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里面讲述故事的一个训练。莫名写得很长了,觉得也应该发出来供人一笑。
四月鹿大部分时候,不是很会把故事写给别人看。大多数时候,还是写给了自己看。
提供笑料耳。
1、童年最重要的事&童年之后
童年过得乏善可陈,是一个被父母保护得非常美好的小姑娘。这个世界对一个生长在中上家庭、长相还算漂亮、有才艺和亮点傍身的小姑娘,总是温柔很多。没有经历过过多的苦楚,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耳畔清风,是骤然看见又河清海晏。即使家庭中风云际会,对小姑娘来说,也是打成蝴蝶结形状的、洋娃娃一样的仇怨。
如此看起来,乏善可陈的童年里,如同爆开的热水瓶一样银光闪闪的痛苦,大概是8岁时,待外人无比温和的父母的撕破脸皮。
我和母亲前去异乡,短暂地陪伴步步高升、独自打拼的父亲。在一个夏夜的夜晚,母亲爆发出了对父亲出轨的疑惑。从来温和的高材生母亲从来不知道如何对待一份缺少爱情、凑合为生的婚姻,在一份缺少情爱支撑的婚姻里寻求一蔬一饭之外的许诺,手足无措地想要宣誓主权,试图在夏夜的蝉鸣如倾里翻越铁亲属院的铁门栅栏,不可开交,非常难堪地当着众人之面撕破好看的脸皮,不曾给好面子的父亲留下一丁点儿回旋之地。说不上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人间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和事故,落在了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头上——不合时宜地刚烈的母亲,前程大好又脸薄如纸的难堪父亲,只会嚎啕啼哭却不知如何拉扯的蜜罐公主,一切都乱成了一团糟糕。
从此整个家庭情感氛围急转直下,喧闹、争吵、殴打、抢夺。随意什么话术苗头都可能旋即爆发互相指责,无论什么一言不合都会引来撕扯和殴斗。而我终于学会了把自己关在房中,却有些异常轻飘飘的觉得,这些事情在我身外,除了童年无力的啼哭,甚至也不曾引发过过多的痛苦和挣扎。
长大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大概就是16岁,刚上高中的年纪,互相牵扯、撕咬多年的父母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放过了厮杀了多年的彼此。而后也不曾回归海晏河清,抚养权、财产、名誉,每一样都是拉锯一样剖肝割肉。
但是他们终于放过了彼此,真的是太好了。
2、成长中谁对我的影响最大
母亲,大概毫无疑问。父亲从来在外打拼,是家中经济的顶梁柱。母亲是一个聪明、刚烈的女子,从小数一数二地成绩优异,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保送大学生。但是工作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了家,搭伙过日子,生下了我之后,才华横溢的母亲选择了做一个全职妈妈。此后10年时间,母亲都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是一个聪明却从小缺爱的女性,骨子里是得过且过的小女人,面子上却是不知回旋的刚毅,在外从不给父亲留下好脸皮。
直到与父亲爆发争端开始,母亲终于被生活半推半搡地推上了养家自立的路程。母亲的才华不世出,出世就是惊才绝艳。理科出身的母亲有一手好文笔,跌跌撞撞走上了诗词楹联的文坛。母亲的性格在文字里窥斑见豹,既有女性的柔婉细腻,又有男性的大开大阖、气度非凡,她的作品总是让人觉得应该出自一位男性之笔。十余年过去,竟然也成了小小业内一个中流砥柱,众人尊称一声“老师”。
母亲在家庭里,纵然有千般万般不合时宜的处理,但是她是我见识过最坚不可摧的女子。年过半百,笔耕不辍,身材依旧纤细苗条如少女,克制又自制。
如果说我也有两三分可取之处,大概都来自于我的母亲吧。
3、我成长时最好的朋友,如何走到一起
我最好的朋友依旧是小学时候相处最好的姑娘。说来可笑,小女孩心性,别的没有学会,先学会了拈风吃醋、抱团站队。小学时候就因为女孩子之间微妙的友情破而后立、立然后破了好多次。今天和你无话不说,明日就和她成了挚友,末了还要附赠一个轻蔑的不懈。凡此总总,已经记不清起过多少女孩子细碎又不堪的争执。和最好的朋友Z形影不离,也经历了若干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女孩儿的心事,大多还是说给了她听。我们互相分享暗恋与心动的少女心事,试图条分缕析地为对方分析稚嫩的情爱,我们共同经历少女时代情爱的那些个“惊心动魄”,试图学习成年世界里“山无棱、天地和”的一心一意。现在回想起来,长大之后的若干次情感经历,都不如小时候女孩之间的矫揉造作来的狗血与戏剧。成人之后的那么多山盟海誓,也不如小时候女孩之间为了友情的争风吃醋来的更加猛烈。
