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足不出户,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民营医院新转机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规划,洗手消毒、强制居家等理念也彻底颠覆了过去的生活模式。据艾瑞网数据显示2020年重疾险的原保费收入超过4900亿元,在健康险总保费中占比近60%。2020年也是全民奋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之年,民众对于健康风险的管理意识空前提升。

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蓬勃发展

据住在成都武侯区的张阿姨回忆,自己就住在华西医院附近,疫情爆发的时候恰巧过年,儿女也没能回来陪伴身边,只有老伴和自己相望相守,每天从窗户探望出去,街道都是空空荡荡的,深吸气似乎还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有时候半夜还能听到救护车尖锐的声音,整天便是担惊受怕夜不能寐,生怕下一个被推着进去的就是自己。

纵观全局,张阿姨这种情况绝非个例,自疫情以来,健康产业就开始受到民众广泛关注,包括医疗健康软件、查证预防、防控要点等不同个体需求都在逐步增加,从个体用户到家庭用户的形式也在发生逐步转变。


选自镝数聚统计

一则知名医生在线答疑解惑疾病的信息仅是瞬间便扩散网络,标记着某某医院的医生正提供着疾病科普,民众这才惊觉以阿里、京东、腾讯、丁香园、好大夫等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提供在线问诊平台渠道,包括防护咨询、基础疾病诊断、缺药登记等功能纷纷上线,据平台数据显示,自1月暴发疫情以来,在线问诊平台的咨询量激增,部分APP和公众号也同步开启了在线问诊界面,一时间,互联网医疗被大数据引爆,成为被困在家民众情绪的宣泄点。

据镝数聚报告显示,52%的医生参加在线问诊的原因是平台邀请。这得益于阿里、京东、腾讯等平台所聚焦的用户流量池,因其本身便拥有庞大、固定的粉丝群体,聚焦于疫情之下,无疑让远程问诊进入更多人视野,与本身业务相辅相成互为助力,报告显示,92%的医生对线上医学培训表现出了兴趣,也愿意通过健康平台参与大众科普培训,这让疫情期间的用户群体得以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应用。

疫情稳定,复刻互联网医疗模式能否得以运用

据镝数聚报告显示,2020年疫情后,中国新增互联网医院数量已经达到1356所。

2021年,据洞见研报数据显示,多家医疗企业半年报告中显示,营业收入同比疫情前明显减少,尤其是医疗整形等冷偏科室营业额大幅度下滑,包括口腔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眼科、泌尿外科等专科医院同期数据反应也不算良好。

疫情时期由于互联网企业的人为推动,促使了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时至今日,疫情由严峻转为缓和,医疗行业的走势也开始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态。大部分民众对民营医院的认知还存在于莆田系、收费贵、效果差、医疗资源不好、无法报销等多重滤镜,加之各种层出不穷的医疗事故曝光,让更多人对民营医院始终心存怀疑态度,多重环境造就百度、360、搜狗等渠道关键词价格与日俱增,在线咨询、电话引导等复刻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始终不温不火。


图源:pexels

疫情之后的瓶颈期,让不少民营医院的重点开始转向应急准备和改善资金状况,由于持续的不稳定性,大多数民营医院的支出计划与去年相比将会更为保守。利益当前,会促使民营医院尝试更多新的引流解决方案,部分民营医院为打破这种瓶颈状态,会加速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的使用,无论是从人才招聘、诊疗标准、治疗模式、引流曝光方式等,都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稳定不前的环境布局之下,更多民营医院都在考虑如何加强医疗服务,如短视频平台的交互模式、看诊模式的多样化、更多人才引进等,都在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打通线上模式和渠道,形成私域的流量池,打造数字化医疗的新方向,希望能尽快破冰。

尽管数字化医疗被接受认可度逐步攀高,解决方案所使用场合也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就医体验无法进一步优化、不同解决方案兼容性差、企业相关运营人员不足等。

