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两种结局,保健还是自杀?!这8种常食用中药一定要弄清楚!

泡药酒、泡茶、做菜,我们经常会用一些中药,有時可能也会根据一些偏方用药。可是,这些是有风险的!特别是有些中草药,一字之差就会从良药变毒药!

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辨别这些中草药!

 茯苓VS 土茯苓

茯苓

常用于养生药膳,可健脾安神、祛湿消肿,对于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有一定帮助。每次可用9~15g煎汤内服。

土茯苓

能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且能通利关节,但由于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还容易使人过敏,所以平时也要慎用。

区别:

土茯苓味偏苦,而茯苓味淡。

黄芪vs蜜黄芪

黄芪

黄芪是一味名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凡是气虚(易疲劳、乏力)、气血不足(贫血)、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来补气。

每天喝一杯黄芪水,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尤其适合冬天。

蜜黄芪

蜜黄芪经过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即为蜜黄芪。

虽然蜜黄芪的功效与黄芪大致一样,但是由于经过了蜂蜜炒制,其补气、润肺的功效更强。

三七vs土三七

三七是一种常见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经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病症最常见的药材。

土三七作为镇静安神的药物,对于精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现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土三七具有毒性,一旦过量食用会对肝肾器官造成损害,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因误食土三七入院治疗的中毒事故最常见的药材。

黄连VS 胡黄连

黄连

清热燥湿,泻胃火,多为解毒要药。一般病轻者每日用量2~3g,病重者每日5~6g,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

胡黄连

凉血燥湿、清退虚热,多用于湿热泻痢、痔疮肿痛,以及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生姜vs干姜

烹饪时用到的姜片、姜丝、姜蓉、姜汁等,都是用生姜制作。生姜性微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

干姜性热、味辛,是由生姜晒干或烘干而成,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之效,多用于寒饮伏肺的喘咳及脾胃虚寒者。

红豆vs赤小豆

红豆的外形又圆又大,质地比较软,煮开之后容易黏稠,吃起来有种出沙的感觉,口感上也更加柔绵最常见的药材。

赤小豆体型比较小,呈扁长形状,质地坚硬,很难煮烂,对于牙齿不太好的人,吃起来会有点吃力最常见的药材。

五倍子VS五味子

仅有止咳止汗、固精止遗,以及收敛止血的效果,为收敛固摄药物。

五味子

除了有五倍子的功效外,还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对缓解失眠也有很好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字之差两种结局,保健还是自杀?!这8种常食用中药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