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日记【第850篇】:《真人#233》


张一鸣

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警醒?张一鸣常用的手段,如他这段话里提到的,那就是“记录下来(写下来)”。据查,他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记录情绪


情绪化是目标导向的大敌,尤其是一个创业者情绪化,将是对团队很糟糕的示范。张一鸣如何做的呢?


他会记录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类型,随后恢复的时间,随着记录的增多,来总结办法,来提高免疫力,直至彻底免疫。


多名在职、离职头条员工的共识:(张一鸣)脾气好极了,是真的好,不是压抑着自己,而是真的就是个谦谦君子。他不凶人,也不刻薄的批评人,即使极不满意,也只是温和的说理,温和的鼓励。


2. 记录决策过程


团队的行为都是由一个个决策作出之后延展出来的,当我们的行为出现问题或者偏差时,有人会问,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很多人会这么回答:“忘记了,好像是因为这个,开始是这么决定的,后来又怎么了。。。”等等模棱两可的回忆。


决策记忆的模棱两可,会导致我们思想无法统一,直至行为的游移不定,影响效率。张一鸣后来学到了一个词——Formalize Decision,即决策的形式化。要将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过程认真对待,并对重要决策记录,这样将来就好做复盘,并认识自己。


3. 记录预期


创业者往往都有过于乐观的毛病,如果一个人对于未来不乐观,他也做不了创业者。但如果你的判断,总是高于现实,那么时间长了以后,团队/市场也会对你不信任,觉得你言过其实。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人做出对未来更准确的判断呢?


张一鸣认为有,是什么呢?那就是记录下来。


为了验证自己对不同事情乐观还是保守,做下决策之后,他会记下自己的预测和实际结果,看平均差值。


张一鸣说,想要让这个动作发挥效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希望自己的估计的更准。不过据他的观察,似乎乐观者和保守者都并不愿意去纠正。


4. 记日记


张一鸣要求自己记日记,如何写日记?他对自己也有要求,那就是记想法为主,记事实为辅。


5. 社交记录


张一鸣和王兴都非常喜欢在社交网路上碎碎念,发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心情等等。王兴是在饭否上,张一鸣早年在微博,后来在微信朋友圈。


这些发在社交场合的真情实感,也成了张一鸣认识自我的渠道。2015年初,他说:


review自己的去年的朋友圈,回顾了情景,回忆了心情,审视了判断,检讨了装逼。


6. 记录团队成员建议


安迪·格鲁夫很注重沟通,他认为每月至少会有一次到两次和下属的一对一面谈,并且沟通一定要留下记录。张一鸣也是一对一沟通理念的践行者。沟通完了,张一鸣还会在一定周期内,回顾每次与同步团队成员1:1沟通中得到的,对他和公司的意见、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划分为已解决、部分解决,问题依旧等几个选项。


有一天,他做了以上动作之后,认识到自己:改进得还是不够好。


7. 记录梦境


最后一招,应该是最奇特的,如果现实生活的镜子,都不够让我们拨开层层迷雾认识自己,那么张一鸣建议: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那就试试多总结(记录)自己的梦境,(因为)梦里不会装。


苏世民


苏世民还提到黑石投资了仓储。

电商平台的增长、新零售的业态、大家购物方式的转变,都让仓储成为了所有地产项目里面增长最快的部分。


仓储物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消费者也非常享受,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赋能。


苏永华

我一直在观察和总结,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的潜力?

1.是否具有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判断一个人抓重点的能力,首先看他的思维是否具有结构性,能否对较为繁杂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其次判断他的分类标准和原则是否正确,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否相符。前者比较容易判断,但往往被人们忽略,第二个方面则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或管理经验才能判断他的分类原则是否准确可行。


我在很多单位担任过竞聘上岗的主考官,一般都会给应聘者3-5分钟时间作自我介绍和对目标岗位的理解,有的候选人时间过半了还在报流水帐式地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对这样的人基本上会做出否定判断,显然他抓重点的能力很差,对管理者来说,抓重点这个能力可以实行一票否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训练自己结构化的思考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普通人关注的是思维的逻辑性,讲的是前后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而管理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2.是否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意识

结果导向也就是目标导向,是杰出管理者最突出的思维特征。管理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且是团队或组织的目标,不能达成预期目标的管理者一定不是好的管理者,优秀管理者一定是目标感很强的人。


结果导向意识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和结果,将团队或组织的核心资源、策略都指向目标的达成,所有行动都必须是对目标达成有高度贡献的。这种管理者给外部的印象就是目标清晰、执行力很强。


