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有感

        今天学习了道德经第56章,对其中的“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有了一个初步的解读:“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说话,夸夸其谈的人不一定是真明白的人”。可是为什么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说话呢?这个问题就这样放在心里酝酿着。

        下午时光,一个人在泳池里畅游着,伴随着初学会的喜悦及水底世界的空旷宁静,思绪开始奔腾。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几天读书的那种畅快,文字带来的收获和喜悦是那么大,让我不由反思自己的读书历程。

        从小酷爱读书的我却仅能找到武侠、聊斋、民间故事等书,虽然都对我的生活和梦想增加了很多色彩,但是没有养成阅读经典书籍的习惯。大学及工作又是在纯工科领域,除了专业书就是各种网络小说相伴了。也曾经囤过书,但往往是翻了几页就放那了。所以在好友拉我进了樊登读书会,如饥似渴地把里面的书都听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后,我便把这当作最美妙的事情,不遗余力地向朋友们推荐这个APP。有的朋友告诉我更偏爱纸质书时,我还确实腹诽了一下,以为对方不识金镶玉。而在我受读书会影响渐渐开始开展各类纸质书的阅读后,我又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可以任我畅游,确实感受到这是听书所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的我不懂朋友的喜悦是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到相应的楼层啊,于是那么无畏。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将知识比喻为一个圆,圆周内是你所知道的,圆周外是你所不知道的。一个人所知越多,他的圆就越大,圆周所接触到的未知就越多。因此,知识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所以我想知者也许就是指的那些圆周越来越大的人吧,知道自己未知的很多,于是慎言,于是谦虚。

        而诸如我这样圆周比较小的人才会经常以为自己获得了了不得的东西,于是想吵嚷的全世界才知道吧。庄子逍遥游中的寒蝉和小麻雀因为只适合短途飞行,所以不能理解鹏为什么要先上升到九万里高空后才向南冥飞,于是用自己的经验嘲笑大鹏的行为。所以曾国藩读经书、史书让自己所知越多,越自知,也就越可以做到谦逊。他说: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充分体现他对自己所知的谦虚,对更多学习的渴望。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在这样的认知下,会了解自己所知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所以不会认为自己高明,于是就很容易做到“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畅游在传统文化的领域里,不断发现自己的圆周在扩大。在认真学过论语和道德经后才发现以前只因为看到有文说论语和道德经不合时宜就放弃接近的想法有多愚蠢。这些经典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它的价值,它的美好。所以愿意越来越多地去探索古典文化领域,用这些经典滋润自己的心灵,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所以会越来越谨言,因为不愿用自己局限的所知框住了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