年,有一个女娃出生在湖北一个农民的家里,她在出生时不幸患上脑瘫,导致行动不便,口齿不清,读到高中毕业后就在家人安排下,草草跟一个男人结了婚,婚后背井离乡打工赚钱。如无意外,她这辈子就是这么过下去,直到离开人世。
但与普通弄农民不同的地方是,她爱写诗,多年的阅读为她在写诗的路上积蓄了能量。
33岁的时候,她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她的诗刊登在了《诗刊》上,到了2017年,她凭借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走红网络,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诗集超过10万册销量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通过写诗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农民女诗人余秀华。
因为写诗,余秀华拥有了一个无比充实的精神世界。她通过读书掌握了这个世界的钥匙,并打开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她不给自己设定任何界限,于是她成为了一位农民女诗人,探索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之前有个同事,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爱好读书,特别是史书。白天做着房地产销售、大楼保安,晚上回了家就是看书写文章。在前几年刚好赶上了新媒体兴起的热潮,自己平时码的字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后来他通过跳槽,成为了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内容主编,打破了自己职业上的天花板,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书本里的世界是浩瀚无垠的,多看书、看好书,伴随着知识渐渐丰富、视野渐渐开阔,人们将探索到一个不设限的世界。
(二)人生可以有更多可能
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所谓见多识广,经常看书的人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界限,也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渐渐地学会了理解、包容不同人生的不同可能。
跨性别者,指的是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的人。
他们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同于同性恋、双性恋等人群,他们的性取向大部分是正常的,只是觉得自己弄错了性别,心理上是男性但生理上是女性,或心理上是女性但生理上却是男性。
但是他们却无处倾诉,生理、心理上的性别错位,以及周遭投射过来的异样眼光、恶毒言语让他们备受煎熬,他们渴望转换性别,变成一个普通人。
跨性别者并不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只要不违法乱纪,他们也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外界一味地指指点点,除了带来伤害,其他什么也得不到。
根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整个亚太地区有0.3%的成年人口是跨性别者,总数在900万到950万之间。而在国内,渴望转换性别的人数至少有400万。在他们之中,61.5%的人存在抑郁情况,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曾经尝试过自杀。
《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却不必将自己变得与他们一样。
面对跨性别者,也不必特殊对待,只需将他们当作普通人即可。世界正是因为多样而精彩,对人对事保持着一颗同理心,允许世上的人与事物与自己不同,包容地看待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经常看书的人往往能从书中更快明白这一点。
(三)获取坚定内心的力量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么看待读书这件事的: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在闲暇时,看书是一种休闲方式;而当你面临艰难困苦之时,书本便化身精神支柱,撑着你走下去。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如今风光的她,一开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1999年,董卿前往刚刚成立的上海卫视,寻找更大的舞台。
到了上海卫视她才发现,卫视的收视率极低,加上她的工作就是简单地串联节目,生活无所事事,很快失落与挫败感便找上了她。
但她不愿就此颓废下去,于是就在家读《红楼梦》、《唐宋诗词》,这些古典文学渐渐帮助她平复了浮躁,让她想清楚之后的方向,内心也有了底气。她静静地积蓄能量,等待时机到来。
柳暗终花明,随着上海卫视改革,董卿也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此后更是在2000年的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上,她凭借着大气的主持风格、熟练的英语,一举夺下了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迎来了人生又一个高光时刻。
爱看书的人运气总不会差,只因为这份运气里,有知识的积累,也有智慧的沉淀。
老一辈的人总喜欢用“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句话来教育小辈,让小辈听他们的话,虽然大部分人的本意是好的,想让小辈吸取经验,少走弯路,但也不乏其中存在道德绑架的情况。
拿现在未婚适龄青年最头疼的一件事——找对象来说吧,你家大姨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说是对方长得好人品好家境好,但你就是觉得不合适,这时候大姨就搬出万能句式来了:“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听我的,准没错!”
一般人拒绝不成,可能就会直接怼回去:“我不喜欢,大姨您别费劲了!”这句话一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亲戚间的关系。
而看过一些心理学、沟通方面的书的人就知道,这句话其实有个bug:老一辈过桥的经验只有当我们同样是走路或开车的时候才有效,然而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我们出行可以选择坐船、坐飞机,这个时候老一辈的经验就没有参考价值了。也就是理论与现实的适配程度问题。
同时“大姨们”也忽视了经验积累的真实价值,于是我们可以这么回绝操心的大姨:“大姨,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是喜好与经验不一样,各花入各眼,我是真的对方觉得不合适。”
如果大姨还是不死心,就再补上一句:“总不能我俩结婚后有矛盾找您吧!”将婚后不和谐的责任巧妙地抛给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一切,都得赖于你平常看进脑子里的那些书,化成了坚定内心的力量。
信息爆炸时代,活在当下的人们从手机、电视等渠道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资讯,但是书本给人们带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比起简平快的资讯,书本中的知识更具框架,更系统化。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不设限的世界,看到有更多可能的不同人生,更从中获取了坚定内心的力量。
诚然,看书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并没有看书的人就比不看书的人高贵的说法。只是相较于旅游、上课、交际等其他获取知识的途径,看书是在人们经济不充裕、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获得成长的最佳选择。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也爱看书,给文章点个赞,一起努力,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