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智慧

         

            一    举贤

     

        荀彧,字文若(公年163年一212年)。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期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功臣。在举人、建言、密谋、匡弼等方面多有建树。

        荀彧面貌清秀伟美,举止文雅。年少时,南阳名士何颙见到他,惊讶不已,说: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荀彧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乱政,弃官归乡里。他对父老乡亲说:颍川,战乱之地,天下有变,兵家必争,不可久留,赶紧离去。父老乡亲眷恋故土,不忍相离。后战火纷飞,百姓深受其苦。荀彧带领宗族人等来到冀州,免遭战乱之祸。

        冀州牧兼郡守韩馥派人迎接荀彧及族人。后袁绍夺韩馥位,以上宾之礼待荀彧。荀彧和弟弟荀谌以及同郡的辛评、郭图等被袁绍任用。接触一段时间,荀彧觉得袁绍没有成大事的胸怀与谋略,决定离开。

      曹操此时在东郡,为奋武将军。初平二年,荀彧弃绍,携侄子荀攸投奔曹操。曹操与荀彧一席谈,十分投机,高兴地说:吾之子房也!遂任命他为行军司马(军队总管)。此时荀彧二十九岁,其后21年(他50岁死),荀彧开启他辉煌灿烂的人生旅程,他超人的智慧与才干在三国历史舞台上获得淋漓尽致的展示。

      荀彧在曹操手下,第一件有大功于曹操的事是:陆续举荐大批人才,如荀攸、钟繇、陈昱、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司马懿等。这些人又陆续举荐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雄杰之士。使曹操手下谋臣猛将云集,一时威震山东。毫不夸张地说,曹操能够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完全得益于各类人才的辅佐,而作用最大功勋最高者便是荀彧。曹操十分善于延揽人才,驾驭人才,使用人才。荀彧不仅智谋卓绝,而且胸怀宽广,谦恭厚道,公正廉明。

       

            二  守鄄城

      初平三年,曹操领兖州牧,为镇东将军,荀彧常以司马相随。兴平元年,曹操遣泰山太守应劭,前往琅琊郡迎接父亲曹嵩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路过徐州,陶谦想结纳曹操,盛情款待曹嵩家人两天,后派都尉张闿领五百兵护送,途中张闿及手下杀害曹操一家老少,劫掠全部财物,落草为寇,逃往淮南。曹操以为陶谦所为,恨之入骨。他留荀彧、程昱领三万兵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兵马杀奔徐州,且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曹操大军开赴徐州,兖州顿时空虚。他手下陈留太守张邈及股肱之臣陈宫,勾结虎狼之徒吕布反叛曹操,几乎占据兖州全境。而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也有不少叛乱者。陈昱利用自己兖州名士的影响,劝说范县、东阿县令坚守城池,以待曹操。获得他们积极响应,稳住两城。                    鄄城危在旦夕,外有强敌,内部本土豪强密谋叛乱。荀彧洞察吕布、张邈等人的军事行动,紧急调夏侯淳带兵回城,诛杀谋叛者数十人,城内方安。

        吕布、张邈邀请外援一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马,来到鄄城城下。鄄城是当时曹操在兖州的大本营,断不可失。郭贡要见荀彧。荀彧独自前往。夏侯淳拦住他,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并不相熟,突然来此,计必未定,待其未定说之,纵不为我用,也可使其中立,若先疑,必怒而攻城,危矣。夏侯惇只好依荀彧,任其前往。贡见彧镇定自若,毫不畏惧,一番说词,威而不怒,以为守城森严,必难攻取,便引军退去。

        荀彧临危不惧大智大勇,解鄄城倒悬之危。曹操闻衮州剧变,放弃徐州,领兵杀回。

          三      两大战略

        徐州牧陶谦,时年63岁,忽染重疾,朝夕难保,他派人从小沛唤来刘备,将徐州牧牌印托付刘备。曹操在鄄城,知陶谦死,刘备接徐州牧,大怒曰:尔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准备传令,起兵再攻徐州。

      荀彧劝谏说:昔汉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成大业。将军应以兖州为根本,平定山东,让百姓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不可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以战刘备,少留兵则吕布来袭,兖州不保,若徐州不得,将军所归何处?今陶谦虽死,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服刘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取徐州,是弃大就小,去本求末,以安易危也,愿熟思之。

      曹操说:今岁荒,乏粮。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

        荀彧说: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容易击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应人之事。

      曹操听完大喜,领兵而行。击破李封、薛兰,打败吕布、陈宫,夺回兖州,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

      曹操本大智大勇,但也有迷茫之时,思虑不周之处。荀彧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曹操事业的核心与根本,以及成败之关键,从而劝谏曹操深根固本一平定山东,建设兖州,使兖州成为稳固的大本营或根据地。还一招解决曹军缺粮问题。曹操有了稳固的后方,他常常征战在外,都留荀彧镇守兖州。荀彧不遗余力为他输送兵粮,献计献策。使曹操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兵力越来越强大,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广阔。

      建安元年,曹操打败黄巾军。韩暹、杨奉将汉献帝安置洛阳。曹操聚众谋士密议迎天子至许都。荀彧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流亡在外,将军首倡义兵,以迎天子。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致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为之。

      曹操听完荀彧的话,即刻领兵至洛阳,迎天子到许都,并将许都扩建为都城。天子拜曹操大将军,进荀彧为汉侍中,守上书令。自此朝中大权完全旁落曹操,朝中大事,先禀曹操,后奏天子。曹操为严密监控汉献帝,先后将自己七个女儿嫁给他。曹操把汉献帝软禁许都,安排最忠实自己的人日夜守护,牢牢掌控汉献帝于自己手中,生杀予夺,受制于己。此后曹操得以凌驾天下各路诸侯之上,凡有不服,便假天子令,予以征讨。

