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

我蹲在一旁看孩子们玩土,他们如此专注,他们才是生活的第一直接体验者。

昨天傍晚带俩兄弟去小公园玩,遇见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说话伶牙俐齿,逻辑清楚,仿佛五六岁的孩子模样。他和我们一起玩,爬树,吃糖,捡树叶……突然,他远远地指着他爷爷的背影说:我爷爷走来走去,像个傻子一样。我莞尔,被他的话逗乐了,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他的童言是多么深刻啊。他的爷爷在看别人打牌,公园里有四五处聚在一起打牌的人群,他首先看看这群,然后又看看那群,随后又走远处去看另一群……短短的不足一个小时,他的身影一直在移动……仿佛眼前看的牌局永远不如下一个牌局有趣一样,他不停地换,也不停地走动,可总也无法对眼前的牌局满意……这种情形,正如逐乐的人群一样,永远无法享受眼前的时光,快乐永远在下一刻,在下下一刻,在未来……想到这里,小男孩的话真是一针见血,爷爷像个傻子,可是世界上有多少爷爷这样的傻子啊。

在我身上我发现,我嘴上说喜欢、对其有感情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真的了解他们,我只是贪恋他们的用处,贪恋他们提供的舒适感,但是对于了解他们,珍惜他们,爱护他们,我也一无所知更一无所行。就像很多恋人中的一方说:我爱你,我爱你,但是你真正是谁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对,我对于喜欢、对于所谓日久生情,就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层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节俭、恋旧、喜欢物尽其用,但是却屡屡丢失东西的原因,因为我并非真的喜欢、并非真的看见东西,更没有同东西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我的喜欢是自私的,只停留在头脑里,嘴巴里,在行动中却寂静无声。

我要对自己说,活在此时此刻,和此时此刻中的一切事物建立深刻的关系联结,因为我相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不要把生活中的事物当做独立于我们的存在,不要用批判、比较的视角去了解他们,而要将自己和他们融合在一起,去感受他们的能量,他们的存在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才能帮助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因为任何关系,都是人和自己的关系,别人就是我,我就是别人,我们是一体的,如同脚下的地球。

嘴上说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人未必知道在行动中爱护身体。

当功利主义成为头脑的国王,所有的存在都只沦为了目的的奴役。

人在世间,有时候是不被理解,有时候是不能理解,一个人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己不解而能容”,则是走向成熟了的又一大步。

当人应该睡觉却睡不着,应该吃饭却吃不下,应该工作却不想工作……这就说明此人已经身心失调,处于严重的自我分裂状态。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某个错误行为一直循环出现,那么就说明对这个行为的认知有偏差,孩子可能受大人影响,大人受价值观影响。

历经种种,我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之中,有一股超越理性的力量存在。当人的目标与这种力量的方向相违背的时候,富有意志力的人是不愿意臣服的,这个时候就是人与自我斗争最激烈最血腥的时候了。从最深沉的意义上来说,这种斗争,是大写的人与充满自我价值感的人之间的斗争,如果人放弃信任自己的意志力,冲突就消失,自行其是的力量则如行云流水般运行,最终助人抵达它愿意人去的地方。这种力量有的人称之为命运(往往是贬义词),而我称之为——完美促使人完善人格的力量。

中午的午睡变成了我恢复精力极好的方式,尽管只有30分钟,我从最初的一躺下就睡着,然后在公司上班铃声中惊醒,那种感觉仿佛从夜晚的睡梦中醒来,恍恍惚惚中,需要好一会儿才能理清我在何时何地。然而最近几天,我开始自然醒来,仿佛没听见过上班铃声,也没听见同事的闹钟声,直到我和同事确认,才知道一切如常——什么声音都响过了,而我什么都没听见过,全凭身体的感觉自然苏醒,这真的太奇妙了——而最近,正是我对自己最豁然开朗的时候。

人其实是和万事万物有超越一切人能想象的连接更紧密的联结,这并非我用理智思考的结果,而是我的直觉如此告诉我的,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关系,较之那种联结仿佛是影与光的区别。

写作有四种,一种是告诉读者怎么做?一种是告诉读者怎么想?一种是告诉读者怎么感受?最上乘的写作是,引导人们找到自己的“心”,宛如带人来井边喝水,最重要的是——作者本身用心生活,用行动活成一束照耀人间的光。

可乐为什么喜欢管嘟嘟?他好像自学成才、成为教育弟弟的老师,难道不是模仿我平时教育他的样子吗?两个孩子为什么东西乱扔、乱丢、不懂得珍惜,难道不是因为我积习已久的轻视物质的观念所影响的吗?我不仅观念如此,而且行为亦然;我凭什么去教育孩子?孩子需要我教育吗?我越看清楚真相,我就越明白,不是孩子需要教育,而是我自己需要被教育……我要尽量避免说教,在孩子的生活中,我必须成为自己原本的样子,活出榜样的形象,然后一切教育也就润物细无声了。教育真的不是言语可以抵达的地方,它更多借助于行为示范,而行为要有力量,必须发乎真心实意。

所谓接受变化的能力就是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接受生活即如其是的臣服态度。执著即意味不愿意接受改变,意味着斗争,而生活原本无需斗争,生活即是生活本身,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是非,无所谓黑白。禅者的生活,即是全然接受生活本如其是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类一直在寻觅一种长久的幸福,人们以为的幸福是迷醉,然而,宁静、祥和才是真正的幸福,宛如禅者的心境。世俗中的人寻觅微尘般起伏不定的幸福,看不上禅者的寡淡无味,而禅者亦不屑于解释,正如佛陀所说:只有一个佛才能明白另外一个佛的心里所想。佛陀因为自己的顿悟而世人的执迷不悟而竟认为:我最好还是保持缄默而入灭。所以,裂缝就这样产生。智者不言,愚者不悟,各行其是,光明与黑暗并行……然而,人们苦苦寻觅的幸福生活已经有人活成了标本,但是却不被真实认识,多么悲哀?