之所以目标导向特别重要,是因为有很多人出发的时候有目标,在路途往往忘了或偏离了目标,或者被一些新鲜的、好奇的事物所吸引,或者是因为碰到了困难、挫折、受了苦或委曲,放弃了既定的目标。优秀管理者设定目标的时候很慎重,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不受任何干扰的向着目标前行,直到达成为止。


专业技术人才向管理者转型的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结果导向思维模式的建立。因为长期的技术工作训练了他们的技术思维方式。技术人员的思维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有根本的不同。技术人员的思维是直线式思维,由始到终,就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果,一旦已知条件项缺少时,就无法推出结果,他们就会很焦虑。把这种思维带到管理中,最典型表现的是他们会跟上级要求很多条件,因为在他的思维中是只有当条件足够时,才能得到结果,而当结果没有达成时,他们给出的理由都是上级给的条件不充分或者环境改变、对手太快,责任不在他本人。


而管理者是结果导向的思维,以终为始,从目标开始考虑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主动想办法去创造条件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技术思维者往往是被动的等待条件成熟。


3.是否具有快速发现规律和预测结果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瞬息万变,要求管理者能够快速做出判断,也就通常说的要具有快速反应、灵活应变的能力。


快速灵活应变只是一种行为表现,其背后的能力是什么呢?实际上是管理者善于并快速发现事物的运行规律并能够对事情的发展结果进行准确预测。如果不能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并做出准确预测结果,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管理目标的达成。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同一家企业,为什么有的团队的运转节奏快、效率高,有的团队的运转节奏慢、效率低,其背后十有八九的原因是这两个团队的Leader他们在发现规律和预测结果的能力上有差异。此项能力弱的管理者,他/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查资料、开会、讨论,团队Leader决策效率的下降带来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有的人将这种能力称为直觉,即不需要思考就能判断的能力,并认为是天生的能力。从表面观察看,直觉思维很强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似乎是没有经过思考,当我们对他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存储了有关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原则等相关概念,他们提取的速度很快,使我们感觉不到他/她的思考过程。


这种能力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这些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以他自己的方式存储的,所以提取和加工起来很快。要练就这种能力,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是以自己便于记忆和提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是靠知识和经验的有效积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的特征。


4.是否拥有大格局和整体观

有些人工作后很快就走上基层主管岗位,他们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现很好,执行力很强,任务完成也不错。但当他到了中层岗位后,尽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业绩反而会往下走,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撒换掉。我分析了很多这样的人,发现他们有一定共同的问题,就是大局观不够。


大局观指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会站位比较高,能够从高处俯瞰事物,视野开阔,能够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时遗漏就很少,决策的错误就会减少。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会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点猛攻,但常常顾此失彼,对于公司和上级的战略意图,他们难于理解,要么简单执行,要么曲解打折扣地执行。


经常有学生这样提问,“老师,大局观能改进吗?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大局观呢?”。我举一个例子,“你看新闻联播吗?你喜欢看吗?你长期坚持看吗?”。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至少你的大局观不会太差。


具有大局观的人具有很强的历史观,他们往往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历史观的人看问题具有穿透力,够看到未来,从而具有前瞻性。


自我中心主义、私心、小九九是制约一个人大局观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大局观,就要把个人的小我和私心放下,把个人的利益放到一边,视野才会变得开阔,全局观就会提高。大局观决定一个人层次,而决定一个人大局观的是他的志向。


5.是否具有突破常规思考的能力


拥有和多数人相同的问题解决思考逻辑属于常规思考,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方案、通用做法都属于常规办法。首先要肯定,一种思路或办法能够成为常规,说明这个思路和办法对解决问题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在过去是有效的,否则它不会成为常规。但是,当新问题出现或问题中新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常规思路和方法就会开始失效,而且效果就会越来越差,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突破常规是指管理者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常常以不寻常的思维方式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策略和措施,而且这种思路和办法是有效的、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判断是否突破了常规,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新颖性,别人没有做过的,或者说在已知的圈子里没有人这么想或这么做过,这是基本点。但并不是所有新的想法都可以算作管理上的突破常规,它还必须具备第二个特征,即有效性,就是用这种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方法都有效得多。真正高水平的突破常规往往能够做到奇效,即指构思精巧,抓住了关键环节和杠杆点,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投入少,产出大,一题解则百难消,令人赞叹和称奇。


突破常规并不是别出心裁、为求新而求异。我们不能忘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所以有效性是第一原则。突破常规也是有底线的,就是法律和道德伦理的底线。那些踩红线、打擦边球的做法并不是突破常规的思维,而是侥幸心理。


突破常规就是不走寻常路,从思维特征上看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那些爱思考、善于总结、不盲从的人突破常规的能力较强。突破常规是建立在对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之上,它与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是有根本差别的。


