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幸福的基础——在生命的实践活动中修炼稳定的德性

幸福的基础

——在生命实践活动中修炼稳定的德性

稳定的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基础。

德性在生命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也会在生命实践活动丧失。

生命的活动形式有三种,即植物性的营养与发育、动物性的感觉与运动和人的合乎理性的活动与实践。人的合乎理性的活动与实践也有三种形式,即实践、制作与理论的沉思。

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一群人过一种灵魂的沉思生活。

灵魂有三种状态,情感、能力与品质。情感是一种感受情绪的能力。品质是与情感的关系。德性不同于情感,原因有三:人的好坏基于品质,而非感情;善是好的,而快乐则不一定是好的;品质是选择的结果,感情则是一种感受情绪的能力,不是选择的结果。品质亦不同于能力,原因有三:品质追求处于恰当的位置,即适度,而能力无所谓适度与否;品质不是一种能力,与对情感的感受力无关;能力是天赋,比如视力,以潜能的形式获得,然后通过生命实践活动表现出来,而品质则是后天在生命实践活动中获得的。

据上推理,所谓德性,就是道德的性质。道德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一言以蔽之,适度。

品质有三种,适度、不及与过度。德性与情感、实践相关,情感与实践都有适度性问题,因此德性也有存在适度的问题。道德的本质属性是适度,是最高的善;不及与过度都是恶。恶有两种,一种本质之恶,一种是选择之恶。

德性——适度的品质的获得,与人性相关。从人性角度讲,卑贱之事让人快乐,高尚之事让人痛苦。德性与情感反应相关。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快乐与痛苦的反应判断其品质。实践伴随着快乐与痛苦的情感,快乐与情感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人的德性。

我们本性中喜欢的事物往往与适度的原则相背离。我们要反对离适度较远的状态,从较近的状态出发,走向适度。比如节制是适度的状态,冷漠离节制较近,纵欲离节制较远,那么就应该从冷漠开始出发,一步步走向节制。人性趋向快乐,而厌恶痛苦,那么我们就应该痛苦出发,走向平和,而不是从享乐开始。

人要在三种行为中做出选择,即高贵、有利、愉悦,人性倾向于后者,而幸福的生活却需要前者。我们要洞察人性,并且要研究那些让我们沉溺的事物,识别它,警惕它,远离他。通常,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知道(原理上把握)、选择(行动)、形成稳定的德性。知识即德性的合理性在于,知识是形成稳定德性的前提,而德性又是获得幸福的基础。

习惯不能改变本性,德性的养成也不能违反本姓。灵魂的本性与实践的好坏相关。我们具有接受德性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习惯完善。德性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方式,追去快乐与躲避痛苦。

德性就是使一个人生命状态好,并且使他很好地完成生命实践活动的品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幸福的基础——在生命的实践活动中修炼稳定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