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堂的第二天,正式进入“烧脑”阶段。虽昨晚王娅老师已有“预告”,但今天的“烧脑”还是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在重庆,我们完全颠覆了以往对“美女”的传统认知。在这里,“美女”绝对是美貌与智慧的合并化身,比如今天给我们授课的周利君老师和向小婷老师。
周利君老师为我们授课的主题是《What makes a good teacher trainer?》如何做一名好的培训者,这个问题我从没想过,在来这之前我也不知道等着我的会有“培训者”这个关键词。对于我这样一个动机极低的受训者,周老师用她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APAR模式说服了我。
APAR四步法,即Awareness-raising, Presentation-analysis-conclusion,Application,Reflection。它类似于我们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环节,但周老师将APAR四步法用于教师培训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周老师先用活动1:Let's self-uate,让学员们对当教师和当培训者的动机进行评估,以唤醒受训者的意识。再通过Trainer roles和Iceberg competence以及Competence network structure进行Presentation。当我们对培训者的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有了了解后,周老师让我们从已有的培训者中选出一位印象最深刻的进行特点和原因分析,意在使我们第一次Application。随后老师再让我们对trainer以首字母代表的单词来诠释它,以此作为第二次Application。在这之后,老师再向我们呈现她的诠释,以此做再一次Presentation。当进入Reflection阶段,老师给了我们一张对比泡泡图和一张Match表格,使我们对两个身份的认同在对比中产生,并且在简单的Match任务中理解、应用APAR模式。
从整个过程来看,周老师是用了APAR的变式,即步骤间可交叉、螺旋进行。由此,我们还是能深深地体会APAR的魅力。
老师上课用的辅助papers。
下午再迎来一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女老师,年轻、青春,但又不失学者的儒雅气质。
向小婷老师带来《教育目标分层框架下的英语教学设计与思维训练》的分享,标题已经足够长……关键是,它足够烧脑。
“思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却可以感知它。向老师先用一张图片让我们观察,她不问我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而是问:“看到这些图片,你的大脑在做什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不禁开始关心我的大脑在做的事:分类?选择?关联?猜测?推测?我可从没有如此关心过“大脑”这个对于我们极其重要的部位。更有趣的是,如果在这张图片之前我们加上一个任务驱动,比如Hold a fruit drink shop,那大脑就要更加忙碌了!!!WOW!FANTASTIC! Thinking skills就是这样在decision making和problem solving中培养训练的。
为了更好地学习如何做思维训练,我们需要从目标分层框架解读开始。Bloom和Anderson的那两张金字塔图我早在书上看到过无数次,但从没有一次真正地“搞定”它。今天在美女老师的带领下和老师们的思维碰撞中,我终于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我更是感觉到了自身的局限。
来自天南地北的老师们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精彩的不同设计,有突出语境的、有突出任务的、有突出交流的,总之,给了我群英荟萃的感觉。原来人们说的是真的,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是最让人愉悦的事情。美女老师的课例分享和总结让今天下午的课达到了至高点:1.当你可以有任何一种选择时,是不需要思考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的选择前加上限定条件。2.我们应该基于真实的困难去设计活动,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3.Read papers,practice in class,reflect your design.
班长大人总结到:我们要把目标层次金字塔摆在设计之前,以起到指导设计的作用。
但我有一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该如何权衡关注语言和关注思维的关系?
美女老师的资料,与君分享。
虽然一天学习下来有点感觉吃力,但我明白:正是因为前期储备不足,才会显得吃力。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思维训练,是我们必须走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此分享纪夏梅老师书中的一段话:在人生行程中,课堂一个接一个,课程也接踵而来。有的课程高深莫测,一辈子也学不懂;有的课程深涩难啃,硬着头皮也要尝试。有的人选择失误,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人小有成就,聊以自慰;还有的人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总之,没有一门课是可以轻易通过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又会面临不同的新课。所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Phoebe,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