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度过假期,只想“吐槽”这届老人不太行

因为我爸要做心脏支架手术,所以我整个“五一”假期都在医院度过。

别怕,不是想说医院里的生死离别人间疾苦,只想带着一点思考,讲讲咱们身边的这届老人。

把时针拨到五一节前一个半月,我妈突然打电话说她右腿骨折动不了了。我和我妹立马放下工作驱车三四个小时,从城市赶回老家县城。到家后,我妈仰在床上,右腿已经打上了石膏,“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嘱咐尤其老人要更在意,必须等骨头长好才能下地,那接下来至少仨月她就别想离开卧室了,怪不得她的表情凝重不甘又无奈。

我问她,你不还每天跑步跳舞锻炼吗,这咋把腿“跑”断了?

她和我爸相互看了一眼。我爸说:“我们这不是觉得天气变暖了,想着该把屋里的大铁树搬出去了……结果我俩搬到院子里,正要放下时可能动作没协调好,不知道怎么着你妈一个踉跄摔倒了,我也倒了……你妈就起不来了”。

我家大铁树已经二十好几,是开过花的“人”了。它被种在一个用木板拼成的大木头箱子里,非常重。记得小时候,每年深秋,它都会被我们集体抬进屋里过冬,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再把它搬出来沐浴阳光。我们没在家的这几年,爸妈都是找亲戚邻居帮忙抬进抬出。它有多重呢,两个二三十岁的青年小伙子抬它都要费一番功夫,更何况他们是两个六十岁出头的老人,其中我爸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所以,这原本是一场完全可以预防的“人祸”。

接下来的一个月,担心我爸一个人照顾我妈吃不消,我和我妹轮番周末都要回家,但我爸还是累倒了。先是持续血压升高降不下来,接着胃绞痛,后来开始心脏不舒服。我们对他们的担心与日俱增,所以五一节前,我执意带他来到省城检查身体,心想万一心脏有问题需要手术,假期我还能安心陪护。

坦白说,陪护真的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要各种苦口婆心地劝他赶紧到医院检查身体的这个过程。什么道理都说了,分析各种最严重的情况,人家就是三句话:

我没事儿!

去医院太麻烦了!

等我做好准备再去吧!

这正是我要“吐槽”的地方。

思想固化习惯难改,一意孤行且不接受“批评”,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乐观“高估”,真有问题了又害怕到不行。

我爸心脏不舒服是老毛病,在他们身手还很利索的时候,我就劝他们过来做一个全面详细的体检,比如做个胃肠镜,尤其做个心脏造影,看看血管是不是存在堵塞,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恢复这不是更好吗?但真劝不动。好像去医院是他们的大忌,最好别提早跟这个地方沾边。既然如此,那在生活中做好预防,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不错。

但,也没有。

我爸常年爱吃咸,甚至后来血压不稳定也没改掉这个坏习惯,爱吃剩菜剩饭,做的饭必须全部吃掉,以及戒不掉的香烟;我妈感觉到自己老了才开始锻炼,我曾说她运动量太大,即使年轻人,膝盖的承受力也有限,何况她几十年没运动过,突然跑步跳舞,身体难以适应,所以非但运动没有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好,反而可能导致越来越脆弱;平时出门做事都要多注意,别逞强逞能。

这些小事,我们没少说,他们一个都没听。

可能我们的方式过于“温柔”了,但太过分更不行,。因为老人很难接受“指正”,尤其是来自年轻人的。仿佛“老人”这两个字天生就是一道屏障,批评老人就等于不尊重老,,翅膀长硬了敢对我们“大呼小叫”了,到时候肯定给我扣上“不孝”的帽子。

这几天有个段子,《向往的生活》节目里,黄磊说中国人有八大原谅:

来都来了、都不容易、都是朋友、是个孩子、人都死了、大过年的、给个面子、为了你好。

我再加一大原谅:老小孩老小孩,他就是一小孩。

因为老人,真的就不应该计较了吗?我认为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应该有前提,前提就是互相尊重和理解,是不能包庇和溺爱。

医院陪护时,旁边病床的老人家孩子工作在外地,做完手术赶回上班,不能亲自照顾,给母亲叫了两个护工,每天都会电话视频,邮寄吃的用的。护工照顾得非常专业非常细致,但是这家老人就是认为孩子不孝顺,不管不问不顾,跟我爸一直在抱怨,整天愁眉苦脸,羡慕我爸有孩子在跟前。和我爸一样的手术,我爸都要出院了,她还在反复复诊。

其实她的孩子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难道必须要放弃工作,不吃不喝陪在身边才是孝顺吗?

很多人都会把一切都归咎于那个年代,但年代,不是一个人不求改变的理由。时代在变迁,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的时代,不能只停留在过去。

其实,自家的老人只能宠着。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老了呢?

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正像老人一样思想固化,不思进取呢?在我们懒得改变坏习惯时,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时,是不是也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呢?

提升认知,与时俱进,希望我们这届老人,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医院里度过假期,只想“吐槽”这届老人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