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让你的思想流动起来

听母亲说,最近帮人做媒,男方37岁,183cm,项目经理,女方,35岁,160cm,会计,似乎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为什么等到三十大几的时候,才会迎来合适的人,合适的婚姻。很多时候,相貌匹配是一回事,主要的还是学历与读书背后的思想观的作用。

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就指出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毛姆的作品一向以"毒舌"、诙谐、邪诞乃至于刻薄为主,然而,在这本书中,他的真诚与坦白更让我印象深刻。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向来探讨这本书的重点部分。

1、关于兴趣与阅读小说。

如果读书确实能给你带来愉快的享受,那么用闲暇和兴趣去读书的成年人,也一定很愿意去读一读“不读可惜”的世界名著。

有些名著篇幅冗长,经常让现在的人们丧失阅读的毅力与连贯性,归根究底,对作者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不够明了或是缺乏相关的想象力,让我们陷入阅读的困难中

毛姆认为,跳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没错,一本书中,不可能所有的篇章都值得精读、细读,有些无关紧要的章节完全可以跳读。

如今必读名著系列图书当中,就出现了很多的删减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都可以让没有时间的读者带来跳读的体验,同样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又能留给我们的应有深层思考。

因为阅读的愉悦感受很多人更喜欢阅读小说,然而什么样的小说才是一部好小说呢?

毛姆认为,首先它应当拥有一个能在广泛的读者群体当中引发兴趣的主题,也就是如今所说的讨论的话题;其次,小说的剧情应当有条有理,具有说服力,拥有完整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毫无逻辑可言的小说,经常让人乏味又吃力;最后,优秀的小说必须引人入胜,拥有娱乐性,这一点正好回应了小说结尾与开端的自然演化。

晦涩难懂的小说,肯定没有人愿意读,随着时间的洗礼,也会慢慢退出市场的舞台;只叙述故事情节的小说,也撑不起整部作品,唯有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小说,才能让人记住它,也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久久回味,引发思考。

2、作者生平与作品的关系。

毛姆认为,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我深以为然,你经常看什么样的书,你的文字当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你阅读的影子。没有刻意模仿,只是读着读着,就被你消化,融进了你的思想里,成为了你文字的一部分。

比如《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大家都觉得与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性格很像。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不只与作者的出生阶级有关,也与她的成长环境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这种将自己的性格融入作品的灵魂当中的作家不在少数,正是这样的创作,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又一部具有个人特色的好作品,也才能通过文字,感受真实的人性,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理解与共情。

了解作者的生平,常常让我们看见脱去光环背后名人名家的琐碎。他们也是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情绪,也是一样的俗不可耐。然而,这样的八卦,却有不一样的魅力,让我们与人物共情的同时,忍不住产生愉悦感。

这些人物都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并非凭空捏造而成。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现实中是一个个子矮、肚子大、腿短、又丑又胖的家伙,而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高大、英俊、帅气的才华青年。

《高老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一个花钱无度,喜欢奢侈生活的家伙,只有在债务危机下,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有趣,又有料的作品,都是作者细致观察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将自己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的精神抱负,投射在小说的作品中,是一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更是启发我们深度思考的优秀作品。

3、阅读背后的意义。

曾经的我们跟毛姆一样,希望能够找到一本书,解决生活中的所有烦恼,然后就可以坦然地过自己的生活。然而,这样的书我们始终也没有找到。毛姆想自己写一本,而我们兜兜转转,看了很多书,地了解了很多人性中的无奈与矛盾。

真美善是评价一个人最好的价值观的话,当一个人普通到掉在人堆里,都找不到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给出这么空洞的评价。

毛姆认为,这三个词表明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真诚、美、与善良。

阅读就像生命一样,本身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是我们对人性、对世界的思考。当你展现真实的自己时,你就感受到了坦诚的美;当你展现善良的时候,你就会拥有良知,做出正确的行为。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它总是流动式存在。而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顺应天性就好。

阅读本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它让我们思考,让我们的思想流动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让你的思想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