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冰火两重天”:产品增量不增值,靠什么赢得用户?

近日,华夏基金发布关于华夏野村日经225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下称“华夏野村日经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

公告内容显示,华夏野村日经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该基金将于2024年1月17日开市起至当日10点30分停牌。

华夏基金“冰火两重天”:产品增量不增值,靠什么赢得用户?_第1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华夏基金2024年开年以来第五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此前的1月16日、13日、12日和6日,该公司先后发布关于旗下华夏野村日经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理性消费。

然而,跨境ETF炙手可热的发展态势更多的是在海外股市持续升温、国内投资者全球化投资布局趋势下的“风口掘金”。回望过去的2023年,华夏基金再度爆发“老鼠仓”事件,还因高额管理费屡受投资者质疑,行业信誉与口碑遭到重创。

华夏基金的现状,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一、持续亏损,新产品曲高和寡
公开信息显示,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老十家”的基金公司之一,定位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多个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构建了涵盖华夏香港、华夏资本等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

华夏基金早在2000年8月就提出了“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不断释出积极的发展信号。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在2016年时突破万亿大关,不过受到固收类产品缩水等因素的影响,华夏基金2017年的资产规模下滑至8696.1亿元。

2018年起,华夏基金重塑投研体系,资产规模回升至8797.23亿元,并于次年进一步增长至1.03亿元,重返万亿规模赛道。在此之后,华夏基金的总资产持续稳健增长,并于2022年跃升至1.72万亿元,实现“三连跳”。

截至2023年6月末,华夏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募基金规模1.2万亿元,位列行业第三;被动权益基金数量总规模约2701亿元,在全市场中排名第一。


华夏基金在官网中介绍,其不断定义和创设资产,为管理资产创造工具,旗下管理着923个产品及组合,其中公募基金353只,企业年金组合173个,职业年金组合76个,是管理产品及组合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华夏基金旗下有三只产品的收益率超50%,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更是以全年58.56%的涨幅位列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榜首。与此同时,华夏基金产品在量化、ETF、QDII等多个细分领域均表现不俗。

但辐射全局,华夏基金的总体收益率并不算乐观。截至2023年9月末,华夏基金在管基金产品共673只。其中,近六个月共有477只基金累计收益率为负,累计亏损20%以上的共有13只,其中以华夏中证光伏产业C的跌幅达24.49%。

回望2023年,华夏基金旗下包括华夏旅游ETF、华夏优势精选、华夏新能源ETF、华夏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华夏新起点混合、华夏智能升级混合在内的多只产品跌幅超过30%,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

继续往前追溯,2022年末华夏基金规模在100亿以上的基金共三只,其中华夏能源革新A过去一年回报率为-27.41%,华夏回报A的回报率为-8.62%,华夏行业景气回报率为-13.87%,产品表现难称难言合格。

产品亏损背后,与华夏基金激进的打新战略息息相关。据统计,该公司2022年至2023年10月参与打新并获配的股票为390只新股,其中超募新股为271只,占比为69.48%;破发的股票为99只,打新破发率为25%。

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有36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占比超20%,其中华夏基金获配的新股有26只破发。不仅如此,华夏基金的“踩雷股”大多存在报价偏高的问题,甚至出现报价高于发行价两倍多的情况。

二、屡现“鼠仓”,管理费居高不下
受到频频“踩雷”的拖累,2022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收入合计亏损1095.29亿元,尽管基金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华夏基金仍从中收取了60.05亿元的管理费用。

其中,在回报率为负的情况下,华夏能源革新A、华夏回报A和华夏行业景气三家百亿规模基金产品对应的管理费分别为2.90亿元、1.89亿元和1.69亿元。2023年上半年,华夏基金为投资者们“挣”得12.71亿元,又收取管理费用30.37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基金规模扩大的助推下,产品的亏损并对华夏基金“旱涝保收”的整体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该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74.75亿元,净利润21.63亿元,实现稳定盈利;2023年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7.11亿元和10.75亿元。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此类问题引发了投资者们的质疑与不满。有投资者指出,基金公司通过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从投资者手中获利,而投资者本身却面临亏损的风险,最终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

顺应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呼声,证监会于2023年7月8日宣布启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托管费率将统一降至不超过1.2%、0.2%,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将有所下降,销售环节收费将逐步规范。

随后,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自7月10日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并对有关条款进行修订。本次下调费率涉及到华夏基金旗下101只产品,相关产品的管理费率由1.5%下降至1.2%,托管费率由0.25%下降至0.2%。

贝多财经注意到,华夏基金的内部管理上同样存在着隐忧,甚至一度被称为公募圈内的“老鼠窝”。2023年11月,河北证监局宣布了针对前华夏基金经理夏云龙的行政处罚决定,这距夏云龙卸任全部华夏基金在管产品已过去了8个月。


通报信息显示,夏云龙存在因职务便利获取相关基金的未公开信息、实际控制“张某”证券账户,利用获取的未公开信息进行证券交易两项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530.78万元,并处以相等数额的罚款,总计1061.56万元。

实际上,华夏基金已多次重蹈“老鼠仓”事件的覆辙。华夏基金于2014年爆发“罗泽萍事件”,这位被媒体评为“最会赚钱的五大女基金经理之一”的基金经理在任职期间进行趋同交易,借助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非法获利达1300余万元。

在这之后,华夏基金经理童汀被曝趋同交易超过7亿元,非法获利1256万元;田冬宇和刘光谱进行股票交易,累计趋同交易金额2.05亿元,获利362万元;2020年华夏债券交易员王鹏与父母合谋进行交易,非法获利1773万余元。

除去上述五起已被相关监管部门“板上钉钉”的“老鼠仓”事件外,有媒体报道称,曾在华夏基金任职的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于今年7月中旬被有关部门带走,之后便处于失联状态,消息称可能与2014年罗泽萍事件有关。

华夏基金曾因向业界不断输送人才,而被称为公募基金界“黄埔军校”。而随着产品“踩雷”、内控漏洞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华夏基金头上这顶辉煌一时的光环也蒙上了不少尘埃,更为其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