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 | 孩子要教什么,怎么管?—听《正面管教》说

作为父母老师,教育着实让人头疼不已。我们大多数人徘徊在放纵和严厉之间两极摆动,并不能掌握一个合适的尺度。不是没有这样的尺度,而仅仅是不好把握而已。这个尺度在今天看来,就是“正面管教”,就是“和善且坚定”。《正面管教》在当当家教榜上排名第一,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

孩子总是不听你的话,不整理书包书桌书架,不爱做家务,不好好学习,这一切真的只是孩子的错?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一种关系都存在相互激荡和渗透的过程。解析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认识每一种关系。

只要是关系都包含着这样的正向作用,即平等、尊重、互利、合作。违背了正向作用,关系就会走向激荡的过程。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正向力量,才是让关系走向良性互动的根本。

孩子不听你的话是因为,也许你无视他的请求;不整理书包书架是因为,也许你从未教他整理或者也许你没有使用诚恳的语气,又或者因为他没整理你要惩罚他;不爱做家务是因为,也许你没教过,也许你从未真正给过他机会;不好好学习是因为,也许他不太了解你的爱,以为只有学习好你才爱他。

如果他是想证明看看,如果学习不好,你会不会爱他呢?我们大人不是也抱着同样的想得到爱的目的用错行动的方法吗?

所以不能乎视我们言行背后给别人带来的感觉,真正重要的是怎么去做。

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恰当而合适的对待呢?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内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也不例外。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基于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上。他们的行为取决于他们所相信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因此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他感受不到归属和自我价值,而且他对如何得到它们抱着错误的想法。

大人常常用对不当行为导致的结果的反应来对待有着这种行为的孩子,殊不知,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只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也就是说,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其实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大人要做的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帮助孩子的途径就是教给他们有价值的生活和社会技能。

《正面管教》中提到了七种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分别是: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情绪内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对自己在限制中生活的掌控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具体的做法是给予孩子参与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鼓励和赞扬孩子不良行为中积极的方面,以及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在必要的时候(非理性或紧急状态)转移孩子的行为,做积极的“暂停”;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等等。

说到这里,有人会提出质疑: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些道理一时半会他理解不了,如果孩子执拗于自己的错误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大人们通常会立即采取惩罚的措施果断结束孩子的错误行为。惩罚在短期来说,能取得西医给人治病所带来的立杆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看呢?

要想长期有效,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要求孩子做什么。譬如,到点了孩子不吃饭,等过了饭点妈妈已收拾完厨房,宝宝又饿了。这时妈妈该怎么做?是立即满足她,以防饿坏了她,还是让她饿一次以后都学会正点吃饭呢?

当然,宝宝不是一下就转变的。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但是只要妈妈能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宝宝就一定会做出改变。

最后特别感谢看到这里的家长和老师们,我想说,教育是一件必须反复学习的事情,我们要对自己有耐心。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全部的责任,我们就能和孩子创造一种快乐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颠覆认知 | 孩子要教什么,怎么管?—听《正面管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