人们倾向于从结果来推断过程,而不愿意只看过程。然而智者的生活却极力避免结果。他们看淡荣华富贵,不追名逐利,更不执迷任何一个目标,他们过着恬淡自如的生活,不为世俗观念所动,只为成为自己。也正因为此,所以人们对智者的那种“碌碌无为”,甚至看起来消极、平静的生活不屑一顾。

智者看穿世人的沉迷,世人却肤浅了解智者的精神生活。彼此的不屑一顾,错过了彼此的联系。

你看婴孩,他独自一人之时,恬淡自如,恰如了悟的禅者一般。饥时饮,饿时食,困时睡,睡足醒,醒时玩……倘若照顾孩子的人来“将心比心”,其实是不能正确理解婴孩的需求的,因为成人的需求和婴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人说,放他一个人在那里睡多孤独呀?倘若是我,我多么希望被人陪伴……然而事实上,初生的婴孩对被陪伴的需求并没有那么渴望,他们吃喝拉撒睡,几乎整一个月都如此,倒是陪伴人迫不及待地要教孩子东西,教孩子玩,教孩子变成大人一样的人……所谓超脱之人,或许就如同两岁以前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态度,我大概推测。

婴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喜怒哀乐都来得快也去得快,平和是常态。对得道的智者而言也许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他们自我愈合的能力强且迅猛。普通人则不如此,一切情绪的变化,有深浅之分,容易疲劳、沮丧、过于激动,且难以修复。也许婴孩的精力充沛和智者的吃苦耐劳是同一种源头。因为少了对抗,少了挣扎,也就少了很多内耗,多出来许多活力来。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有人还说:知识就是力量,那无异于是一个冷笑话。相反,具备对知识去伪存真的能力才是当今人们所必修的一项技能。

当我略微有点了解禅道的时候,我开始发现语言的限制,也许就可以渐渐做到沉默寡言。因为真正的“我”并不能为语言所道一二,所有我们在尘世的努力都是一只只指月之手,又或者连手都不是,但同时我们很容易就将“手”或者“非手”视为月亮本身,迷雾重重,是语言文字的幕布,很容易惑人迷失……明白这些,就会知道言简意赅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生活中的区分磨灭的时候,他也许就渐渐懂得将围绕着生存的一切事物不加区分,仿佛吃一碗白米饭一样,每一口,每一口,都以同样的虔诚去吃,去体味,而全然没有好恶之分。

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绷紧神经努力工作之时,人们总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好好休息,可是真等到休息日到来,反而发现自己无法好好休息,想玩,想喝酒,想见朋友,最后休息日比工作日还累;

平常的生活太平淡了,假日来临,早早策划好去心仪的地方旅游,真到了那个地方,你可能和同伴吵架,也可能累得不想走动,又或者嫌弃天气不好,总归你得出结论:所谓旅游比上班还无聊。

当人为了某个目标,牺牲掉自己近期的享受,抵达目标之时,那种兴奋的成就感是非常巨大的,但同时仿佛一场潮水涌来一般,倏忽之后,那种漫天般的潮水就消逝了,徒留下裸露出生活本身的岩石,反而让当事者感到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原来,所谓得到也不过如此,并不是所梦想的那样一劳永逸。

长期租房蜗居的人住进自己宽敞的新房,巨大的舒适感迎面而来,但很快就消失了,心境如同租房一般;倘若重回故境反而容忍不了租房的狭窄了,而那些在租房环境下露尖的品质——诸如勤奋,好学反而因为安逸而被消磨……时间一久,便会发现,住房环境变了,幸福感并未增强多少,反而多了对追求的质疑。

再仔细看,凡是那些说“等我有了什么,我就会幸福满足的人”,等他真的拥有了那些,除却得到当时短暂的“得偿所愿”的喜悦之外,很快就被以往同样的庸常所淹没……

享受,满足,幸福,活在当下,是一个个艰难的词,对很多人都如是。

让配不上名利的人过早得到名利,是一种毁灭式的伤害;配得上名利的人得到名利,名利在他已如过眼云烟,并不在意,更不会改变他的心境。凡是因为环境(外在事物)的改变而改变的心境都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故技重施。

和一个人的姿态一样,说一个人的姿态好,每时每刻都意味着好,说心态好也是同样的道理。好心态是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即正面看待人与环境、社会、世界的关系,正面解读,相信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能促成自身的人格完善。

人面对自己提出的无解问题时,有很多面对方式;有的人上路求索,有的人选择娱乐麻木自己,我好像属于直面痛苦的人——具体的做法就是不允许自己用障眼法,不允许逃离目前的环境,也不允许自己分心去游戏,就和自己死犟,就要问个答案出来,最后痛苦不堪,几乎要自杀,然后才能放过自己,带着痛苦继续生活,依然问自己,但是不再那么紧迫,也不再那么步步相逼。日子一天天过,某一天才会豁然开朗,于是又通达一点。

2020年1月20日前记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