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的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接连几个晚上,下了几场秋雨,望着涨满秋水的池子,让我想起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这是诗人在异乡巴蜀之地,写给长安妻子的复信,简短的言语寄托着诗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对爱妻说,你问我何时回到家里,我那里又能知道回家的日期。最近几个夜晚,巴山蜀地天天下雨,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如思念的愁丝,涨满了屋前的水池。

诗人前两句写的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笔锋一转,接下来是期盼与妻子相逢的美妙情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时能回到家里与你秉烛夜话,我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在西窗下共剪烛花,挑亮烛灯,畅叙巴山之夜对你的思念之情。

我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屋檐下,站在点亮烛灯的窗外,见证着诗人与妻子共剪烛芯的温馨画面。

小时候,家家户户点的是煤油灯,时间长了灯芯就会烧红,剪去灯芯头上的灯花,油灯才会更亮。

经受了白天的辛劳,每天晚上妈妈都要在油灯下缝缝补补,穿针纳鞋,一直做到深夜。为了让油灯更亮一点,每隔一会儿就要挑动一次灯花。

对灯花印象最深,是读初二年级。那年刚恢复高考,学习陡然紧张起来,每天要在学校上晚自习。教室里没有电灯,每个同学的书桌前便点着一盏煤油灯。

油灯是自制的。一个玻璃小瓶,外加一个铁皮盖,钻个小洞串上一根棉沙条,灌进煤油后,便成了油灯。

少数家境好的同学,用的是美孚灯,同样烧的是煤油,但更亮堂。

自制的油灯,灯芯更容易烧起一朵朵小红花,影响燃烧效果,剪掉后或挑动一下就会更亮。遇到难题时常常对着油灯发愣,时不时的挑动灯花,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

时代不同,烛灯的含义不尽相同。妈妈在烛灯下穿针引线,纳的不仅仅是鞋底,而是一份份厚重的母爱。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少的我们在烛灯下苦读,没有虚度光阴,没有为自己留下遗憾,而是美好的回忆。

诗人的烛光是对妻子的思念。诗人用一问一答的语句,把对远方妻子的相思之苦,寄托在西窗的烛灯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同样是一盏烛灯,诗人把思念之情化作一缕缕烛光,似花似梦,如丝如愁,穿越时空,伴随在爱妻身旁。

你可能感兴趣的:(烛光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