其中多数民营医院最为担忧的便是就医体验无法进一步优化。在传统就医服务中,患者只需要依据身体不适选择实体医院就诊,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医疗服务前期将转化为更多免费资源进行输出,可能存在与医生相隔两地的情况下享受医疗服务,同时患者所面对的医疗企业选择会更多,于是,这期间民营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以保障可以更直接、安全长期与用户交流,以此提高参与度、提升双方信任感,更好的与患者关心的问题保持一致并降低投入成本。

民营医院第二个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是不同解决方案兼容性差。数字化医疗企业通常会通过专有系统或者其他开放系统来集成数据,并以此数据来开发解决方案。企业相互之间捕捉和存储数据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数据背后的行为支持就会收到影响,为确保新的开发方案能够被其他成熟方案所接受,以阶段目标型兼容标准来开展开发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作为医疗企业无可避免需要进行商业变现,到诊率、锚定消费金额等直接决定企业收入成本,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药品、治疗仪器、专业人员、推广营销等各个流通环节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在大环境转型被迫打压的风口,其利润比更是被一压再压,但医疗企业作为药物分销的主战场,也是各大药企、分销商的必争之地,在内卷的环境脱离出来,药厂选择、购入渠道、物流管理等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传统医疗产业链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重构引流及优化来打破传统环节之间的壁垒,这也形成了民营医院需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企业相关运营人员不足。数字化成熟的医疗企业,倾向于在提升现有能力的同时探索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员工配备必要的技能和工具,以简化流程,提高生产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期间,会涉及到长线营销、诊疗服务、效果监管、售后回访等多流程的数字化赋能,使用安全可操作的数据洞察力来转换运营、提高生产力及信任度也是民营医院需要长线考虑的问题。

随着医疗服务场所的不断延伸和转移,不止是光解决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工作流程的改变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等偏好的变化及数字工具的使用情况,再加上信息化数据的普及能让更多患者可以直观的去了解医生、医疗机构等,信息口碑、隐私保护等数据监管也需要相关措施加以保护,还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新的数字平台数据和后台必须要能够和已有的系统兼容,且便于使用。

见缝插针,民营医院更将何去何从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完善防治策略,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即,将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的逐渐演变成以健康为中心,开启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行动。“治疗” 关乎人命,依旧是公立医院的主战场。而存在更多特异性需求、处理不太紧急治疗项目的预防、康复处理、冷偏科室等,民营医院有望成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缓解公立医疗的压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在数字化趋势下,数字化转型必将成为民营医院长远发展的必选项。


图源:pixabay

放眼当前,二甲、三甲公立医院具备全民热度及认知度,人人都知道看病要走大医院,与医疗同时绑定的还有土地划分,除学区教育外,医疗健康行业有望再登巅峰。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现有慢病患者已经接近3亿人,中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发期,每年增加1000万人,是全球最大的慢病患者群体。面对如此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数据,公立医疗机构未必能做到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正如这次新冠疫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于医院而言,人流量大疾病杂分诊难,人员配备不够服务难提升;于患者而言,看病难,看病贵,诊疗长等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些平台不对等的信息差,正是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长远来看,民营医院建设的政治导向,相比综合性医院可复制性强、成本可控、下沉空间大等优势,大部分民营医院都会深度挖掘行业需求,布局专科性质医疗企业,从医疗资源整合入手,利用数字化平台划分疾病类别和患者管理,让看诊科医生和平台上的医生助理+健康管理师共同为患者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诊疗服务,包括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定制化方案分级、病情管理、指标反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调整、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等,可更好的解放医生,帮助患者,提升整个疾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行业现状。

结语

从2010年萌芽,2013年起步,到2016年达到第一个高点,2019年政府出台明确互联网医疗辅助定位,再到2020年细化政策全方位落地,互联网医疗的数字化转型几经沉浮,终将尘埃落定。

行业发展的路径正在逐渐清晰,公立医院积极带头开展线上服务,终端用户线上诊疗、线上购药数量不断翻倍,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颠覆进入一个全新的快车道,面对中国医疗健康生态的巨变,未来,数字化转型必然成为民营医院最大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防控足不出户,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民营医院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