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情缘

———读《筑巢记》之想起


   

图片发自App

    上个月,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日本作家,岩崎朋子的《筑巢记》。一本当下流行的小资生活格调的书籍。书的扉页上写着“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

      作者是一位喜欢木质家居设计的卖家,店内经营者自己设计的实木家具用具,还有她在世界各地淘来的家居饰品。在书中她详细地介绍了,她是怎样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一步地把一家主营实木制品的家居店,经营起来。

    借这本书,完全是被封面上,图中央橘色的纯实木的桌椅所吸引。凭借着对纯木质器物的喜爱,借了这本书。

    大概一百五十也左右的书,不算厚。不过,因为它太薄,插图多,一直没有把它提到优先看的日程上。几天前的下午,窗外阴翳,房间内温暖。用了两个小时,看完全书。不禁暗自佩服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做自己喜欢的样子。作者对木质制品情有独钟,学设计,学木工,开家居店,全身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生活当中。

    我喜欢一切原生态的纯木制品,少了工业加工的冰冷,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每当抚摸过老式木制品后,温厚的感觉传遍全身,一股踏实而又灵性的温润,刺激着我敏感神经。

    我一直有一个成为女木工的情缘,可惜一直无法实现。外公就是一名木匠,在我小的时候,他常年游走在农村,走乡窜屯子,做木匠活。谁家打家具,就住在谁家。一年四季,多数时间都住在外面。外公做的木匠活,做工精细,油漆色泽饱满。一直到不要它,它都不会变形,掉色。全部过程不用一颗钉子,只用那种凿卯和水胶。

    实木家具的美妙,我有切身的体会。手感好,结实的做工,即便它带了些磨损或者擦伤,也无关紧要,反而能渐渐地变成一种别样的韵味。在使用过程中,其韵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浓厚,从而让你感觉到自己家族的历史都镌刻其上。

    对于外公游走在乡村,走街串巷的木工生活,至于他是怎样摆弄那些“精灵”的情况无从得知。每次来我家,他都会从上衣兜里掏出带着烟叶的钱夹,给我找出些零花钱。

    一直到老爸开始自己做衣柜,我才算是亲眼看到了,他们是如何把一堆原生态的木料,加工成衣柜和碗架柜的过程。刨光木头后,散发出的天然木质的幽香。那味道是凝结了寒霜和酷暑的精华,融入了春花秋月的风情,却又不失低调和奢华的灵气。

      我现在用的纯实木桌子,长一米八,宽一米四五的原生态红松木制成。老公在山区的朋友送给我的礼物。虽然是老式凿卯加上水胶的老式工艺。但是,木工的水平有限,做工太粗糙。也许,就是这样的粗糙工艺,更加深了木质本身的浓重色彩。手抚摸过后,感知到了来自木质带给我的温厚感触。看着桌面上的斑斑结节,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来自于自然界带来的勃勃生机。

    我家还有一个老式书架,公公婆婆年轻时候的老家具。我问过六十一岁的大姑姐,书柜的年龄。她说,自从她记事起,它就在家里了。公公活着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他自己用的立柜。由于年代久远,木头的颜色越来越深。表面上,这个家族的孩子们留下了各种痕迹,书架上,不知哪个孩子画的图画。

    全家人,除了我和公公以外,他们一致认为,应该扔掉它们。公公对书架和立柜有着多年的情意在,而我,却是对着原生的木质家什有着不一般的情缘。

    最近几年,为了孩子,搬家住在老房子里,九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放不下太多的家具。只好把公公的立柜寄存在老公单位的仓库,书柜一直跟着我。公公活着的时候,一再强调他的衣柜的木质特殊,我答应帮他保管。然而,不知仓库太潮,发现时,衣柜已经没有挽救的价值了。每每想起这事,不免得心生愧疚之情,那是对老人承诺的失信。

    对于木质的喜爱,不只限于家具,我现在住的老房子里,是多年前铺的纯实木地板,棕色的木头本色。天气转暖了,我最喜欢赤足踩在地板上,那份厚重与踏实感,还有一丝温暖感受其中。而另一套房子的竹地板,我却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光脚踩上去,坚硬冰凉传遍全身,心生彻骨凉。

    看一本书,总是能勾出你的无限遐思。一本没有太深奥的大道理,也没有心灵的鸡汤的指导,仅仅是作者的一本经营之道的书籍,就唤起我对木质品深情的感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木质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