        荀彧为曹操制定“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和“奉迎天子,号令诸侯”的两大战略方针,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雄视天下的基业,体现了荀彧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军事谋略。

            四  灭袁

     

      老子孔子都说,知人者智。荀彧对人心事理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开始在董卓名下做官,后投袁绍,再弃而奔曹。他深知董卓与袁绍心智个性中的致命弱点,断定他们成不了大事,不会有好结果。接触曹操后,感觉得遇明主,可成大业。于是把自己一生的聪明才智献给曹操,对曹魏集团的霸业起了定鼎的作用。

      荀彧刚到曹操身边,曹操问:董卓乱政,威临天下,如之奈何?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其后不久,董卓被王允设美人计,为吕布所杀。

        曹操迎天子至许都,号令天下。袁绍自恃兵多地广,内心不服。曹操东边忧心吕布,张绣在宛城又打败他,袁绍更为骄横,写信给曹操,言辞傲慢。曹操异常愤怒,以致言行举止失常。众人以为战败于张绣所至。钟繇以此事问荀彧。荀彧说:以曹公之聪明,一定不会追咎往事,必有他虑。他去见曹操,曹操将袁绍书信给他。曹操问荀彧,我想讨伐袁绍,但力难胜,如之奈何?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惟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用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是用,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机后,公能断大事,应变有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有谋略有才干者大都离他而去。公以致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皆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曹操听完,大喜。

        荀彧又说:不先取吕布,难定河北。

      曹操说:我担心袁绍侵关中,扰羌、胡,南诱蜀汉。这样我以兖、豫二州抗击天下六分居五之地,如之奈何?

        荀彧说:关中将帅众多,但各自独立,不能统一,只有韩遂、马超最强,他们见山东争斗,定会拥兵自保。如果我们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长,但公安定山东之前,他们一定不会行动。钟繇处理此事,可保公无后顾之忧。

        建安三年,曹操破张绣,擒吕布,定徐州,与袁绍对峙。孔融对荀彧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之谋;逢纪、审配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恐难胜也。荀彧说:绍兵兵虽众,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己果而自用。若攸家犯法,此二人必不能纵,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勇之夫,可一战而擒。其后这些人在官渡之战前后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都被荀彧一一言中。尤其许攸妻子犯法,被审配收监,许攸叛绍投曹,献计曹操,火烧袁绍乌巢粮仓,对袁绍造成致命一击。官渡之战,成就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也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场胜利。这场艰难的战争,荀彧和许攸居功至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操兵七万,袁绍大军七十万。曹操兵虽少,但据守险要之地,加之谋勇兼备,又善用人从谏。袁绍军虽十倍于曹操,但谋而无断,器量小,疑心重。手下各类人物,不能尽用其谋其才,导致最后惨败。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长时间对峙,各自久攻不下。曹操军粮即将耗尽,内心惶恐不安,写信告诉荀彧,想撤军回许都。荀彧说:今军粮虽少,但不如在荥阳、成皋那般艰难。当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扼其喉,使其不得进,已半年过去。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看完信,深受鼓舞,打消撤兵回许都的念头。后由于袁绍谋士许攸叛变,把绍军粮仓在乌巢的重大机密告之曹操。曹操深夜,领五千精兵,奇袭乌巢,一举烧毁袁绍军粮。袁绍支持不住,只好退兵。颜良、文丑阵前被斩首。田丰以谏见诛。这些人的结局都没逃脱荀彧的预言。这就是荀彧知人的卓越智慧。

        建安六年,曹操打败袁绍。由于缺粮,想征讨刘表,补充军粮。荀彧告诫曹操:袁绍刚刚战败,众人离心,应乘其困厄,彻底消灭他们。如果远征江、汉,袁绍趁机收聚残军,乘虚攻来,则到手的胜利果实又将丧失殆尽。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再领兵追击袁绍。袁绍死后,曹操继续追击袁绍之子,最终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占据袁绍管辖的广袤土地,统一北方。

          五  荀彧之死

   

        建安八年,曹操记荀彧前后功劳,上表封荀彧万岁亭侯。荀彧以自己未有野战之功而推辞。曹操言: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用披浮云,显光日月。天下之定,彧之功也。与君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夫功未必野战,愿君勿让。荀彧才接受。其后,曹操又上表封荀彧为三公。荀彧使荀攸坚决辞让,已至十数次。曹操乃止。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赞荀彧:赌胜败之机,略世不出。灭袁后,赞荀彧:以亡为存,以祸至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

        曹操经年累月,东征西讨,声望日隆。建安十七年,长史董昭等人说: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同列乎?应受魏公之位,加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他们咨询荀彧。荀彧认为九锡是天子之礼,人臣不能逾越,说: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知道荀彧的意思,非常气愤。后董昭等人上表献帝,尊曹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说:想不到竟发生这样的事。曹操听说后,深以为恨。觉得荀彧不肯帮自己,成为自己取代汉室的障碍。再者荀彧才智基本用尽,已没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遂起杀彧之心。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命彧同行。荀彧已知曹操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一日,曹操派人送来食盒,盒上有曹操亲笔封记。荀彧打开食盒,里面空无一物。荀彧会意,把自己写给曹操的各类文书尽行烧毁,他的许多奇谋妙策就此不能流传于世,然后服毒身亡,时年五十。死后,谥曰:敬侯。

            2022年10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荀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