突破常规需要开放的心态,一个封闭的,自我保护很严的人,是不可能提升这项能力的。


6.是否具有创设沟通平台的能力


对于管理者来说,仅有人际沟通技能是不够的,因为人际沟通的效率和范围是有限的,在组织规模扩大后,他必须具备很好的管理沟通能力才能管理好组织,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创设沟通平台的能力。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级越高,对这个能力要求也越高,即使在组织扁平化、团队小型化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这种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为你的沟通不仅限于你的团队内部,团队外部沟通会越来越多,当你的决策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地区、很多管理层级、很多人员时,仅有人际沟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所谓沟通平台,简单地说就是建立沟通的机制、渠道和制度。在一个正式组织内部,都有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制度,但当你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可能原有的渠道和机制不起作用了,或者,它的效率和效果达不到你想要的要求,这时候,你就要创设新的沟通平台来畅通信息的渠道。


创设沟通平台时,首先必须明白你的决定需要告知的对象,这些对象的链条有多长,现有渠道的弱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可以打通,而且让这种沟通成为一种机制。比如,周会制度,晨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管理沟通平台,遗憾的是很多管理者对此认识并不深刻,没有认识到会议的沟通价值,当然,必须是有效的会议。要使会议有效则需要会议管理的技能。


沟通平台绝不仅仅限于常规的会议方式。管理者还要熟悉各种管理沟通工具,包括现代移动互联通信工具如微信等等。

现实中,六个方面都很强的人很少,多数人可能是在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在领导班子搭建的时候最好完成以上六种能力的组合。


低成本生活的可能性

1、许多人错把高欲望和高消费当成高品质生活。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么去换钱?若用理想、原则、闲暇、自我、爱好、自由、家庭去换,你换回来的钱也买不到生活品质和幸福。

2、而低成本生活的关键词不是消费,是四个字:宅、绿、闲、乐。回归家庭,享受亲情;节能减排,亲近自然;保全自我,拥有闲暇;节制攀比之心,享受日常乐趣。

3、我们占有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指“南”,指向的是生活,不是欲望。一种低成本生活的价值观,生活在低处,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价值观,它不会让你步入“上流社会”,但至少可以让你不至于坠入“下流社会”。

4、艺术不是更高更快更强,不是体育竞赛,而是每个人独特的气息的体现。歌手李健这样描述他的“艺术观”,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反省我们此时此地的“生活”——像古龙所说“骑最烈的马、喝最名贵的酒、交最难征服的女人”才是生活的意义吗?答案似乎不该是这样,但现代人却演之愈烈。成功者的标准模板是:高收入、大房子、全私享。


5、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一旦生活进入更低、更慢、更轻的状态,便会有自由而轻盈的状态,不再受到工作、社会的压力和束缚。而这正是由低成本生活的选择所带来的——面对生活,你应该孜孜不倦、斤斤计较。


6、当下的难堪是,你努力工作,积极表现,发现收入并未增加,时间去失去了。生活必需品与生活奢选品之间的界线被有意模糊,大量的时尚和广告使人们时刻处于亢奋和永不满足的状态。而“传统消费者”则是消费社会的“公敌”,因为他们只在必需品上作出选择。


7、正是过度的“消费”奴役了人们,使之成为“新穷人”。月光族、卡奴、房奴,维持体面生活所必须付出的一切,使得“新穷人”必须努力投入工作才能获得想象中的生活方式。而一旦他们支付不起这种生活时,便堕入日本学者三浦展所描述的“下流社会”:收入低,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也都全盘降低,对于生活的热情低下,收入难以提高,独身比例则增高。显然低成本生活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则提出了一种自我救赎的道路:重振生活积极价值,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与工作的“性价比”。


思维有了模型

一开始的时候,我建议你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先学习巨人。好处有两个:


巨人的知识比较正确。巨人的知识都是经过大量验证,才被人们保留下来的,那些垃圾知识都已经被大浪淘沙,淘走了。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帮你少走弯路。否则吸收了大量垃圾知识,你知识树上结出的思维模型也是有毒的。所以,尽量学习巨人,不要整天抱着那些垃圾软件刷个不停,有空多读读经典书籍,看看被用户验证过的好课。


巨人的框架可以直接用。巨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直接用他的框架,而且他的思维模型一般都比较偏本质。这好处太大了,因为对于新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框架,不知道怎么搭框架。这个时候,先偷个懒,直接把巨人的框架拿过来先用着,之后再慢慢完善成属于你自己的框架。



特别提醒:

1.本小诗纯属虚构,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他不一定是他!


2.本文收费阅读,每篇打赏1元起,包年150元,包月20元,你的打赏,让我看起来你很美很美、很帅很帅!

你可能感兴趣的:(凌云日记【第850篇】:《真人#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