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想必人人在内心里都会期望获得一件“月光宝盒”,在一句咒语的帮助下,就可以回到自己想去的时间和事件里。将已过去的某一个选择再重新选择一次。可事实上,这种美好的愿望只能借助一部电影来实现,尽管我们都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们在电影里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若是真能让我们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一下的话,回到过去------回到自认为对自己非常重要过去的某一刻,我们是否能做得比更好些呢?是不是有可能我们就此能与当下的生活现状分道扬镳呢?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又是当下生活的那种不满促使你有这样的想法呢?你想改变的是自己,还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现已拥有的生活。抑或是别的什么?

重来一遍的勇气究竟从何而来?是对现在每一天的不满,还是说这样的一天匹配不到自己的全部才华。从某种心生不满的角度来看,我们渴望的日子似乎从来都是别人的日子,我们艳羡的生活似乎从来都是与自己擦肩而过。在那些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他人成功故事,只有到了自己这里会走样变形。在那些激励人心的语言背后,用来激动的时刻只有那么短短几秒钟。当豪言壮语冷却之后,我们发现,说的都是别人的事情。在很多时候,能安慰自己的话多半都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这样的话语。而让自己觉得恐惧的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里,设定的美好愿望多半停留在夜晚舔舐伤口的无声中。

虽然每一天,每一年的到来,都会让一个人燃起期盼和希翼,我们会努力忘记过往中的种种不愉快,以便腾出空间在新的时间里可以有快乐可填充。可是,那些过往还是如影随行一般跟着自己,尤其是当错误、不幸、失败出现的时候,记忆中的过往或是过往的记忆就会跳出来。不该做的决定,不尽人意的计划,以及突如其来的遭遇都会不断的暗示你:假若有可能回到当初,是否会更好一点呢?这样的自我安慰----你曾经有过吗?

那些本不该说的话和本不该做的事都不可能收回,那些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事情也不会改变。我们清晰地知道:没有重来的机会。就这样接受,还是想一想就算了呢?可能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做法除了无可奈何的接受还要对自己说一声:“就这样,算了吧”!生活和日子的脚步实在过于匆忙,多想,无用。不想,还好过些。记忆常常就是这样被我们假装封存了起来,以至于在未来某一个糟糕透顶的时刻它会毫不犹豫的走出来祸害我们的心智。在社会新闻报道的事件中,我们见得不少了吧!

---让一个人疯狂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给他糟糕的一天就好了!

很多人在遇到那糟糕的一天时,可能很忽略很重要的一点,尽管那一天看上去可能很漫长,但糟糕的一天只会有一天时间,但绝不会糟糕一辈子。在糟心的日子还未来时,或是已经来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本真正的哲学指南-----《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本小册子的原名为《成年人的哲学指南》。但我更喜欢“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个中文译名。打开这本书时,往往意味着一个人可能踏入了中年。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让我想起古希腊世界中梭伦讨论过的话题:谁更幸福?普鲁塔克在《古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中一直没有忘记追寻这个主题,在那些英豪的生平故事里,他们追寻自己的功绩、财富、名声、地位、胜利,但总得来看,这些千余年之前的英豪们只有到了普鲁塔克笔下时才获得了他们一直追求的幸福或是不幸。《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也是从一个具体的人生故事中开始讲述的。更为准确的说法是从约翰·密尔的自传开始的。


“假如你人生的全部目标都实现了,你所追求的制度和观念变革都将立即生效;你会因此获得巨大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吗?”

一个难以压制的自我意识立即回答道:“不”。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的作者眼光独特之处就在这里,约翰·密尔出现的危机究其原因为何呢?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阐述和解释,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呢?还是说哲学只会故弄文字玄虚,根本不是用来滋养人生的。对于谁更幸福和什么是幸福,古希腊伟大的梭伦也并未给予详细的说明。《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也不会就此问题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我们每天的生活凭藉个人的努力、个人的认知、亲朋好友、社会也能过得下去,有没有哲学介入都不会影响太大。事实上,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将”哲学“视之为只有遇到危机时才使用的方法。”哲学“距离日常生活似乎遥不可及。我们吃饭穿衣过日子不需要哲学的絮絮叨叨。那么约翰·密尔的危机难道是庸人自扰?

我们不要太期望一本事关哲学的书中能提供什么答案。可能我们对于一本哲学书的好奇就是希望它能在书的结尾部分告诉我们一些能让我们醍醐灌顶的名言金句。对于这样期望,我只能说在《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本书中可能要大失所望了。这本书的作者在结尾处是这样写的:

哲学要树立威信的话,必然是通过诚恳的说服。就像接受心里治疗时,你只能接受自己确信的内容。有所不同的是,本书中的治疗师是个哲学学者,他的病人则是个假想的中年危机受害者。为了建构、描绘出这样一个受害者。我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及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西蒙·波伏娃的各种实例。

哲学能否帮助到每一个人幸福地度过一生?也许就是哲学这门学科自诞生以来的终极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哲学作为人生的指引。但我们得承认,哲学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实例和经验。我相信这也是本书作者的诚意所在,他愿意以自己作为样本之一,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错失、悔恨、期盼时,像一位小学生计算数学题一样,展开了他全部的思索过程。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的全过程探究。

在这里我还想提及一段非常耐人思索的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墙,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如果你在遇到《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本书时还未曾老去,或许你会发现那生命普通的一天其实得来并非出自侥幸。更为重要的是,你可以借助这本书重新思索一下,在重来与接受之间,你所跨出的那一步对你而言其实意义重大无比。

按照《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的导读提示,这本书是写给中年人的。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防患于未然可能更为重要一些。那么对于那些还未踏入中年的人来讲,这本书可能就像一本预言书一样,它会告诉你在当下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那些事,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心平气和的告诉你-------哪怕时光倒转,我还是喜欢当初的那个你!

那些看似波澜壮阔的独处时刻,在后来的日子都会风平浪静起来。至于为什么,就在这本《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书中.....


=====================================================

每一分阅读的努力都是迈向辽阔的一步!《短书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