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夜读:《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概历史变迁的一部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

伽蓝,就是寺庙,是天竺语的直接音译。

公元471年,拓跋宏袭皇帝位。年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公元494年正式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以汉语代替鲜卑语,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缓解了民族隔阂,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融合。拓跋宏尊崇佛教,佛教文化在北魏孝文帝时期,达到一个巅峰,大量的佛寺建于此时期,整个北魏有寺院6478所,僧尼77200余人。他还下令建造了许多石窟,其中494年开始建造的龙门石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公元534年,北魏瓦解,东魏、西魏分立,东魏迁都邺城,故都洛阳沦为战场。多年后杨衒之在追忆中写成《洛阳伽蓝记》,自序中说道:“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庙宇塔林在战火中毁于废墟,乱草丛生,昔日的繁华已不可见,古寺、雕梁、壁画、塑像,那些巧夺天工的古建,还有大量的石刻和造像塔,那种凝固的美,已被遗弃,只剩一片萧索凄凉。

战乱动荡,历史变迁,混乱中的文明已被时光摧残。唯有历史的滚滚江河奔流不息,中国又跨步向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4)