长大一些之后,我有些天意又有些人为地封闭了自己的交心过程。永远在劝诫自己少与人建立互相剖白的关系。而后她依旧有别的好朋友,而我固执的把自己围困在了童年的友情里,从此友情这一栏,只剩了浅斟低唱和君子之交。
4、想象中的朋友和她们的样子
小的时候文笔不错,少女嘛,被老师同学们几个契机捧上一捧,就觉得自己才华无双,笔下生花。那个时候觉得我应该属于一群能写会书的朋友,能够写上几本散文,攒上两簿诗集,能够引来一声“后生可畏”。那个时候喜欢交笔友,觉得他们大抵像我一样,真矫情也是真造作,却应该有出众的心思与才华,最好还有三分好看的容貌,能当起全部形容词的称赞。
那个时候的想法和如今的"玛丽苏"不谋而合,世界应当围着我们而旋转。“玛丽苏”这样的故事,话说回来,哪个女孩不曾生长过呢?正是因为“玛丽苏”是刚需,才会一边被嘲笑讽刺,一遍又大行其道。因为那是大部分女孩夭折在童年的梦幻乡。
5、最幸福与最不幸
最幸福的部分是总是能够遇到“贵人”。不是前途的贵人,是纠正我卑劣性格的“贵人”。比如现在的男友,被我外在的美好与包装所吸引,却全盘接受了我的无知和薄情,并且慢慢给予我不曾期待过的热烈感情。
最不幸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原生家庭不怎么体面的分崩离析。一切情感都是急匆匆的,却要命的拖延了很多很多年。在这么久的互相折磨里,一点点温情也磨成了刀光剑影,要用家庭的血液献祭。
有的时候想想,我身心健康、三观端正地长大了,似乎完全不曾受过“童年阴影”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托辞的影响。但是随着我的长大,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明,越发发现,也许一切经历都塑造了如今的这一个自己——冷静自矜,情感淡薄,难以深交,无可交心。正如武志红老师一直在阐述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也许我正是在一种风雨飘摇的温存里长成了现在的模样,活得轻飘又无感,不愿意在人间留下过多的心满意足。
6、哪些回忆可以改编成小说
大部分都可以,不过大多数可能是自high,他人并不怎么喜爱去关心。
回想起来,少女时喜欢过一个男孩子,并且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比如每天放学都会和朋友们一起浪荡,甚至抱团一起去不良少年们的团伙里摸爬滚打,挑衅滋事,还自认经历了天大的人间世。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事情充分彰显了少女的做梦心理和少年的不成熟,故事充满了扭捏作态和自以为是,是成长路上的光芒万丈,是回望时的不堪回首。不过”少女心事总是诗”,二十余年最激烈荡漾的情感大概都给了那段时光,从此心绪如同沉淀,风情荡漾都是不动声色,少女再也不曾如毒花一般充满攻击欲与占有欲地爱过,也再也不曾如同戴着放大镜一般从生活里抠出糖来,试图寻找互相爱慕或者一厢情愿的证据——佐证与自我作证,怀疑与自我怀疑,否认与自我否认。
此后的好多年,少女都在言情小说如出一辙的故事框架里自我折磨,想要把自己塑造成小说里痴心绝对的女主角——比如说服自己一直爱那个男孩,即使早已音讯全无;惶恐于自己似乎喜欢上了别的男孩,并且生出没有来由的背叛感;给自己染上悲情的颜色,自矜骤然之间长大成了大女孩,似乎爱上一遭,比周围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们都早一步领略了人间情爱和求之不得;将自己置身在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专一与衷情之中,似乎早已悟透了由情生怨,由怨生哀,由哀生心灰意冷。
少女啊,大多是自己攻略了自己,自己试图把自己塞进情爱女主角的框框里。只要长大那么一点点,跳出这个自我设置的死循环里一点点,就会认识到自我的无知无畏。
7、怎样可以改编成小说
不是很清楚,怎样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旁人爱看的故事。
我认为作家很难跳出自我经历的框架,很难在故事里把自己的人生摘干净。倘若能做到,已经是笔力娴熟,思维深重。
如果是我的话,那一段少女心事大概只能脱胎成一部不甚高明的“言情故事”,因为大部分冲突和对立都是虚幻的,都只存在于少女自我的心里——给自己设立框架,给自己设立人设,给自己晕染悲情,被自己强加折磨。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就以少女时期的自我心事和成长为主题,“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虽然一切都是自我心中须臾芥子里的小九九,但是也带来了成长和蜕变。有人从外界成长,而我从内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