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莫斯的花房欢迎你的到来

一直习惯在不是很熟的人或者是陌生人面前称呼自己为莫斯,也有一个微博就叫莫斯的花房,一方面是出于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是我越来越觉得莫斯就是我的另一种可能。

    在周围人的印象里,我可能真的只是一个读书人、乖孩子而已,从小到大没有在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上做出过违反父母意愿的决定,好像一直就是按部就班地走着大多数人都会去走的那条路。我说莫斯是我的另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我用这个第二身份做了很多我根本不会用我的第一身份去做的事情,比如追星,比如写文章,比如追寻梦想,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与正统意义的学习无关的事,我几乎全都是顶着“莫斯”这一名号去做的。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莫斯远比现实生活中的我要真实得多。

    为什么要叫莫斯,其实很阴差阳错。高一的时候,我喜欢上自习的时候在草稿纸上写歌词。那段时间疯狂地喜欢《莫斯科没有眼泪》,那句“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绕脑三日。某天晚上,我拿出笔,刚刚写下“莫斯”二字,就被老师喊走了。等我回来的时候,看见草稿纸上的这两个字,我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当即决定将这个作为我新的笔名。其实在那之前,我换笔名换得相当频繁,毕竟我挺矫情。但是“莫斯”就像是永远不会离开的朋友一样,已经陪了我三年。

    那段时间看《花火》,于是我也想写小说。那时的我总觉得言情小说的作者大多虚构了一对人物关系、一个故事背景,那些大都不真实,于是我想要写一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非同寻常的小说。听起来很高级,其实不是,因为我很快就意识到我写不出来。我哪有这么多的人生经历啊,我的人生感悟简直少得可怜。但即使是这样,三年前的我还是硬着头皮写下去了,写了差不多十篇,而真相是:基本虚构。我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给这本所谓的小说集起了个名字,写了篇序和后序。小说集的名字就叫《莫斯的花房》,而关于为什么要叫《莫斯的花房》,我在序里面虚构了一篇故事、假想了一个莫斯的形象来解释。我现在回顾这一切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是自相矛盾到不行,明明很鄙夷言情小说作者的虚构,结果自己从一开始就踏入了虚构的结局之中。

    那为什么叫莫斯的花房。我当时所虚构的内容是莫斯在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高中母校边上,开了一家花店,只卖白色的满天星,听起来真的很矫情,关键是我虚构的莫斯还是个男的。这个花店也给一些有故事的人提供了讲故事的场所,而倾听者就是莫斯,我当时还解释道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莫斯在开店的时候听来的。这个是叫莫斯的花房的初衷。本文的开头还提到我有一个微博也叫莫斯的花房,那是因为,在我很久没有写这些矫情的小故事之后,我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没有地方记录,于是我创建了这样一个微博。这个花房是我倾诉的地方,我的想法也慢慢地在里面开花。

    我其实很感谢莫斯这样一个身份,作为我的第二身份,他真的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会因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名号而感到莫名开心,也会在对现实感到恐惧的时候暂时在这里选择逃避,也会用这样一个身份提醒自己应该多去思考多去写点东西,反正也不会有人知道莫斯到底是谁。

    三年前的我在开始写《莫斯的花房》的时候,每一篇都有一句固定不变的话:莫斯的花房欢迎你的到来。三年前是这样,现在也一样。

    欢迎你来给我讲故事,也欢迎你来听我讲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是那句话:莫斯的花房欢迎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